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56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箱通过液压管道与油泵相连,油泵通过通道电磁阀经过第一主油路与液压缸的一端相连接,液压缸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液压油箱相连接,油泵通过通道电磁阀经过第二主油路与液压缸的另一端相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第一主油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第一空气弹簧相连接,第二主油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二空气弹簧相连接,第一空气弹簧通过第五电磁阀与第二空气弹簧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汽车转向时,ECU根据传感器信息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在空气弹簧互通的基础上,利用转向的液压系统改变空气弹簧的容积,增强防侧倾效果。

An integrated anti roll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thod of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其综合性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中,悬架性能主要表现在乘坐的舒适性和操作的稳定性。在现有技术中,被动悬架常常通过增加悬架的刚度或安装横向稳定杆来提高车辆的抗侧倾和防俯仰性能,但较高的悬架刚度无疑会使得悬架变硬,有损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反之,若采用侧倾刚度及俯仰刚度较低的悬架,乘坐舒适性虽可得到提高,但车辆在转弯及制动状态下的行驶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主动、半主动悬架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车辆悬架刚度控制问题上。近几年有研究人员提出通过改变空气悬架中空气弹簧的互联状态达到兼顾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目的,虽然将空气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震器元件进行互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车辆的抗侧倾和防俯仰性能,但是由于弹性元件互联体积固定,整车性能的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箱通过液压管道与油泵相连,油泵通过通道电磁阀经过第一主油路与液压缸的一端相连接,液压缸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液压油箱相连接,油泵通过通道电磁阀经过第二主油路与液压缸的另一端相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第一主油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第一空气弹簧相连接,第二主油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二空气弹簧相连接,第一空气弹簧通过第五电磁阀与第二空气弹簧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箱通过液压管道与油泵相连,油泵通过通道电磁阀经过第一主油路与液压缸的一端相连接,液压缸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液压油箱相连接,油泵通过通道电磁阀经过第二主油路与液压缸的另一端相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第一主油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第一空气弹簧相连接,第二主油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二空气弹簧相连接,第一空气弹簧通过第五电磁阀与第二空气弹簧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空气弹簧的结构相同,所述空气弹簧包括空气弹簧腔、容积调节器、限位弹簧、容积调节活塞、容积调节油腔、容积调节油腔输入口和活塞位置传感器,所述空气弹簧腔为空气弹簧的主体部分,空气弹簧腔的底部为一圆柱孔,孔内自上而下同轴安装了容积调节器、限位弹簧和容积调节活塞,所述容积调节活塞下方设有容积调节油腔,腔体底端设有容积调节油腔输入口,容积调节油腔内安装活塞位置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路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第二空气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二主油路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一空气弹簧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与第二空气弹簧的容积调节油腔输入口,所述第二支路与第一空气弹簧的容积调节油腔输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与悬架集成防侧倾结构还包括EC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利李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