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针对织布的两侧边缘,分别设计拉伸输送装置,通过各拉伸输送装置中的两根螺纹杆(1),以齿纹咬合的方式实现对织布侧边的咬合夹持,再结合控制模块分别经伺服电机对各拉伸输送装置中其中一根螺纹杆(1)的驱动作用,获得各拉伸输送装置中两根螺纹杆(1)的相对转动,由两组拉伸输送装置同时为织布提供流水线方向的输送力、以及向织布外侧方向的拉伸力,实现织布流水线输送的同时,实现了对织布的横向张紧作用,能够有效保证拉幅定形机各工序对织布操作的工作效率。
A transverse tension device of the ste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属于拉幅定形机
技术介绍
面料印花也称为织物印花,是使用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的过程,印花是局部染色,要求有一定的染色牢度。目前常用的印花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印花和手工印花,机械印花由印花机器一次性完成,印花机器是单一的机器。机器印花的缺点是印花的图形比较粗糙、色彩不够艳丽、层次感较差,并且受到套色数量的限制。手工印花是一种印花工艺的名称,并不是指印花完全有手工完成。手工印花是相对于机器印花的概念。手工印花采用一整套印花设备,与单一的印花机械不同,手工印花的图形比较精细、色彩艳丽、层次感强烈,而且不受套色限制。印花机器最多只能做到16套色,而手工印花可以达到30多个套色。手工印花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是进行拉幅定形,在经过印染、蒸化、水洗等等一系列工艺之后,面料难免会出现缩水的情况,于是,需要通过拉幅定形来恢复,拉幅定形机的工作过程是流水线作业,织布在流水线上依次经过拉幅定形机的各个操作工序,但是织布在现有的流水线传输机构上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织布两侧边向中间卷起的形态,而一旦出现这种形态,就会影响到各工序对织布上卷起部分的操作,影响到织布在拉幅定形机上的实际操作效果,影响对织布操作的实际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针对流水线传输织布的两侧,分别设计拉伸输送装置,同时为织布提供流水线方向的输送力、以及向织布外侧方向的拉伸力,实现织布的输送与横向张紧,保证拉幅定形机对织布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用于针对流水线传递的织布实现横向张紧,包括控制模块和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两组拉伸输送装置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均包括两根螺纹杆以及一个伺服电机,其中一根螺纹杆与伺服电机相连;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两根螺纹杆彼此上下平行设置,且两根螺纹杆上的齿纹彼此匹配、以及相互咬合;两组拉伸输送装置设置于流水线传递织布的两侧,且位于同一高度,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所在直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且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中点位置连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垂直,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所对应的织布侧边、置于对应两根螺纹杆彼此间的齿纹咬合位置;控制模块与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的伺服电机分别相连,基于控制模块分别对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伺服电机的控制,伺服电机所连螺纹杆以其轴线为轴进行转动,基于同组拉伸输送装置中两根螺纹杆彼此之间的齿纹咬合结构,同组拉伸输送装置中另一根螺纹杆随之转动,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的两根螺纹杆相互咬合转动;两组拉伸输送装置同步工作,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上螺纹沿其轴线方向的传动方向彼此相同,且该传动方向与织布流水线方向相同,同时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作用于织布边缘、产生沿其齿纹向织布外侧方向的拉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滚轴、前置轴、以及分别与滚轴、前置轴相连接的伺服电机,前置轴两端之间中点位置的外径大于两端位置的外径,且前置轴两端位置的外径彼此相等,前置轴置于两组拉伸输送装置对应流水线的入口位置,前置轴两端面中点连线与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之间传递织布所在面相平行,且前置轴两端面中点连线位置高于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之间传递织布所在面,以及前置轴两端面中点连线与织布流水线输送方向相垂直;滚轴为圆柱体结构,滚轴置于流水线上、相对前置轴的上游位置,滚轴两端面中点连线与织布流水线输送方向相垂直,且滚轴两端面中点连线与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之间传递织布所在面相平行,以及滚轴侧周面上的最低位置不高于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之间传递织布所在面;控制模块分别与滚轴、前置轴所连接的各伺服电机相连接,基于控制模块对该两个伺服电机的控制,织布先经过滚轴的下方,接着经过前置轴的上方后,输送至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之间,由两组拉伸输送装置对织布的两侧边缘进行夹持输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分别与各伺服电机一一对应的伺服驱动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经各伺服驱动器、与对应伺服电机相对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分别与各伺服电机一一对应的减速机,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经各伺服驱动器依次串联对应伺服电机、减速机后,对接受控对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设计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针对织布的两侧边缘,分别设计拉伸输送装置,通过各拉伸输送装置中的两根螺纹杆,以齿纹咬合的方式实现对织布侧边的咬合夹持,再结合控制模块分别经伺服电机对各拉伸输送装置中其中一根螺纹杆的驱动作用,获得各拉伸输送装置中两根螺纹杆的相对转动,由两组拉伸输送装置同时为织布提供流水线方向的输送力、以及向织布外侧方向的拉伸力,实现织布流水线输送的同时,实现了对织布的横向张紧作用,能够有效保证拉幅定形机各工序对织布操作的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所设计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中,还引入设计滚轴、前置轴,在织布进入所设计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之间位置之前,使织布先经过滚轴的下方,接着经过前置轴的上方,在织布进入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位置之前,基于通过前置轴两端之间中点位置外径、向两端外径逐步缩小所形成的坡度,结合控制模块分别经各伺服电机对滚轴、前置轴的控制转动下,实现织布沿前置轴上两侧坡度的展开,实现织布横向拉伸的预处理,同时基于两组拉伸输送装置对织布输送的高度,应用在滚轴设于前置轴的上游位置,实现了织布的绷紧,进一步提高了前置轴对织布横向拉伸预处理的效果,进而保证在后续流水线输送中,织布两侧的边缘能够准确送入各组拉伸输送装置的齿纹夹持位置,进一步保证了织布横向张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设计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螺纹杆,2.滚轴,3.前置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用于针对流水线传递的织布实现横向张紧,包括控制模块、滚轴2、前置轴3和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以及分别与滚轴2、前置轴3相连接的伺服电机,同时,两组拉伸输送装置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均包括两根螺纹杆1、一个伺服电机,其中一根螺纹杆1与伺服电机相连。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两根螺纹杆1彼此上下平行设置,且两根螺纹杆1上的齿纹彼此匹配、以及相互咬合;两组拉伸输送装置设置于流水线传递织布的两侧,且位于同一高度,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1所在直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且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1中点位置连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垂直,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所对应的织布侧边、置于对应两根螺纹杆1彼此间的齿纹咬合位置。控制模块与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的伺服电机分别相连,基于控制模块分别对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伺服电机的控制,伺服电机所连螺纹杆1以其轴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用于针对流水线传递的织布实现横向张紧,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两组拉伸输送装置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均包括两根螺纹杆(1)、以及一个伺服电机,其中一根螺纹杆(1)与伺服电机相连;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两根螺纹杆(1)彼此上下平行设置,且两根螺纹杆(1)上的齿纹彼此匹配、以及相互咬合;两组拉伸输送装置设置于流水线传递织布的两侧,且位于同一高度,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1)所在直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且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1)中点位置连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垂直,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所对应的织布侧边、置于对应两根螺纹杆(1)彼此间的齿纹咬合位置;控制模块与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的伺服电机分别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用于针对流水线传递的织布实现横向张紧,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两组拉伸输送装置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均包括两根螺纹杆(1)、以及一个伺服电机,其中一根螺纹杆(1)与伺服电机相连;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两根螺纹杆(1)彼此上下平行设置,且两根螺纹杆(1)上的齿纹彼此匹配、以及相互咬合;两组拉伸输送装置设置于流水线传递织布的两侧,且位于同一高度,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1)所在直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且两组拉伸输送装置中螺纹杆(1)中点位置连线与织布传递方向所在直线相垂直,各组拉伸输送装置分别所对应的织布侧边、置于对应两根螺纹杆(1)彼此间的齿纹咬合位置;控制模块与各组拉伸输送装置中的伺服电机分别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拉幅定形机横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轴(2)、前置轴(3)、以及分别与滚轴(2)、前置轴(3)相连接的伺服电机,前置轴(3)两端之间中点位置的外径大于两端位置的外径,且前置轴(3)两端位置的外径彼此相等,前置轴(3)置于两组拉伸输送装置对应流水线的入口位置,前置轴(3)两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玲玲,邵燕君,汪俊康,华洪涛,沈明华,张晨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