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芬专利>正文

新式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38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式太阳能集热器,主体为凹面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聚光镜(1)为长体,在所述聚光镜(1)的聚焦线处设集热管(2)。(*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式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普通聚光式太阳能一个固有的缺点就是需要经常调整聚光面与太阳的角度,不仅麻烦而且造价较高,适用范围窄,其次普通聚光式太阳能在炊事时,将炊具直接放在聚光面的焦点处,遮光面积大,采热能力低,另外,还要保持炊具的平衡,这对于调整聚光面与太阳的角度、跟踪太阳,更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采热能力高的太阳能集热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主体为凹面聚光镜,该凹面聚光镜为长体,在聚光镜的聚焦线处设集热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为集热管内为空气介质,集热管与风机与热交换器通过管连接串连成回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为集热管为串连的两个集热管,风机设在两个集热管之间。作为本技术又一种改进方案为热交换器为带有内腔及进气口、出气口的热风灶具。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将凹面聚光镜由普通的圆抛物面式改为为长体状,它的聚焦处不再是点状而成为线状,可以有效的解决与太阳方位角的问题,将集热管置于聚焦线处,光线集中在集热管三个面上集热管的上面是太阳直射光,侧面和底面是聚光镜的反射光,所以采热能力高。另外,聚光镜做成东西向长体,可以做得较长,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集热管的受光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不必经常调整聚光镜的高度角,即使调整也是单向调整(只作垂直向调整),在中午前后的5-6小时基本上不用调整。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主体为凹面聚光镜1,该凹面聚光镜1为长体,即东西向较长,集热管2设在聚光镜1的聚焦线处。集热管2内可采用空气作热传导介质,此时配以风机3及热交换器4,集热管2、风机3与热交换器4三者通过导热管5串连成封闭回路,由风机3将集热管2内的热风传递给热交换器4,供炊事或洗浴。集热管2可为两个,相互串连,风机3设在两个集热管2之间,即一个集热管2内的热风经风机3送到另一个集热管2内,热风再受热后,再作用于热交换器4,这样能损失小,热利用率高。热交换器4可为多种形式,如可为热风灶具灶具的上面为供放锅的热交换面41,热交换面41的下面为供热风通过的内腔,内腔带有进气口42、出气口43。聚光镜可根据采光地点的大小,用五合板或薄铁皮做成凹面聚光面,也可以用砖砌然后抹灰做成凹面聚光面,然后在聚光面上贴镀铝压敏胶带即可。整个制做工艺简单。权利要求1.一种新式太阳能集热器,主体为凹面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聚光镜(1)为长体,在所述聚光镜(1)的聚焦线处设集热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内(2)为空气介质,集热管(2)与风机(3)与热交换器(4)通过导热管(5)连接串连成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2)为串连的两个集热管(2),风机(3)设在两个集热管(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4)为带有内腔及进气口(42)、出气口(43)的热风灶具。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太阳能集热器,主体为凹面聚光镜1,该凹面聚光镜1为长体,在聚光镜1的聚焦线处设集热管2,集热管2内为空气介质,集热管2与风机3与热交换器4通过导热管5连接串连成回路。可以有效的解决集热器与太阳方位角的问题,使用方便、采热能力高。文档编号F24J2/10GK2757031SQ200420107340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张志芬, 张振兴 申请人:张志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芬张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