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驱复式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20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驱复式电梯,包括背板,背板下端一侧设有轿底面板、加强筋、U型固定框、两组踏板、弹簧、触发开关、两组踏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对称设有导靴连接板,两组导靴连接板设置在背板后端的背包架两侧,背包架对称设有导靴座、设有绳头、安全钳、两组L型连接件、S型连接件、提拉杆、限位轴套、固定弹簧和弹簧连接板,弹簧连接板与背包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常规复式电梯顶层高度较高的问题,还能够解决由于曳引力不能满足工况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绳头体积更小,焊接面积更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背包架两侧,增加了强驱复式电梯的使用寿命,并且较现有同等产品更加美观。

A kind of strong driving compound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驱复式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强驱复式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复式背包电梯主要驱动方式为曳引驱动,背包架主体上有反绳轮或绳头组合,曳引机安装在井道顶,背包架旁边须有配重来平衡轿厢重量。目前常规复式电梯由于顶层需要预留曳引机和(或)绳头组合空间,导致顶层高度要求较高,空间利用率低。另由于轿厢侧重量小,会导致曳引力不能满足工况,有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驱复式电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驱复式电梯,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下端一侧设有轿底面板,所述轿底面板下端设有多组加强筋,所述轿底面板上端周围设有U型固定框,所述轿底面板两侧在所述U型固定框下端对称设有两组踏板,两组所述踏板内侧分别设有多组弹簧,所述弹簧一侧设有触发开关,两组所述踏板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对称设有导靴连接板,两组所述导靴连接板远离两组所述踏板的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背板后端的背包架下端两侧连接,所述背包架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靴座,所述导靴座穿过所述导靴连接板与所述背包架连接,所述导靴座上端设有绳头,所述绳头与所述背包架连接,所述绳头上端设有安全钳,所述安全钳一侧设有两组L型连接件,所述L型连接件远离所述安全钳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背包架内部的S型连接件连接,所述S型连接件与所述背包架内部上端设置的提拉杆连接,所述提拉杆两端分别设有限位轴套,远离所述限位轴套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一侧分别与弹簧连接板连接,所述弹簧连接板与所述背包架连接。优选的,所述绳头、安全钳、两组L型连接件、S型连接件均为对称设置,且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轿底面板下端至少设有三组所述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所述轿底面板连接。优选的,所述背包架两侧设有所述绳头安装槽。优选的,两组所述L型连接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踏板与所述背包架均为U型结构,所述踏板一侧的延伸段与所述弹簧底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背包架与所述背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背板设有多组加强筋。优选的,所述提拉杆两端分别与所述背包架内侧两端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新的安装结构,提拉杆、绳头能够解决现有的常规复式电梯顶层高度较高的问题,还能够解决由于曳引力不能满足工况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绳头体积更小,焊接面积更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背包架两侧,轿底面板、安全踏板与轿底加强筋均为一体成型的铝制结构,增加了强驱复式电梯的使用寿命,并且较现有同等产品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背板,2-轿底面板,3-U型固定框,4-踏板,5-弹簧,6-触发开关,7-导靴连接板,8-导靴,9-绳头座,10-安全钳,11-L型连接件,12-S型连接件,13-限位轴套,14-提拉杆,15-固定弹簧,16-弹簧连接板,17-背包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强驱复式电梯,包括背板1,背板1下端一侧设有轿底面板2,轿底面板2下端设有多组加强筋,轿底面板2上端周围设有U型U型固定框3,轿底面板2两侧在U型固定框3下端对称设有两组踏板4,两组踏板4内侧分别设有多组弹簧5,弹簧5一侧设有触发开关6,两组踏板4远离弹簧5的一侧对称设有导靴连接板7,两组导靴连接板7远离两组踏板4的一端分别与设置在背板1后端的背包架17下端两侧连接,背包架17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靴座8,导靴座8穿过导靴连接板7与背包架17连接,导靴座8上端设有绳头9,绳头与背包架17连接,绳头9上端设有安全钳10,安全钳10一侧设有两组L型连接件11,L型连接件11远离安全钳10的一端与设置在背包架17内部的S型连接件12连接,S型连接件12与背包架17内部上端设置的提拉杆14连接,提拉杆14两端分别设有限位轴套13,远离限位轴套13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弹簧15,固定弹簧15一侧分别与弹簧连接板16连接,弹簧连接板16与背包架17连接。优选的,绳头9、安全钳10、两组L型连接件11、S型连接件12均为对称设置,且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轿底面板2下端至少设有三组加强筋,且加强筋通过内六角螺栓与轿底面板2连接。优选的,背包架17两侧设有绳头9安装槽。优选的,两组L型连接件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踏板4与背包架17均为U型结构,踏板4一侧的延伸段与弹簧5底端连接。优选的,背包架17与背板1通过螺栓连接,背板1设有多组加强筋。优选的,提拉杆14两端分别与背包架17内侧两端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新的安装结构,提拉杆、绳头能够解决现有的常规复式电梯顶层高度较高的问题,还能够解决由于曳引力不能满足工况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绳头体积更小,焊接面积更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背包架两侧,轿底面板、安全踏板与轿底加强筋均为一体成型的铝制结构,并且安全踏板内设有多组弹簧与触发开关,提拉杆通过L型、S型连接件与背包架固定连接,增加了强驱复式电梯的强度与使用寿命,并且较现有同等产品更加美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性的保护范围之内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驱复式电梯,包括背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下端一侧设有轿底面板(2),所述轿底面板(2)下端设有多组加强筋,所述轿底面板(2)上端周围设有U型固定框(3),所述轿底面板(2)两侧在所述U型固定框(3)下端对称设有两组踏板(4),两组所述踏板(4)内侧分别设有多组弹簧(5),所述弹簧(5)一侧设有触发开关(6),两组所述踏板(4)远离所述弹簧(5)的一侧对称设有导靴连接板(7),两组所述导靴连接板(7)远离两组所述踏板(4)的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背板(1)后端的背包架(17)下端两侧连接,所述背包架(17)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靴座(8),所述导靴座(8)穿过所述导靴连接板(7)与所述背包架(17)连接,所述导靴座(8)上端设有绳头(9),所述绳头与所述背包架(17)连接,所述绳头(9)上端设有安全钳(10),所述安全钳(10)一侧设有两组L型连接件(11),所述L型连接件(11)远离所述安全钳(10)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背包架(17)内部的S型连接件(12)连接,所述S型连接件(12)与所述背包架(17)内部上端设置的提拉杆(14)连接,所述提拉杆(14)两端分别设有限位轴套(13),远离所述限位轴套(13)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弹簧(15),所述固定弹簧(15)一侧分别与弹簧连接板(16)连接,所述弹簧连接板(16)与所述背包架(1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驱复式电梯,包括背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下端一侧设有轿底面板(2),所述轿底面板(2)下端设有多组加强筋,所述轿底面板(2)上端周围设有U型固定框(3),所述轿底面板(2)两侧在所述U型固定框(3)下端对称设有两组踏板(4),两组所述踏板(4)内侧分别设有多组弹簧(5),所述弹簧(5)一侧设有触发开关(6),两组所述踏板(4)远离所述弹簧(5)的一侧对称设有导靴连接板(7),两组所述导靴连接板(7)远离两组所述踏板(4)的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背板(1)后端的背包架(17)下端两侧连接,所述背包架(17)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靴座(8),所述导靴座(8)穿过所述导靴连接板(7)与所述背包架(17)连接,所述导靴座(8)上端设有绳头(9),所述绳头与所述背包架(17)连接,所述绳头(9)上端设有安全钳(10),所述安全钳(10)一侧设有两组L型连接件(11),所述L型连接件(11)远离所述安全钳(10)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背包架(17)内部的S型连接件(12)连接,所述S型连接件(12)与所述背包架(17)内部上端设置的提拉杆(14)连接,所述提拉杆(14)两端分别设有限位轴套(13),远离所述限位轴套(13)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弹簧(15),所述固定弹簧(15)一侧分别与弹簧连接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恒姜鸣陈彩林张宏宇蒋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宜美家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