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2046 阅读:4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所述微丸由内至外依次为空白丸芯、含药丸芯、隔离衣层和肠溶衣层,其中空白丸芯占微丸总重的15~30%,隔离衣层占微丸总重的5~20%,肠溶衣层占微丸总重的20~40%,余量为含药丸芯。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制剂与目前现有的兰索拉唑肠溶片剂及肠溶微丸制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与兰索拉唑肠溶片剂相比,每一个微丸都形成一个完整的释放单元,避免肠溶片剂衣膜局部破损造成整体药物失效,其释药规律具有重现性。

Lansoprazole enteric coated pellet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兰索拉唑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类抗溃疡药,于1994年由日本武田制药公司开发,1998年开始应用于我国临床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佐-艾综合征(胃泌素瘤)等,可广泛用于治疗与胃酸分泌有关的各种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本品口服后选择性进入胃壁细胞,转化为次磺酰胺活性代谢产物,其活性代谢产物与H+/K+-ATP酶上的巯基相互作用,形成共价结合的二硫键,对H+/K+-ATP酶产生不可逆的抑制,进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兰索拉唑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第二类药物,即低水溶性、高膜渗透性,并且兰索拉唑对酸、光、湿和热不稳定,极易降解,进一步影响了口服药物疗效的发挥,故现有的上市制剂为肠溶制剂。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418893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兰索拉唑肠溶片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将原辅料混合后湿法制粒、压片,再以肠溶树脂包衣制成,但缺点在于兰索拉唑肠溶片属于单单元制剂,存在下述局限性:①药物的作用和吸收容易受到消化物迁移的影响。②肠溶片剂会因为肠溶衣层的局部破损而造成药物整体失效,严重影响药效的发挥,这种行为极大地限制了兰索拉唑肠溶片的稳定性。膜控微丸属于多单元缓控释制剂,与单单元剂型片剂相比,多单元膜控微丸更具临床应用优势:①因微丸“剂量分散”的制剂特点,每一个微丸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释放单元,避免衣膜局部破损造成整体药物失效,因此释药规律具有重现性;②制成微丸可改变药物的某些性质,如成丸后流动性好、大小均匀,不易碎等,易于处理(如包衣、分剂量),并可作为制备片剂、胶囊剂等的基础。公开号为CN10401358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兰索拉唑微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含药丸芯、隔离衣层及肠溶衣层,其缺点在于制备微丸时,需将兰索拉唑及辅料制成混悬乙醇水溶液,该溶液因辅料溶解度不同,极易造成流化床包衣机喷枪的堵塞,且需检测溶剂残留。公开号为CN10435249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多潘立酮兰索拉唑微丸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含药丸芯、隔离衣层及肠溶衣层,其缺点在于制备肠溶衣层时,因离心造粒机的平板高速旋转易对微丸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用其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在释放度、耐酸力及稳定性方面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以提供一种上述兰索拉唑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重现性好。一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微丸由内至外依次为空白丸芯、含药丸芯、隔离衣层和肠溶衣层,其中空白丸芯占微丸总重的15~30%,隔离衣层占微丸总重的5~20%,肠溶衣层占微丸总重的20~40%,余量为含药丸芯。其中空白丸芯粒径为0.5~1mm。其中按照重量份计:空白丸芯组成为蔗糖10-25份、淀粉2-8份、崩解剂0.5-3份;含药丸芯组成为兰索拉唑5-10份、稀释剂10-25份、稳定剂5-15份、崩解剂2-7份、增溶剂1-5份、粘合剂1-5份;隔离衣层组成为稀释剂3-10份、稳定剂1-5份、崩解剂0.2-2份、增溶剂0.1-0.5份、粘合剂0.1-0.5份、增塑剂0.1-0.5份、润滑剂0.1-0.5份;肠溶衣层组成为水溶性肠溶包衣材料10-30份、润滑剂2-6份、增塑剂2-10份。其中空白丸芯中蔗糖与淀粉的重量比为4:1~6:1。其中含药丸芯中所述粘合剂选用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释剂选用蔗糖、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维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选用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碳酸钙和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溶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葡甲胺和泊洛沙姆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隔离衣层中所述粘合剂选用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释剂选用蔗糖、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维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选用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碳酸钙和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溶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葡甲胺和泊洛沙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塑剂选用聚乙二醇、柠檬酸三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选用滑石粉、硬脂酸镁、聚乙二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肠溶衣层中所述水溶性肠溶包衣材料采用尤特奇L30-D55、尤特奇S100和尤特奇L10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塑剂采用聚乙二醇、柠檬酸三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采用滑石粉、硬脂酸镁、二氧化钛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一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空白丸芯制备:按照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配比,将蔗糖、淀粉及崩解剂混合均匀,放入离心式制丸机,以3~8%g/mL的粘合剂制备空白丸芯,工艺参数控制为0.1~0.3MPa的喷气压力、10~20r/min的挤出速度及15~20r/min的滚圆速度,制备完成后,将得到的空白丸芯于30~40℃烘箱干燥1~2h;(2)含药丸芯制备:将微粉化至300~500目的兰索拉唑与辅料,于混合机中混合5~20min后放入离心造粒机,以3~8%g/mL的粘合剂于步骤(1)得到的空白丸芯上层积兰索拉唑含药层,制备兰索拉唑含药丸芯,工艺参数控制为0.02~0.1MPa的喷气压力、30~40%的鼓风流量、3~8mL/min的喷浆速度及6~25r/min的喷粉速度,供粉完毕,将得到的微丸于30~40℃烘箱干燥2~3h,得到含药丸芯;(3)隔离衣层制备:将混合均匀的辅料及步骤(2)得到的含药丸芯放入离心造粒机,以3~8%g/mL的粘合剂制备微丸隔离衣层,工艺参数控制为0.02~0.1MPa的喷气压力、30~40%的鼓风流量、3~8mL/min的喷浆速度及6~25r/min的喷粉速度;(4)肠溶衣层制备:采用流化床包衣机,工艺参数控制为0.2~0.4MPa的喷气压力、13~40Hz的鼓风频率、1~5mL/min的喷液速度、30~60℃的进风温度,30~60℃的进样器温度、30~60℃的物料温度,制备兰索拉唑微丸的肠溶衣层,得到兰索拉唑肠溶微丸。步骤(4)之后将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装入胶囊中制得胶囊剂,每一粒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填充量为330~450mg。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制剂与目前现有的兰索拉唑肠溶片剂及肠溶微丸制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与兰索拉唑肠溶片剂相比,每一个微丸都形成一个完整的释放单元,避免肠溶片剂衣膜局部破损造成整体药物失效,其释药规律具有重现性。2.与目前所用的流化床包衣技术相比,本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机,通过水溶性粘合剂将混合均匀的兰索拉唑及辅料喷到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由内至外依次为空白丸芯、含药丸芯、隔离衣层和肠溶衣层,其中空白丸芯占微丸总重的15~30%,隔离衣层占微丸总重的5~20%,肠溶衣层占微丸总重的20~40%,余量为含药丸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由内至外依次为空白丸芯、含药丸芯、隔离衣层和肠溶衣层,其中空白丸芯占微丸总重的15~30%,隔离衣层占微丸总重的5~20%,肠溶衣层占微丸总重的20~40%,余量为含药丸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其中空白丸芯粒径为0.5~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空白丸芯组成为蔗糖10-25份、淀粉2-8份、崩解剂0.5-3份;含药丸芯组成为兰索拉唑5-10份、稀释剂10-25份、稳定剂5-15份、崩解剂2-7份、增溶剂1-5份、粘合剂1-5份;隔离衣层组成为稀释剂3-10份、稳定剂1-5份、崩解剂0.2-2份、增溶剂0.1-0.5份、粘合剂0.1-0.5份、增塑剂0.1-0.5份、润滑剂0.1-0.5份;肠溶衣层组成为水溶性肠溶包衣材料10-30份、润滑剂2-6份、增塑剂2-10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其中空白丸芯中蔗糖与淀粉的重量比为4:1~6: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其中含药丸芯中所述粘合剂选用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释剂选用蔗糖、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维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选用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碳酸钙和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溶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葡甲胺和泊洛沙姆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其中隔离衣层中所述粘合剂选用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释剂选用蔗糖、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维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选用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碳酸钙和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溶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葡甲胺和泊洛沙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塑剂选用聚乙二醇、柠檬酸三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华曹爱晨于双雨孙悦刘璐朱溶月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