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01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包括水平移动装置、竖直移动装置和若干传送模块;水平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第一滑块;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设有第一丝杠,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柱;第一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螺母;竖直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螺母、第二丝杠和长方形支撑板;若干传送模块均包括固定座和第二滑块;若干固定座分两排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座上设有第三丝杠,固定座上设有滑槽;固定座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三螺母;第二滑块上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转动设有传送轮,轴承座的两侧均设有万向联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可匹配不同型号的银亮钢钢棒传送至探伤检测装置。

A special feeding device for flaw detection of silver bright steel bar of auto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银亮钢是一种表面经过抛光、踏光、磨拉或切削等精致加工并呈银亮色的圆钢。银亮钢由于经过精细加工,有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良好的表面质量,表面光滑、光亮、洁净、没有轧制缺陷和脱碳层,用户稍经加工,即可直接使用,对于节约钢材、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钢棒表面质量检测通常采用涡流探伤法。涡流探伤尽管可在一定范围内抑制尺寸波动、电导率变化等因素,但对工件的加工应力、表面状态、热处理工艺等引起的涡流反应无法抑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探伤灵敏度。一般的涡流方法对棒材较常见且危险的表面缺陷——纵向裂纹的检测灵敏度较低。漏磁方法虽然可探测表面裂纹,但它对亚表面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却很差。公告号为CN10296765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棒表面自动化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属于钢棒表面探伤
包括检测线圈、磁化装置和被检工件。磁化装置由两组完全相同的线圈和壳体组成。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两组线圈串行连接,当在其中通以直流电时,即可在被检测棒材中产生一轴向分布的稳恒磁场B。磁化装置的外壳采用铁磁材料制作,这样,由线圈产生的磁场被限制在由磁化装置外壳和被检测棒材构成的磁回路中,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棒材的磁化。将其安装在钢棒的生产线上,可以对棒材的质量进行在线检测,及时发现棒材表面的缺陷,确保棒材产品的质量。但是,当银亮钢钢棒的的型号和尺寸发生变化时,上述装置并没有公开进料装置,如何调整以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银亮钢钢棒。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以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可以匹配不同型号的银亮钢钢棒,传送至探伤检测装置上进行全面的检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包括水平移动装置、竖直移动装置和若干传送模块;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第一滑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设有第一丝杠,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第一丝杠两侧水平对称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滑块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丝杠相配套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一丝杠的配合沿着第一丝杠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所述两个导向柱均穿过第一滑块;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螺母、第二丝杠和长方形支撑板;所述第二螺母转动设置在第一滑块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二螺母相配套,第二丝杠竖直设置在第二螺母上且与第二螺母螺纹配合,所述长方形支撑板水平固定在第二丝杠的顶部;所述若干传送模块均包括固定座和第二滑块;若干固定座分两排沿着长方形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若干固定座均相互平行,任一固定座均与长方形支撑板的宽度方向成5~10度的夹角,所述固定座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转动设有第三丝杠,固定座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固定座上的滑槽相配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上,固定座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母与第三丝杠相配套,所述第三螺母与第三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转动设有传送轮,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均设有万向联轴器,位于同一排上的两个相邻的轴承座通过连接轴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连接与其靠近的轴承座上的万向联轴器,任一排固定座上端部的轴承座电气连接外部的驱动电机。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均设有顶丝。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手柄。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母上设有第二手柄。优选地,所述传送轮上设有一层橡胶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调节水平移动装置和竖直移动装置,使得长方形支撑板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与外部的探伤检测装置的入料口位置相匹配,调节好长方形支撑板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后,通过第三丝杠分别调节第二滑块在固定座上的位置,使得两排传送轮上待传送的银亮钢钢棒的中心线与外部探伤检测装置的入料口的中心线相重合,而后通过第二滑块上的顶丝锁死第二滑块,启动外部的驱动电机进行传送银亮钢钢棒,传送过程中的银亮钢钢棒带着自转传送到探伤检测装置中,方便探伤检测装置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水平移动装置和竖直移动装置,调节支撑板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方便准确的将传送的银亮钢钢棒准确地传送至外部的探伤检测装置上进行检测;2、支撑板上设置的两排传送模块,可以通过第三丝杠调节传送轮的位置,方便使得不同型号的银亮钢钢棒以合适的自转速度和传送速度传送至探伤检测装置中进行检测;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传送模块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水平移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竖直移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图中:1-底座,2-水平移动装置,3-竖直移动装置,4-长方形支撑板,5-传送模块,6-连接轴,7-固定座,8-第三丝杠,9-滑槽,10-第二滑块,11-轴承座,12-传送轮,13-万向联轴器,14-银亮钢钢棒,15-导向柱,16-第一手柄,17-第一丝杠,18-第一滑块,19-第二螺母,20-第二手柄,21-第二丝杠,22-探伤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包括水平移动装置2、竖直移动装置3和若干传送模块5;所述水平移动装置2包括底座1和第一滑块18;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转动设有第一丝杠17,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位于第一丝杠17两侧水平对称设有导向柱15;所述第一滑块18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丝杠17相配套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滑块18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一丝杠17的配合沿着第一丝杠17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所述两个导向柱15均穿过第一滑块18,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所述竖直移动装置3包括第二螺母19、第二丝杠21和长方形支撑板4;所述第二螺母19转动设置在第一滑块18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第二丝杠21与第二螺母19相配套,第二丝杠21竖直设置在第二螺母19上且与第二螺母19螺纹配合,所述长方形支撑板4水平固定在第二丝杠21的顶部;所述若干传送模块5均包括固定座7和第二滑块10;若干固定座7分两排沿着长方形支撑板4的长度方向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4的上表面,所述若干固定座7均相互平行,任一固定座7均与长方形支撑板4的宽度方向成5-10度的夹角,所述固定座7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转动设有第三丝杠8,固定座7上设有滑槽9;所述第二滑块10与固定座7上的滑槽9相配套,所述第二滑块10滑动设置在滑槽9上,固定座7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母与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移动装置、竖直移动装置和若干传送模块;/n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第一滑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设有第一丝杠,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第一丝杠两侧水平对称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滑块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丝杠相配套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一丝杠的配合沿着第一丝杠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所述两个导向柱均穿过第一滑块;/n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螺母、第二丝杠和长方形支撑板;所述第二螺母转动设置在第一滑块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二螺母相配套,第二丝杠竖直设置在第二螺母上且与第二螺母螺纹配合,所述长方形支撑板水平固定在第二丝杠的顶部;/n所述若干传送模块均包括固定座和第二滑块;若干固定座分两排沿着长方形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若干固定座均相互平行,任一固定座均与长方形支撑板的宽度方向成5~10度的夹角,所述固定座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转动设有第三丝杠,固定座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固定座上的滑槽相配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上,固定座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母与第三丝杠相配套,所述第三螺母与第三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转动设有传送轮,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均设有万向联轴器,位于同一排上的两个相邻的轴承座通过连接轴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连接与其靠近的轴承座上的万向联轴器,任一排固定座上端部的轴承座电气连接外部的驱动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银亮钢钢棒专用探伤检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移动装置、竖直移动装置和若干传送模块;
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第一滑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设有第一丝杠,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第一丝杠两侧水平对称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滑块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丝杠相配套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一丝杠的配合沿着第一丝杠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所述两个导向柱均穿过第一滑块;
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螺母、第二丝杠和长方形支撑板;所述第二螺母转动设置在第一滑块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二螺母相配套,第二丝杠竖直设置在第二螺母上且与第二螺母螺纹配合,所述长方形支撑板水平固定在第二丝杠的顶部;
所述若干传送模块均包括固定座和第二滑块;若干固定座分两排沿着长方形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若干固定座均相互平行,任一固定座均与长方形支撑板的宽度方向成5~10度的夹角,所述固定座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转动设有第三丝杠,固定座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固定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军毛顺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