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006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针对4~5年树龄的尾巨桉进行间伐,针对不同的种植地,采取适宜的间伐强度、间伐方式和施肥措施,即砍一留一或砍三留三的间伐方式,而且结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尾巨桉的肥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非台风或少台风地区的尾巨桉林木胸径的增长,提高桉林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丰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为非台风地区尾巨桉抚育间伐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A method of thinning Eucalyptus urophy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森林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桉树人工林为国内人造板和纸浆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保障。桉树的木材密度较大、纤维均匀、制浆率高(约0.25kg/m3),已成为林浆纸和林板产业的重要原料。其中,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等桉树品种具有干形通直圆满、自然整枝好、木材机械加工性能好等特点,不仅是纸浆材用树,也是我国南方重要胶合板原料用材。已有研究表明,纸浆材人工林与大径级旋切板材人工林复合轮伐的经营模式,比单一轮伐方式更能充分地利用林地生产力和促进林木的生长势。尾巨桉的干形和材性特点表明,其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可将纸浆材和中大径级胶合板材的培育综合考虑,而确定适宜间伐措施对尾巨桉人工林的复合经营十分关键。相较其他树种,目前桉树速生丰产林的轮伐周期较短(4~5年),短轮伐期易造成地力衰退。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应考虑林地生产力和林板、林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抚育能够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的生产力;在中幼林期调整林地单位面积树木株数,可改善土壤肥力,保护林内的植物多样性,因此森林抚育对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在对松树、杉木人工林的研究中发现,森林抚育能够提高林下植被多样性并改善林分环境、光照和温度条件,同时能够提高林下土壤酶活性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可见,适宜的间伐抚育措施对于人工林生态的保护和地力维持至关重要。同样,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可持续经营也离不开科学的森林抚育及经营。但目前,部分桉树人工林经营仍然缺乏对中期间伐抚育的认识。抚育间伐作为森林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森林经营的关键环节;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有助于提高林分生长量、改善林木生境等,从而促进人工林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提升。现有文献,对闽南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有报道,但有关滇南、两广中部等非台风区或少台风地区缺少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致力于研究适用于非台风区或少台风地区的尾巨桉间伐及后期经营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研究出适宜的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间伐方式等关键措施,为非台风区尾巨桉的中期间伐抚育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基准年龄4~5年的尾巨桉;2)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其中,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900~1400m时,处于阳坡或半阳坡,处于下坡,土壤为重壤土,所述重壤土土层厚度大于80cm,使用强度为30~50%,砍一留一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1100~1400m,处于半阳坡,处于中坡,土壤为中壤土,所述中壤土土层厚度为40-80cm,使用强度为30~50%,方式为砍三留三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3)伐根处理:间伐后24~30小时内使用除草剂涂抹尾巨桉根部表面,清除伐根;4)追肥:间伐后2~3个月,在尾巨桉株间的树冠滴水线下方追施肥料;5)林分管理及采伐:3~4年后,即可收获培育好的尾巨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当尾巨桉初植密度为111~148株/亩(或1667~2220株/hm2)时,再施加基肥250~300g/株,在尾巨桉1~3a除杂、抚育追肥2次,防火、防病害管理,当尾巨桉生长达到5~6a时(轮伐期)皆伐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突破了尾巨桉传统经营理念或培育模式,即中期不间伐的旧观念,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2)所述砍一留一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一株保留一株,间隔伐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2)所述砍三留三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三株保留三株,间隔伐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培育方法适用于非台风区或少台风区的尾巨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1)所述基准年龄的计算方式:基于树龄1~14年生350块标准地优势木的调查数据,将优势木树高(H)和林分年龄(t)代入理查德方程H=a×[1-exp(-b×t)]k(H为林分优势木高,t为林分年龄,a、b、k为参数);当a、b、k分别赋值36.65、0.104、0.625时,对该方程进行二阶求导等于零,获得t=-In(1/b)/k方程,再代入b=0.104和k=0.625,获得t=4.5年,得出尾巨桉的基准年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步骤(1)所述尾巨桉种植密度为111~148株/亩,或尾巨桉种植密度为1600~1667株/hm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肥料N、P和K的体积比为:12~13:15~16:7~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肥料包括0.2~0.3份硼砂,0.2~0.3份硫酸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每株尾巨桉施加250~300g肥料。本专利技术尾巨桉以培育工业原料为目的均采用无性系造林,林分一致性高、树木个体间差异小,间伐时无需考虑留优去劣、如选留目标树等标记工序,直接采取“砍一留一”和“砍三留三”进行作业,施工操作简便易行;本专利技术间伐方式与常规森林经营间伐相比,将间伐时间提前10a,如国内杉木、马尾松等第一次间伐时间为15~16a,后期每隔5年再次间伐且强度低于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间伐及经营方法将常规尾巨桉培育轮伐期5~6a,延长至7~8a才皆伐利用,降低了人工或使用机器整地对林地的干扰次数;2)4a生间伐,亩产出30%、50%的小径材(小头直径6~12cm);7~8a生皆伐,比传统经营的方法多产中、大径材(小头直径16~26cm;小头直径≥28cm),Ⅰ级立地类型的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与不间伐对照相比间伐后平均亩蓄积量增产27.65%,MAI由21.68m3/hm2.a提升至27.67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47.96m3/hm2;Ⅱ级立地类型的间伐50%、砍三留三方式,与不间伐对照相比间伐后平均亩蓄积量增产35.8%,MAI由17.96m3/hm2.a提升至24.39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51.45m3/hm2;3)间伐后,丰富了林下的植被多样性,显著改善了尾巨桉林的生态系统;利于可持续经营及其产业健康发展。4)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表明,不间伐对照与间伐处理,在Ⅰ、Ⅱ级立地类型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2、1:1.8。因此,在林区道路通畅、集材便利的经营区,选取Ⅰ和Ⅱ级立地类型实施间伐经营其经济效益极为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树高影响,其中YP为永平不间伐对照组、BTQ1-30%-1/1为坝塘箐1、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CCD-30%-1/1为茶场地、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MMH1-30%-1/1为麻木河1、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MMH2-30%-3/3为麻木河2、间伐30%、砍三留三方式;CCD-50%-1/1为茶场地、间伐50%、砍一留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选择基准年龄4~5年的尾巨桉;/n2)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其中,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900~1400m时,处于阳坡或半阳坡,处于下坡,土壤为重壤土,所述重壤土土层厚度大于80cm,使用间伐强度为30~50%,砍一留一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n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1100~1400m,处于半阳坡,处于中坡,土壤为中壤土,所述中壤土土层厚度为40-80cm,使用间伐强度为30~50%,方式为砍三留三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n3)伐根处理:间伐后24~30小时内使用除草剂涂抹尾巨桉伐根部位表面,清除伐根;/n4)追肥:在间伐后2~3月,在两株尾巨桉间的树冠滴水线下追施肥料;/n5)林分管理及采伐:间伐后,尾巨桉生长达到7~8年生时可皆伐利用,收获中、大径级木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基准年龄4~5年的尾巨桉;
2)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其中,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900~1400m时,处于阳坡或半阳坡,处于下坡,土壤为重壤土,所述重壤土土层厚度大于80cm,使用间伐强度为30~50%,砍一留一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
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1100~1400m,处于半阳坡,处于中坡,土壤为中壤土,所述中壤土土层厚度为40-80cm,使用间伐强度为30~50%,方式为砍三留三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
3)伐根处理:间伐后24~30小时内使用除草剂涂抹尾巨桉伐根部位表面,清除伐根;
4)追肥:在间伐后2~3月,在两株尾巨桉间的树冠滴水线下追施肥料;
5)林分管理及采伐:间伐后,尾巨桉生长达到7~8年生时可皆伐利用,收获中、大径级木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砍一留一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一株保留一株,间隔伐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砍三留三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三株保留三株,间隔伐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民罗亚春李光友陆海飞吴玉强张琰锋张云东柏俊刘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