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923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它包括投放容器、转盘和驱动机构;转盘转动安装在投放容器底部,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投放物掉落的容器底部通孔;转盘上设置与容器底部通孔相适配的转盘通孔,且转盘通孔为设置在转盘的边缘位置的半圆形槽孔;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投放物进入到容器底部通孔的轨道,轨道的环形板上开设轨道通孔,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相匹配,驱动机构驱动转盘转动在如下两个工作状态: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重合,以使投放物从投放容器内掉落;不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不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通过驱动机构与转盘的配合来调整投放物的释放频率。

A launching device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无人航空器技术的发展,无人航空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无人机系统集成程度越来越高。植保无人机是无人航空器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大田喷药和天敌昆虫的投放。天敌昆虫一般储存在带孔的圆形球体中,投放到田间后,天敌昆虫从孔中爬出,发挥以虫治虫的作用。不同天敌昆虫的体型大小有差异,设计出的天敌昆虫释放球直径大小也不同,导致此种投放装置往往不能搭载彼种释放球。需要一种能够调节出球口大小的装置,实现一种投放装置可以搭载不同型号的天敌释放球。目前多采用播撒的方式投放天敌昆虫,即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将释放球均匀的播撒到田间。此方法适合大面积的田块,不适用于不规则的小面积田块。因此需要一种自动或手动调节的装置,让无人机在到达指定的区域后开启投放开关,离开指定区域后关闭投放开关,同时在指定区域内还需要精准控制天敌释放球的周期性单个投放,以达到有的放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可以实现通过驱动机构与转盘的配合来调整投放物的投放频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投放容器、转盘和驱动机构;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所述投放容器底部,所述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投放物掉落的容器底部通孔;所述转盘上设置与所述容器底部通孔相适配的转盘通孔,且所述转盘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转盘的边缘位置的半圆形槽孔;所述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投放物进入到轨道通孔的轨道,所述轨道通孔设置在所述轨道的环形板上,所述转盘通孔与所述轨道通孔相匹配,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盘转动在如下两个工作状态: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重合,以使投放物从所述投放容器内掉落;不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不重合。优选地,所述转盘上设置有驱使投放物向所述转盘通孔移动的推动部。优选地,所述推动部为楔形体,所述推动部沿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高度增高。优选地,所述推动部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推动部相对设置在所述转盘上。优选地,所述转盘与所述投放容器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转盘距离所述投放容器底部高度的调整件,所述调整件包括垫片和弹簧。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座固定到所述投放容器的底端,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至所述转盘中心,所述调整件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优选地,所述投放容器上设置有便于所述投放容器安装固定到无人机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以收紧所述投放容器的开口。优选地,所述投放容器上设置有方便向所述投放容器内添加投放物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连线垂直。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技术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中,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盘即可实现投放和不投放两种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由于转盘的边缘的转盘通孔与投放容器的容器底部通孔相配合,处于投放状态时,转盘通孔与容器底部通孔重合,投放物掉落;处于不投放状态时,转盘通孔与容器底部通孔不重合,投放物不掉落,最终实现通过驱动机构与转盘转速的配合来调整投放物的投放频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附图说明:1、投放容器;11、容器底部通孔;12、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4、第一缺口;15、第二缺口;2、转盘;21、推动部;22、转盘通孔;3、驱动机构;31、驱动轴固定机构;4、轨道;41、环形板;42、轨道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包括投放容器1、转盘2及驱动机构3;转盘2转动安装在投放容器1底部。为了进一步引导投放物准确进入到轨道通孔42,如图3所示,投放容器1底部的环形板41上设置有引导投放物进入到轨道通孔42继而进入容器底部通孔11的轨道4。轨道4与转盘通孔22相对,当投放物从转盘2的转盘通孔22进入到轨道4后,投放物会沿着轨道4运动进入到轨道通孔42内。轨道4的形状可以设置成与转盘2相对应的同心圆圈。这种设置方式,当转盘2转动到某个位置时,投放物的一半掉落到转盘通孔22,其另一半压在轨道4上,并随着转盘2同步运动直至容器底部通孔11、转盘通孔22及轨道通孔42相重合。由此可见,轨道4紧贴投放容器1底部放置,位于转盘2下方,其设置在所述环形板41上,且环形板41位于所述投放容器1的底部上。投放容器1内部设置有腔体用于容纳投放物,在本实施例中投放物可以为天敌释放球。转盘2可以通过驱动机构3的驱动轴固定机构31安装在投放容器1的腔体底部。投放容器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投放物掉落的容器底部通孔11,其中容器底部通孔11上是固定不变的,直径较大;转盘2上设置与容器底部通孔11相适配的转盘通孔22,所述环形板41上开设轨道通孔42,其中容器底部通孔11、转盘通孔22及轨道通孔42相对设置。容器底部通孔11的直径一般大于转盘通孔22的直径和轨道通孔42的直径,容器底部通孔11和转盘通孔22及轨道通孔42的孔径可供投放物自由穿过,且转盘通孔22与轨道通孔42相互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容器底部通孔11为圆形孔,容器底部通孔11贯通投放容器1的底端。转盘通孔22为设置在转盘2的边缘位置的半圆形槽孔。将转盘通孔22设置在转盘2的边缘能够方便投放物进入到转盘通孔22内,因为在转盘2转动过程中由于向外的离心力的作用驱使投放物向转盘的边缘位置移动,因此被离心力驱动的投放物能够方便的进入到转盘通孔22内。驱动机构3驱动转盘2转动在如下两个工作状态:投放状态:轨道通孔42与转盘通孔22重合,以使投放物从投放容器1内掉落。不投放状态:轨道通孔42与转盘通孔22不重合。当轨道通孔42与转盘通孔22不重合的时候,投放物虽然穿过了转盘通孔22但是仍然被投放容器1底部的环形板41上面的轨道4挡住以避免其投放出去。这样通过控制转盘的转速就能实现轨道通孔42与转盘通孔22重合的频率,从而也就实现了控制投放的频率。使用时,投放物(例如天敌释放球等)放置在投放容器1内,驱动机构3驱动转盘2相对投放容器1转动;当转盘2上的转盘通孔22与轨道4的环形板41上的轨道通孔42重合时,位于转盘通孔22上的投放物,其依次贯穿转盘通孔22、轨道通孔42及容器底部通孔11并掉落下去。上述的投放装置,驱动机构3驱动转盘2即可实现两种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由于转盘2的边缘的转盘通孔22与轨道4的环形板41上轨道通孔42相配合,处于投放状态时,轨道通孔42与转盘通孔22重合,投放物掉落,处于不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容器、转盘和驱动机构;/n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所述投放容器底部,/n所述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投放物掉落的容器底部通孔;所述转盘上设置与所述容器底部通孔相适配的转盘通孔,且所述转盘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转盘的边缘位置的半圆形槽孔;所述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投放物进入到轨道通孔的轨道,所述轨道通孔设置在所述轨道的环形板上,所述转盘通孔与所述轨道通孔相匹配,/n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盘转动在如下两个工作状态:/n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重合,以使投放物从所述投放容器内掉落;/n不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不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容器、转盘和驱动机构;
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所述投放容器底部,
所述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投放物掉落的容器底部通孔;所述转盘上设置与所述容器底部通孔相适配的转盘通孔,且所述转盘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转盘的边缘位置的半圆形槽孔;所述投放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投放物进入到轨道通孔的轨道,所述轨道通孔设置在所述轨道的环形板上,所述转盘通孔与所述轨道通孔相匹配,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盘转动在如下两个工作状态:
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重合,以使投放物从所述投放容器内掉落;
不投放状态:转盘通孔与轨道通孔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置有驱使投放物向所述转盘通孔移动的推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为楔形体,所述推动部沿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高度增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的投放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义李敦松黄少华张宝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