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78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包括上模、下模、型芯和气缸;所述下模上对称固定有模脚,所述模脚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所述型芯,所述支撑板和型芯上设有型腔;所述下模上设有第一顶板,第一顶板上固定有顶针,所述顶针穿过所述型腔,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上设有通孔与所述顶针滑动连接,第二顶板上固定有起模杆,所述起模杆穿过所述型腔;所述下模下端固定有气缸固定架,所述气缸为二级气缸,所述气缸焊接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架上,所述气缸的第二缸筒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的底面,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伸出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面。采用二次脱模减少工件的损坏,使用二级气缸能及时复位。

A mold lifting mechanism for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产品的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件,模具中将塑料件推出的机构就是起模机构,起模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塑料件受力不均的情况,塑料件有磨损,一般起模机构用弹簧来实现推出塑料件后的复位,弹簧容易损坏、出现卡死情况,顶针复位不及时会造成对顶针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起模过程塑料件受力不均,复位弹簧容易损坏、卡死的问题。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包括上模、下模、型芯和气缸;所述下模上对称固定有模脚,所述模脚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所述型芯,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型芯上设有型腔;所述下模上设有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上固定有顶针,所述顶针穿过所述型腔,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上设有通孔与所述顶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上固定有起模杆,所述起模杆穿过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滑动配合;所述下模下端固定有气缸固定架,所述气缸为二级气缸,所述气缸焊接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架上,所述下模设有穿孔,所述气缸的第二缸筒穿过所述穿孔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的底面,所述第一顶板设有中心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伸出端穿过所述中心孔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面。优选的,所述气缸包括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和活塞杆,所述第二缸筒与所述第一缸筒套接,所述第二缸筒的内腔中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固定在所述活塞上并从所述第二缸筒的内腔穿出。优选的,所述下模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对称固定有导柱,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顶针上端螺纹连接有套件,所述套件与工件的凸出部相配合。优选的,所述顶针的数量不少于两根。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二级气缸对工件进行二次起模,每次起模时,对模具和工件之间受到的作用力比较小,工件成型完整度高,模具损坏率低;气缸可带动顶针和起模杆自动复位,无需借助复位弹簧,不会出现卡死情况,能及时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缸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针的局部示意图。其中,1-上模,2-下模,3-型芯,4-气缸,41-第一缸筒,42-第二缸筒,43-活塞杆,44-活塞,5-气缸固定架,6-穿孔,7-模脚,8-支撑板,9-型腔,10-导柱,11-第一顶板,12-顶针,13-第二顶板,14-起模杆,15-套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到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包括上模1、下模2、型芯3和气缸4;所述下模2上对称固定有模脚7,所述模脚7上固定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固定有所述型芯3,所述支撑板8和所述型芯3上设有型腔9;所述下模2上设有第一顶板11,所述第一顶板11上固定有顶针12,所述顶针12穿过所述型腔9,所述第一顶板11上设有第二顶板13,所述第二顶板13上设有通孔与所述顶针1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13上固定有起模杆14,所述起模杆14穿过所述型腔9与所述型芯3滑动配合;所述下模2下端固定有气缸固定架5,所述气缸4为二级气缸,所述气缸4焊接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架5上,所述下模2设有穿孔6,所述气缸4的第二缸筒42穿过所述穿孔6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11的底面,所述第一顶板11设有中心孔,所述气缸4的活塞杆43的伸出端穿过所述中心孔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13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4包括第一缸筒41、第二缸筒42和活塞杆43,所述第二缸筒42与所述第一缸筒41套接,所述第二缸筒42的内腔中设有活塞44,所述活塞杆43固定在所述活塞44上并从所述第二缸筒42的内腔穿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2和所述支撑板8之间对称固定有导柱10,所述第一顶板11和所述第二顶板13与所述导柱10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针12上端螺纹连接有套件15,所述套件15与工件的凸出部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针12的数量不少于两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起模时先分开上模和下模,然后第二缸筒伸出将第一顶板向上顶,带动顶针和起模杆将工件顶出型芯,之后活塞杆伸出将第二顶板向上顶,带动起模杆将工件顶离顶针,起模结束后第二缸筒和活塞杆缩回,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复位。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下模(2)、型芯(3)和气缸(4);所述下模(2)上对称固定有模脚(7),所述模脚(7)上固定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固定有所述型芯(3),所述支撑板(8)和所述型芯(3)上设有型腔(9);所述下模(2)上设有第一顶板(11),所述第一顶板(11)上固定有顶针(12),所述顶针(12)穿过所述型腔(9),所述第一顶板(11)上设有第二顶板(13),所述第二顶板(13)上设有通孔与所述顶针(1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13)上固定有起模杆(14),所述起模杆(14)穿过所述型腔(9)与所述型芯(3)滑动配合;所述下模(2)下端固定有气缸固定架(5),所述气缸(4)为二级气缸,所述气缸(4)焊接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架(5)上,所述下模(2)设有穿孔(6),所述气缸(4)的第二缸筒(42)穿过所述穿孔(6)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11)的底面,所述第一顶板(11)设有中心孔,所述气缸(4)的活塞杆(43)的伸出端穿过所述中心孔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13)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起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下模(2)、型芯(3)和气缸(4);所述下模(2)上对称固定有模脚(7),所述模脚(7)上固定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固定有所述型芯(3),所述支撑板(8)和所述型芯(3)上设有型腔(9);所述下模(2)上设有第一顶板(11),所述第一顶板(11)上固定有顶针(12),所述顶针(12)穿过所述型腔(9),所述第一顶板(11)上设有第二顶板(13),所述第二顶板(13)上设有通孔与所述顶针(1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13)上固定有起模杆(14),所述起模杆(14)穿过所述型腔(9)与所述型芯(3)滑动配合;所述下模(2)下端固定有气缸固定架(5),所述气缸(4)为二级气缸,所述气缸(4)焊接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架(5)上,所述下模(2)设有穿孔(6),所述气缸(4)的第二缸筒(42)穿过所述穿孔(6)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11)的底面,所述第一顶板(11)设有中心孔,所述气缸(4)的活塞杆(43)的伸出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龙王习理陶善水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凯格尔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