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810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包括主料仓、出料管、传送皮带、分散组件、除湿组件、栈桥、进料管和炉前料仓,所述栈桥上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传送皮带,所述传送皮带的一端与炉前料仓的进料管连通,所述传送皮带的另一端与主料仓的出料管连通,所述传送皮带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除湿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容易出现堵料螺旋和斗式提升机经常堵塞的现象,且保证了燃料能充分燃烧。

Storage device in biomass direct combus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
,具体为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是将生物质直接送往锅炉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做功,最后带动发电机产生清洁高效的电能。生物质发电厂的汽轮机和发电机设备与同规模的常规燃煤电厂的设备相同,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高温高压单缸抽凝式汽轮机。另外生物质供热机组也在急速发展之中。我国在生物质能燃烧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技术层面还是应用层面仍有很大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生物质发电燃料不像欧美等国家的那样单一;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物质锅炉燃烧运行技术的复杂性,无法使锅炉在最优状态下运行。因此研究经济高效的燃烧和优化技术以及促进建立生物质燃料收集、预处理和配送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质具有可再生性、环境友好性,并且可以储存,所以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利用及燃烧发电技术前景良好且意义重大。我国生物质资源以农林废弃物为主,其特点是资源分散、搜集运输较困难、季节性强、原料供应稳定性差。并且品种多样,不同的生物质燃料的各种成分含量不同,这要求锅炉的上料系统具有对燃料种类、粒度有较广泛的适应性。现有的储料装置容易出现堵料螺旋和斗式提升机经常堵塞的现象。因此,设计一种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该装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容易出现堵料螺旋和斗式提升机经常堵塞的现象,且保证了燃料能充分燃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包括主料仓、出料管、传送皮带、分散组件、除湿组件、栈桥、进料管和炉前料仓,所述栈桥上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传送皮带,所述传送皮带的一端与炉前料仓的进料管连通,所述传送皮带的另一端与主料仓的出料管连通,所述传送皮带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除湿组件。优选的,所述分散组件包括分散箱、电机、转轴和分散齿,所述分散箱通过螺栓固定在传送皮带上,所述分散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通过螺栓等距离安装有分散齿,所述分散箱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与转轴驱动连接的电机。优选的,所述分散齿包括齿座、旋转座和分散刀,所述齿座通过螺栓等距离固定在转轴上,所述齿座上通过焊接固定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分散刀。优选的,所述除湿组件包括除湿箱、湿度感应探头、支架、防护网、电热机构和出风机,所述除湿箱通过螺栓固定在传送皮带位于分散箱的一侧,所述除湿箱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热机构,所述除湿箱的内部位于出风机的正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电热机构,所述电热机构的正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底部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有湿度感应探头,所述湿度感应探头电性连接电热机构。优选的,所述电热机构包括电热丝架、第一电热丝、第二电热丝和湿度感应开关,所述电热丝架通过螺栓固定在除湿箱的内部,所述电热丝架上交叉分布有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所述电热丝架的一侧安装有湿度感应开关,所述湿度感应开关电性连接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主料仓内部的燃料通过出料管输送到传送皮带,通过传送皮带传输到炉前料仓的内部,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混合上料时易堵塞,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2、燃料在传送皮带上传输的过程中,电机工作,带动转轴旋转,分散刀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分散刀对燃料进行快速分散,可以有效的避免燃料结团和缠绕;3、通过设置的湿度感应探头可以检测分散后的燃料的湿度,当燃料湿度范围第一范围内,湿度感应开关控制第一电热丝和出风机工作,使其产生热风对通过除湿箱的物料进行烘干,当燃料湿度范围第二范围内,湿度感应开关控制第一电热丝、第二电热丝和出风机工作,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同时工作,其产生的温度远远高于第一电热丝工作产生的温度,便于对湿度更高的燃料进行快速烘干,以保证燃料能充分燃烧完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散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散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除湿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热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主料仓;2、出料管;3、传送皮带;4、分散组件;5、除湿组件;6、栈桥;7、进料管;8、炉前料仓;9、分散箱;10、电机;11、转轴;12、分散齿;13、齿座;14、旋转座;15、分散刀;16、除湿箱;17、湿度感应探头;18、支架;19、防护网;20、电热机构;21、出风机;22、电热丝架;23、第一电热丝;24、第二电热丝;25、湿度感应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5给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包括主料仓1、出料管2、传送皮带3、分散组件4、除湿组件5、栈桥6、进料管7和炉前料仓8,栈桥6上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传送皮带3,传送皮带3的一端与炉前料仓8的进料管7连通,传送皮带3的另一端与主料仓1的出料管2连通,传送皮带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散组件4,分散组件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除湿组件5,主料仓1内部的燃料通过出料管2输送到传送皮带3,通过传送皮带3传输到炉前料仓8的内部,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混合上料时易堵塞,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分散组件4包括分散箱9、电机10、转轴11和分散齿12,分散箱9通过螺栓固定在传送皮带3上,分散箱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上通过螺栓等距离安装有分散齿12,分散箱9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与转轴11驱动连接的电机10。分散齿12包括齿座13、旋转座14和分散刀15,齿座13通过螺栓等距离固定在转轴11上,齿座13上通过焊接固定有旋转座14,旋转座14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分散刀15,燃料在传送皮带3上传输的过程中,电机10工作,带动转轴11旋转,分散刀1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分散刀15对燃料进行快速分散,可以有效的避免燃料结团和缠绕。除湿组件5包括除湿箱16、湿度感应探头17、支架18、防护网19、电热机构20和出风机21,除湿箱16通过螺栓固定在传送皮带3位于分散箱9的一侧,除湿箱16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热机构20,除湿箱16的内部位于出风机21的正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电热机构20,电热机构20的正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网19,防护网19的底部中心处通过支架18固定有湿度感应探头17,湿度感应探头17电性连接电热机构20。电热机构20包括电热丝架22、第一电热丝23、第二电热丝24和湿度感应开关25,电热丝架22通过螺栓固定在除湿箱16的内部,电热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包括主料仓(1)、出料管(2)、传送皮带(3)、分散组件(4)、除湿组件(5)、栈桥(6)、进料管(7)和炉前料仓(8),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桥(6)上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传送皮带(3),所述传送皮带(3)的一端与炉前料仓(8)的进料管(7)连通,所述传送皮带(3)的另一端与主料仓(1)的出料管(2)连通,所述传送皮带(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散组件(4),所述分散组件(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除湿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包括主料仓(1)、出料管(2)、传送皮带(3)、分散组件(4)、除湿组件(5)、栈桥(6)、进料管(7)和炉前料仓(8),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桥(6)上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传送皮带(3),所述传送皮带(3)的一端与炉前料仓(8)的进料管(7)连通,所述传送皮带(3)的另一端与主料仓(1)的出料管(2)连通,所述传送皮带(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散组件(4),所述分散组件(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除湿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组件(4)包括分散箱(9)、电机(10)、转轴(11)和分散齿(12),所述分散箱(9)通过螺栓固定在传送皮带(3)上,所述分散箱(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上通过螺栓等距离安装有分散齿(12),所述分散箱(9)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与转轴(11)驱动连接的电机(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直接燃烧系统中的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齿(12)包括齿座(13)、旋转座(14)和分散刀(15),所述齿座(13)通过螺栓等距离固定在转轴(11)上,所述齿座(13)上通过焊接固定有旋转座(14),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莫勇华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唐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