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475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在皮带输送机的卸料段设置上升滚筒及回落滚筒,使输送带出现落差,然后在该落差处设置卸料斗,卸料斗上部设置两个进料通道,卸料斗下部设置抛料通道及两个卸料通道,两个卸料通道布置在抛料通道两侧,卸料斗内设置有能够翻转的卸料器,通过卸料器的翻转实现卸料通道与抛料通道的转换,从而实现皮带输送机的卸料与抛料的带料随意切换,卸料斗与输送带无接触,避免磨损输送带,卸料及抛料过程中不会产生漏料现象,总体高度较低,能够有效的解决犁式卸料器和抛料分配卸料器存在的不足。

Four way discharge device for belt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粮食输送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卸料器是用于输送机上执行多点卸料及控制物料流向的机械装置,目前,在粮食输送领域,带式输送机用的卸料器大多都是犁式卸料器,如图1、图2所示,犁式卸料器是设置在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其主要的卸料机构是能够上下移动的截面状为八字形的卸料板201,当需要卸料时,卸料板201向下移动,卸料板201的底板贴紧输送带200的顶面,在八字形卸料板201阻挡作用下,物料沿八字形卸料板201向输送带200两侧卸料,此种卸料器存在以下不足:(1)带式输送机中输送带一般都是中间低两边高的下凹结构,犁式卸料器的八字形卸料板不能够与输送带顶面完全接触,卸料板底面与输送带顶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物料会从该间隙通过,导致卸料器卸料不完全,漏料严重。(2)卸料板底面与输送带顶面接触,磨损输送带,导致输送带使用寿命明显下降,提高物料的输送成本。(3)现有犁式卸料器缺少必要的粉尘灰杂收集装置,导致卸料现场环境十分恶劣,污染严重。(4)现有犁式卸料器在卸料时,必须先将输送机上现有物料输送完毕,才能将卸料器的八字形卸料板落下,否则,卸料板下落,输送带上的物料夹在卸料板底面与输送带顶面之间,漏料现象将更加严重。因此,现有犁式卸料器无法实现带料随意切换。为解决犁式卸料器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人于2016年8月31日申请了,专利号为ZL2016107624541,名称为“皮带输送机抛料分配卸料器”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权,该专利是通过设置双腔分料斗,双腔分料斗包括并列设置的分料腔及抛料腔,通过推杆带动双腔分料斗围绕转轴转动变位,实现分料腔与抛料腔的切换,实现带式输送机的卸料与抛料的带料随意切换,双腔分料斗的分料腔内设置两块滑料板,两块滑料板倾斜向下布置,但是,该卸料器在使用时发现,卸料时,双腔分料斗的分料腔与高位输送带对应,粮食物料沿分料腔滑落,再经机壳上的出料口分别进入机壳两侧设置的出料箱,从出料箱卸料,为保证卸料时粮食物料能够顺畅的沿分料腔滑落,必须保证分料腔内的滑料板具有足够的斜度,这就导致随着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宽度的增大,整个抛料分配卸料器的高度不断的增高,如图3、图4所示,当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宽度达到1800mm时,整个抛料分配卸料器的高度达到3569mm,实际生产出的产品高度会更高,这就导致抛料分配卸料器生产制造困难,在安装使用时必须给其配备足够高的空间,而且,抛料分配卸料器高度高体积大,增大了运输的难度,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它是在带式输送机的卸料段设置上升滚筒及回落滚筒,使输送带出现落差,然后在该落差处设置卸料斗,卸料斗上部设置两个进料通道,卸料斗下部设置抛料通道及两个卸料通道,两个卸料通道布置在抛料通道两侧,卸料斗内设置有能够翻转的卸料器,通过卸料器的翻转实现卸料通道与抛料通道的转换,从而实现带式输送机的卸料与抛料的带料随意切换,卸料斗与输送带无接触,避免磨损输送带,卸料及抛料过程中不会产生漏料现象,总体高度较低,能够有效的解决犁式卸料器和抛料分配卸料器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其中:包括输送带、上升滚筒、回落滚筒、机壳、卸料斗及出料箱,所述的机壳内设置有上升滚筒及回落滚筒,所述的上升滚筒与回落滚筒通过输送带连接,上升滚筒与回落滚筒使输送带形成落差,所述的上升滚筒位于高位输送带出料端,回落滚筒位于低位输送带起始端,所述的机壳内设置有卸料斗,所述的卸料斗与机壳紧固连接,所述的卸料斗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为空心结构,其上端设置有进料口,其下端设置有抛料口,其两侧设置有卸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与上升滚筒对应,两个卸料口分别连通机壳两侧的出料箱,所述的抛料口与低位输送带对应,布置在低位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两个进料通道、两个卸料通道及抛料通道,所述的两个进料通道并列设置在壳体上部,进料通道连通进料口与壳体内腔,所述的抛料通道位于壳体下端中部,所述的抛料通道连通抛料口与壳体内腔,所述的两个卸料通道布置在抛料通道的两侧,所述的卸料通道连通卸料口与壳体内腔,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能够相对壳体翻转的卸料器,所述的卸料器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为卸料器的翻转提供动力,通过卸料器的翻转实现两个进料通道与抛料通道连通或者两个进料通道与两个卸料通道的分别连通,两个进料通道与抛料通道连通时上位输送带输送的物料下落到下位输送带上输送,两个进料通道与两个卸料通道分别连通时,上位输送带输送的物料沿卸料通道进入出料箱卸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卸料斗包括壳体、进料斗、抛料板及卸料板,所述的壳体上端的进料口内并列设置有两个进料斗,所述的进料斗为漏斗形结构,进料斗的内腔形成进料通道,所述的壳体内下部设置有两块抛料板及两块卸料板,所述的两块抛料板布置在壳体下端的抛料口两侧,所述的抛料板在壳体内由外向内倾斜向下布置,所述的抛料板的下端与抛料口上端连接,两块抛料板之间形成抛料通道,两块抛料板分别与两个进料斗的外壁板对应,所述的抛料板与与其对应的进料斗的外壁板之间存在空隙,该空隙为卸料进料口,所述的两块卸料板布置在抛料通道的两侧,且两块卸料板分别与两个进料斗的内壁板对应,卸料板与与其对应的进料斗的内壁板之间存在空隙,该空隙为抛料进料口,所述的卸料板在壳体内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布置,所述的卸料板的上端与抛料板的上端连接,卸料板的下端连接卸料口的下沿,所述的卸料板与壳体围成卸料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卸料器包括底板及固定设置在底板两侧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的外侧设置有转轴,两个弧形挡板上的转轴同轴布置,所述的转轴穿过卸料斗的壳体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驱动转轴带动弧形挡板及底板翻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机或为液压推杆或为气压推杆或为电动推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卸料斗的上端设置有挡料罩,所述的挡料罩罩装在卸料斗上端的进料口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机壳内设置有吸风装置,吸风装置连通设置在机壳外侧的风机,吸风装置抽取抛卸料过程中的粉尘及轻杂,所述的吸风装置包括出风管、出风沟槽、支撑架及连接块,所述的支撑架为三角型支撑架,支撑架横放在机壳内,支撑架的两端与机壳内壁连接,所述的支撑架外设置有出风沟槽,出风沟槽两端与机壳内壁连接,出风沟槽中部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架连接,所述的连接块沿支撑架长度方向间断布置,所述的机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出风沟槽内腔,所述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连通风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支撑架倾斜设置,自支撑架远离出风口的一端向出风口一端,支撑架与出风沟槽底面的距离渐远,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支撑架远离出风口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上升滚筒(2)、回落滚筒(3)、机壳(4)、卸料斗(5)及出料箱(6),所述的机壳(4)内设置有上升滚筒(2)及回落滚筒(3),所述的上升滚筒(2)与回落滚筒(3)通过输送带(1)连接,上升滚筒(2)与回落滚筒(3)使输送带(1)形成落差,所述的上升滚筒(2)位于高位输送带(1)出料端,回落滚筒(3)位于低位输送带(1)起始端,所述的机壳(4)内设置有卸料斗(5),所述的卸料斗(5)与机壳(4)紧固连接,所述的卸料斗(5)包括壳体(501),所述的壳体(501)为空心结构,其上端设置有进料口(502),其下端设置有抛料口(503),其两侧设置有卸料口(504),所述的进料口(502)与上升滚筒(2)对应,两个卸料口(504)分别连通机壳(4)两侧的出料箱(6),所述的抛料口(503)与低位输送带(1)对应,布置在低位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的壳体(501)内设置有两个进料通道(505)、两个卸料通道(506)及抛料通道(507),所述的两个进料通道(505)并列设置在壳体(501)上部,进料通道(505)连通进料口(502)与壳体(501)内腔,所述的抛料通道(507)位于壳体(501)下端中部,所述的抛料通道(507)连通抛料口(503)与壳体(501)内腔,所述的两个卸料通道(506)布置在抛料通道(507)的两侧,所述的卸料通道(506)连通卸料口(504)与壳体(501)内腔,所述的壳体(501)内设置有能够相对壳体(501)翻转的卸料器(7),所述的卸料器(7)与动力装置(8)连接,动力装置(8)为卸料器(7)的翻转提供动力,通过卸料器(7)的翻转实现两个进料通道(505)与抛料通道(507)连通或者两个进料通道(505)与两个卸料通道(506)的分别连通,两个进料通道(505)与抛料通道(507)连通时上位输送带(1)输送的物料下落到下位输送带(1)上输送,两个进料通道(505)与两个卸料通道(506)分别连通时,上位输送带(1)输送的物料沿卸料通道(506)进入出料箱(6)卸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上升滚筒(2)、回落滚筒(3)、机壳(4)、卸料斗(5)及出料箱(6),所述的机壳(4)内设置有上升滚筒(2)及回落滚筒(3),所述的上升滚筒(2)与回落滚筒(3)通过输送带(1)连接,上升滚筒(2)与回落滚筒(3)使输送带(1)形成落差,所述的上升滚筒(2)位于高位输送带(1)出料端,回落滚筒(3)位于低位输送带(1)起始端,所述的机壳(4)内设置有卸料斗(5),所述的卸料斗(5)与机壳(4)紧固连接,所述的卸料斗(5)包括壳体(501),所述的壳体(501)为空心结构,其上端设置有进料口(502),其下端设置有抛料口(503),其两侧设置有卸料口(504),所述的进料口(502)与上升滚筒(2)对应,两个卸料口(504)分别连通机壳(4)两侧的出料箱(6),所述的抛料口(503)与低位输送带(1)对应,布置在低位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的壳体(501)内设置有两个进料通道(505)、两个卸料通道(506)及抛料通道(507),所述的两个进料通道(505)并列设置在壳体(501)上部,进料通道(505)连通进料口(502)与壳体(501)内腔,所述的抛料通道(507)位于壳体(501)下端中部,所述的抛料通道(507)连通抛料口(503)与壳体(501)内腔,所述的两个卸料通道(506)布置在抛料通道(507)的两侧,所述的卸料通道(506)连通卸料口(504)与壳体(501)内腔,所述的壳体(501)内设置有能够相对壳体(501)翻转的卸料器(7),所述的卸料器(7)与动力装置(8)连接,动力装置(8)为卸料器(7)的翻转提供动力,通过卸料器(7)的翻转实现两个进料通道(505)与抛料通道(507)连通或者两个进料通道(505)与两个卸料通道(506)的分别连通,两个进料通道(505)与抛料通道(507)连通时上位输送带(1)输送的物料下落到下位输送带(1)上输送,两个进料通道(505)与两个卸料通道(506)分别连通时,上位输送带(1)输送的物料沿卸料通道(506)进入出料箱(6)卸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四通式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斗(5)包括壳体(501)、进料斗(508)、抛料板(509)及卸料板(510),所述的壳体(501)上端的进料口(502)内并列设置有两个进料斗(508),所述的进料斗(508)为漏斗形结构,进料斗(508)的内腔形成进料通道(505),所述的壳体(501)内下部设置有两块抛料板(509)及两块卸料板(510),所述的两块抛料板(509)布置在壳体(501)下端的抛料口(503)两侧,所述的抛料板(509)在壳体(501)内由外向内倾斜向下布置,所述的抛料板(509)的下端与抛料口(503)上端连接,两块抛料板(509)之间形成抛料通道(507),两块抛料板(509)分别与两个进料斗(508)的外壁板(511)对应,所述的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富林黄灿赵江伟王斌兴荆海伟徐川川项文霞孟青青魏克娴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工科茂盛装备河南有限公司郑州中粮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茂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