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和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464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04
一种通信装置和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接地元件、一天线结构、一第一反射器、一第二反射器、一第一调整部,以及一切换器;该第一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该第二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二反射器与该第一反射器分离;该切换器耦接至该第一调整部,其中当该切换器为致能时,该切换器将该第一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或该第二反射器,而当该切换器为禁能时,该第一调整部与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皆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有效修正辐射场型并消除零点、选择性使用切换器和调整部来改变反射器的共振长度并提供不同操作模式、缩小尺寸、降低制造成本、维持天线通信质量等优势,很适合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装置当中。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otebook comput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装置和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装置(CommunicationDevice),特别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其天线结构(AntennaStructure)。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计算机、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信,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系统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信。天线(Antenna)为支持无线通信的移动装置中不可或缺的元件。然而,天线的辐射场型往往为固定场型且存在一些零点(Null),其可能降低天线在特定方向上的通信质量。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以克服先前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和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接地元件;一天线结构;一第一反射器,该第一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一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二反射器与该第一反射器分离;一第一调整部;以及一切换器,该切换器耦接至该第一调整部,其中当该切换器为致能时,该切换器将该第一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或该第二反射器,而当该切换器为禁能时,该第一调整部与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皆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器呈现一倒L字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反射器呈现一直条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的一组合呈现一U字形,而该天线结构位于该U字形的一缺口区域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一第二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的一弯折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调整部和该第二调整部各自呈现一直条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结构涵盖介于2400MHz至2500MHz之间的一第一频带,以及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间的一第二频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频带的1/2倍波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反射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频带的1/2倍波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反射器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器和该天线结构的间距介于该第二频带的1/16至1/4倍波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反射器和该天线结构的间距介于该第二频带的1/16至1/4倍波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结构包括:一馈入辐射部,耦接至一信号源;一第一辐射部,耦接至该馈入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该馈入辐射部;以及一短路部,其中该馈入辐射部经由该短路部耦接至该接地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馈入辐射部呈现一直条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C字形,而该第二辐射部呈现一矩形。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接地元件;一天线结构;一第一反射器,该第一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以及一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二反射器与该第一反射器分离;其中该第一反射器部分平行于该第二反射器,该第一反射器的一虚拟延伸线与该第二反射器的一虚拟延伸线互相垂直,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的一组合呈现一U字形,而该天线结构位于该U字形的一缺口区域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器呈现一倒L字形,而该第二反射器呈现一直条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一第一调整部;以及一切换器,其中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之间形成一缺口,该第一调整部邻近于该缺口并耦接至该切换器,当该切换器为致能时,该切换器将该第一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或该第二反射器,而当该切换器为禁能时,该第一调整部与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皆分离。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该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包括:一盖体;一转轴元件,该转轴元件连接至该盖体;一本体,该本体藉由该转轴元件连接至该盖体;以及一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位于该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中,其中该通信装置包括:一接地元件;一天线结构;一第一反射器,该第一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一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二反射器与该第一反射器分离;一第一调整部;以及一切换器,其中当该切换器为致能时,该切换器将该第一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或该第二反射器,而当该切换器为禁能时,该第一调整部与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皆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器呈现一倒L字形,该第二反射器呈现一直条形,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的一组合呈现一U字形,而该通信装置位于该U字形的一缺口区域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颖的通信装置,藉由在一固定天线结构附近加入二个独立的反射器,可有效修正天线结构的辐射场型并消除其零点。另外,通信装置亦可选择性地使用一切换器和一调整部来改变反射器的共振长度并提供不同操作模式。相较于传统设计,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缩小尺寸、降低制造成本,以及维持天线通信质量等优势,故其很适合应用于各种各式的移动通信装置当中。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天线结构的辐射场型图。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300、400、500通信装置105载体110接地元件120第一反射器121第一反射器的第一端122第一反射器的第二端125第一反射器的弯折部分127缺口130第二反射器131第二反射器的第一端132第二反射器的第二端135、625缺口区域140第一调整部141第一调整部的第一端142第一调整部的第二端150切换器160第二调整部161第二调整部的第一端162第二调整部的第二端190信号源200、600天线结构210、610馈入辐射部211、611馈入辐射部的第一端212、612馈入辐射部的第二端220、620第一辐射部221、621第一辐射部的第一端222、622第一辐射部的第二端230第二辐射部231第二辐射部的第一端232第二辐射部的第二端2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n一接地元件;/n一天线结构;/n一第一反射器,该第一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n一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二反射器与该第一反射器分离;/n一第一调整部;以及/n一切换器,该切换器耦接至该第一调整部,其中当该切换器为致能时,该切换器将该第一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或该第二反射器,而当该切换器为禁能时,该第一调整部与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皆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一接地元件;
一天线结构;
一第一反射器,该第一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
一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邻近于该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二反射器与该第一反射器分离;
一第一调整部;以及
一切换器,该切换器耦接至该第一调整部,其中当该切换器为致能时,该切换器将该第一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或该第二反射器,而当该切换器为禁能时,该第一调整部与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皆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器呈现一倒L字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二反射器呈现一直条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器和该第二反射器的一组合呈现一U字形,而该天线结构位于该U字形的一缺口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调整部,该第二调整部耦接至该第一反射器的一弯折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调整部和该第二调整部各自呈现一直条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天线结构涵盖介于2400MHz至2500MHz之间的一第一频带,以及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间的一第二频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频带的1/2倍波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二反射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频带的1/2倍波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反射器的长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器和该天线结构的间距介于该第二频带的1/16至1/4倍波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二反射器和该天线结构的间距介于该第二频带的1/16至1/4倍波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天线结构包括:
一馈入辐射部,该馈入辐射部耦接至一信号源;
一第一辐射部,该第一辐射部耦接至该馈入辐射部;
一第二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耦接至该馈入辐射部;以及
一短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奂喆谢祥凤黄婉如
申请(专利权)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