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319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自行车置物稳定性不好且影响驾驶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所述自行车本体首管相背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柱,所述自行车本体上管的表面架接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底端与自行车本体的下管夹合。该方便置物的自行车采用置物箱结构,通过旋钮配合椭圆板实现置物箱与自行车本体上管和下管的夹合固定,通过旋钮配合控制齿轮对弹性卷板进行推动拉伸,实现了自行车的快捷置物和快捷取物,该置物箱内的物品摆放稳定,有效的避免了物品随自行车震动碰撞产生的损伤。

A convenient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配件
,具体为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在短途出行中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自行车置物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目前的大多数自行车采用车头置物或者车尾置物的方式,其置物方式并不方便,且在置物时,物品本身会随自行车车体产生较大的晃动,容易造成物品损毁,车尾置物时会导致驾驶人员无法实时观察物品状态,物品掉落情况时有发生,车头置物时会因物品过重导致车头转换方向时偏转惯性过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解决了自行车置物稳定性不好且影响驾驶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所述自行车本体包括首管、上管和下管,所述自行车本体首管相背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柱,所述自行车本体上管的表面架接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底端与自行车本体的下管夹合。所述置物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半圆夹合管,两个所述半圆夹合管均与自行车本体下管的表面搭接,所述壳体内壁的中部活动穿插有控制轴,所述控制轴的一端贯穿壳体的正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控制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控制轴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椭圆板,两个所述椭圆板分别夹合在自行车本体上管的两侧,所述控制轴表面固定套接有控制齿轮,两个所述椭圆板和所述控制齿轮均活动套接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穿插有衔接轴,所述衔接轴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内壁的前后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衔接轴的两端均套接有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一侧焊接有衔接挂钩,所述衔接挂钩的右端为固定柱搭接。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拉伸盒,所述拉伸盒内壁的前后侧通过活动转轴活动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镶嵌在拉伸盒内壁的背部,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活动套接在扭簧表面,所述收纳筒的表面咬合有弹性卷板,所述弹性卷板的一端贯穿拉伸盒的右侧并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壁的前后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导轨,两个所述限位导轨分别与弹性卷板的前后侧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卷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位移齿牙,所述位移齿牙与控制齿轮啮合,所述弹性卷板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弹性隔板,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弹性隔板之间通过折叠膜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卷板的右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弹性卷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把手,所述拉环把手与壳体的顶面搭接。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置物口,所述置物口的表面覆盖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左端铰接在壳体的顶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置物箱与自行车本体上管的接触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固定贴合在置物箱的内侧。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椭圆板的长轴长度的两倍大于控制轴与自行车本体上管和下管的距离和,且椭圆板的短轴长度的两倍小于控制轴与自行车本体上管和下管的距离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衔接挂钩的为四分之三圆环,且衔接挂钩的内径与固定柱的直径相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拉伸盒内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的右端贯穿拉伸盒内壁的右侧并延伸只置物箱的内壁,两块所述限位板分别与弹性卷板的上下面活动搭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隔板的长度小于每两块相邻的所述弹性隔板之间的间距。(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方便置物的自行车采用置物箱结构,通过旋钮配合椭圆板实现置物箱与自行车本体上管和下管的夹合固定,通过旋钮配合控制齿轮对置物箱内部的弹性卷板进行推动拉伸,使得置物箱内的物品能够随弹性隔板被推送出置物口,实现了自行车的快捷置物和快捷取物,且通过弹性隔板实现了物品在置物箱内的稳定摆放,减小了置物箱内物品的晃动,避免了物品随自行车震动碰撞产生的损伤。(2)该方便置物的自行车的置物箱采用“马鞍式”结构,置物箱与自行车之间的装配卸载方便快捷,安装稳固,且将置物箱设置在自行车上管和下管之间的位置,相比于传统在自行车车头上设置篮筐,其置物方式更加贴合人体在使用自行车时的重心位置,不会因置物过重导致车头转换方向时偏转惯性过大,导致行车不安全,且相比于传统在自行车车尾上设置置物盒,该设置方式能够有效的观察箱体内物品在自行车行驶途中的状态,且取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图中:1自行车本体、2固定柱、3置物箱、301壳体、302半圆夹合管、303控制轴、304旋钮、305椭圆板、306控制齿轮、307衔接轴、308衔接环、309衔接挂钩、310拉伸盒、311活动转轴、312扭簧、313收纳筒、314弹性卷板、315限位导轨、316位移齿牙、317弹性隔板、318折叠膜、319拉环把手、320置物口、321活动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1,自行车本体1包括首管、上管和下管,自行车本体1首管相背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柱2,自行车本体1上管的表面架接有置物箱3,置物箱3的底端与自行车本体1的下管夹合,置物箱3与自行车本体1上管的接触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固定贴合在置物箱3的内侧,通过橡胶垫的配合使用,增强置物箱3在自行车本体1上的位置限定。置物箱3包括壳体301,壳体301内壁底部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半圆夹合管302,两个半圆夹合管302均与自行车本体1下管的表面搭接,壳体301内壁的中部活动穿插有控制轴303,控制轴303的一端贯穿壳体301的正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控制轴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304,控制轴303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椭圆板305,两个椭圆板305分别夹合在自行车本体1上管的两侧,椭圆板305的长轴长度的两倍大于控制轴303与自行车本体1上管和下管的距离和,且椭圆板305的短轴长度的两倍小于控制轴303与自行车本体1上管和下管的距离和,旋钮304旋转控制椭圆板305同轴运动,当椭圆板305的长轴与自行车本体1的上管和下管位置不相交时,可将置物箱3整体竖直抬起,实现置物箱3与自行车本体1的分离拆卸,椭圆板305的长轴与自行车本体1的上管和下管位置相交时,能够实现置物箱3与自行车本体1之间的夹合固定,控制轴303表面固定套接有控制齿轮306,两个椭圆板305和控制齿轮306均活动套接在壳体301内部,壳体301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穿插有衔接轴307,衔接轴307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301内壁的前后侧并延伸至其外部,衔接轴307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1),所述自行车本体(1)包括首管、上管和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本体(1)首管相背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柱(2),所述自行车本体(1)上管的表面架接有置物箱(3),所述置物箱(3)的底端与自行车本体(1)的下管夹合;/n所述置物箱(3)包括壳体(301),所述壳体(301)内壁底部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半圆夹合管(302),两个所述半圆夹合管(302)均与自行车本体(1)下管的表面搭接,所述壳体(301)内壁的中部活动穿插有控制轴(303),所述控制轴(303)的一端贯穿壳体(301)的正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控制轴(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304),所述控制轴(303)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椭圆板(305),两个所述椭圆板(305)分别夹合在自行车本体(1)上管的两侧,所述控制轴(303)表面固定套接有控制齿轮(306),两个所述椭圆板(305)和所述控制齿轮(306)均活动套接在壳体(301)内部,所述壳体(301)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穿插有衔接轴(307),所述衔接轴(307)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301)内壁的前后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衔接轴(307)的两端均套接有衔接环(308),所述衔接环(308)的一侧焊接有衔接挂钩(309),所述衔接挂钩(309)的右端为固定柱(2)搭接;/n所述壳体(301)内壁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拉伸盒(310),所述拉伸盒(310)内壁的前后侧通过活动转轴(311)活动套接有扭簧(312),所述扭簧(312)的一端镶嵌在拉伸盒(310)内壁的背部,所述扭簧(3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筒(313),所述收纳筒(313)活动套接在扭簧(312)表面,所述收纳筒(313)的表面咬合有弹性卷板(314),所述弹性卷板(314)的一端贯穿拉伸盒(310)的右侧并延伸至壳体(301)内部,所述壳体(301)内壁的前后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导轨(315),两个所述限位导轨(315)分别与弹性卷板(314)的前后侧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卷板(31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位移齿牙(316),所述位移齿牙(316)与控制齿轮(306)啮合,所述弹性卷板(314)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弹性隔板(317),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弹性隔板(317)之间通过折叠膜(318)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卷板(314)的右端贯穿壳体(30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弹性卷板(3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把手(319),所述拉环把手(319)与壳体(301)的顶面搭接;/n所述壳体(301)的顶部开设有置物口(320),所述置物口(320)的表面覆盖有活动盖板(321),所述活动盖板(321)的左端铰接在壳体(301)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置物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1),所述自行车本体(1)包括首管、上管和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本体(1)首管相背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柱(2),所述自行车本体(1)上管的表面架接有置物箱(3),所述置物箱(3)的底端与自行车本体(1)的下管夹合;
所述置物箱(3)包括壳体(301),所述壳体(301)内壁底部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半圆夹合管(302),两个所述半圆夹合管(302)均与自行车本体(1)下管的表面搭接,所述壳体(301)内壁的中部活动穿插有控制轴(303),所述控制轴(303)的一端贯穿壳体(301)的正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控制轴(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304),所述控制轴(303)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椭圆板(305),两个所述椭圆板(305)分别夹合在自行车本体(1)上管的两侧,所述控制轴(303)表面固定套接有控制齿轮(306),两个所述椭圆板(305)和所述控制齿轮(306)均活动套接在壳体(301)内部,所述壳体(301)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穿插有衔接轴(307),所述衔接轴(307)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301)内壁的前后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衔接轴(307)的两端均套接有衔接环(308),所述衔接环(308)的一侧焊接有衔接挂钩(309),所述衔接挂钩(309)的右端为固定柱(2)搭接;
所述壳体(301)内壁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拉伸盒(310),所述拉伸盒(310)内壁的前后侧通过活动转轴(311)活动套接有扭簧(312),所述扭簧(312)的一端镶嵌在拉伸盒(310)内壁的背部,所述扭簧(3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筒(313),所述收纳筒(313)活动套接在扭簧(312)表面,所述收纳筒(313)的表面咬合有弹性卷板(314),所述弹性卷板(314)的一端贯穿拉伸盒(310)的右侧并延伸至壳体(301)内部,所述壳体(301)内壁的前后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导轨(315),两个所述限位导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军董美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西虹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