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11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包括下底板、中框、顶车厢、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铰接轴,所述下底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下底板的上表面上焊接固定有四组内部开有通孔的底板铰接块,四组底板铰接块之间的下底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垂直于下底板的底板立柱,底板立柱设置有四组,底板立柱上方均焊接有钢板折弯呈U形制成的立柱端扣,四组底板铰接块内部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底板铰接块内部的第三铰接轴的两端固定有四组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上端内部设置有另外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该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将车厢内的杂物向三个方向倾倒,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A two-way tipping car for engineer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
本技术属于翻斗车
,具体涉及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
技术介绍
翻斗车是一种特殊的料斗可倾翻的短途输送物料的车辆。车身上安装有一个“斗”状容器,可以翻转以方便卸货。适用于砂石、土方、煤炭、矿石等各种散装物料的短途运输,动力强劲,通常有机械回斗功能。现有的翻斗车的车厢通常只具有向后方翻斗倾倒的功能,在遇到某些不利于回转的倾倒地形时物料的倾倒将会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包括下底板、中框、顶车厢、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铰接轴,所述下底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焊接固定有四组内部开有通孔的底板铰接块,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之间的下底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垂直于下底板的底板立柱,所述底板立柱设置有四组,所述底板立柱上方均焊接有钢板折弯呈U形制成的立柱端扣,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内部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所述底板铰接块内部的第三铰接轴的两端固定有四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端内部设置有另外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优选的,所述第三铰接轴共计四组,上侧的两组第三铰接轴位于中框的四组框铰接环之间,所述中框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中框上开有第一框孔和第二框孔,四组所述框铰接环位于中框下表面上,所述中框远离第二框孔的侧壁上设有框突出板。优选的,所述中框的第一框孔和第二框孔内部均插设有第二铰接轴,其中一组第二铰接轴的两端位于顶车厢下侧的车厢铰接条内,另一组第二铰接轴的中部位于顶车厢下侧的第一伸缩杆下侧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上侧内部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两端位于顶车厢下端的两组车厢铰接块内部。优选的,所述顶车厢为敞口箱形结构,所述顶车厢的下表面一端焊接固定有两组车厢铰接条,所述顶车厢下表面中部焊接固定有两组车厢铰接块,所述顶车厢的竖壁部分的下表面上焊接有两组车厢角铁。优选的,所述顶车厢下方的两组车厢角铁的位置与中框的框突出板的边缘位置对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可将顶车厢内部的杂物箱右侧、左侧和后方三个方向倾倒,相较于现有的翻斗车增加了额外的双向翻斗功能,可在车辆不利于回转和倒车的位置实现车箱内物料的倾倒;通过车厢角铁和框突出板配合的方式与立柱端扣和第三铰接轴配合的方式将顶车厢的位置固定,避免汽车在行进时的颠簸造成的顶车厢作水平移动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径向方向上施力造成伸缩杆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框内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底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中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顶车厢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底板、101底板铰接块、102底板立柱、103立柱端扣、2中框、201第一框孔、202第二框孔、203框铰接环、204框突出板、3顶车厢、301车厢铰接条、302车厢铰接块、303车厢角铁、4第一铰接轴、5第二铰接轴、6第一伸缩杆、7第二伸缩杆、8第三铰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包括下底板1、中框2、顶车厢3、第一铰接轴4、第二铰接轴5、第一伸缩杆6、第二伸缩杆7和第三铰接轴8,所述下底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焊接固定有四组内部开有通孔的底板铰接块101,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101之间的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垂直于下底板1的底板立柱102,所述底板立柱102设置有四组,所述底板立柱102上方均焊接有钢板折弯呈U形制成的立柱端扣103,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101内部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8,所述底板铰接块101内部的第三铰接轴8的两端固定有四组第二伸缩杆7,所述第二伸缩杆7上端内部设置有另外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8。具体的,所述第三铰接轴8共计四组,上侧的两组第三铰接轴8位于中框2的四组框铰接环203之间,所述中框2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中框2上开有第一框孔201和第二框孔202,四组所述框铰接环203位于中框2下表面上,所述中框2远离第二框孔202的侧壁上设有框突出板204,第三铰接轴8配合第二伸缩杆7将下底板1和中框2连接。具体的,所述中框2的第一框孔201和第二框孔202内部均插设有第二铰接轴5,其中一组第二铰接轴5的两端位于顶车厢3下侧的车厢铰接条301内,另一组第二铰接轴5的中部位于顶车厢3下侧的第一伸缩杆6下侧内部,第二铰接轴5用于固定第一伸缩杆6的下端位置。具体的,所述第一伸缩杆6上侧内部设置有第一铰接轴4,所述第一铰接轴4的两端位于顶车厢3下端的两组车厢铰接块302内部,第一伸缩杆6用于推动顶车厢3翻动。具体的,所述顶车厢3为敞口箱形结构,所述顶车厢3的下表面一端焊接固定有两组车厢铰接条301,所述顶车厢3下表面中部焊接固定有两组车厢铰接块302,所述顶车厢3的竖壁部分的下表面上焊接有两组车厢角铁303,车厢角铁303用于限制3的横向位置。具体的,所述顶车厢3下方的两组车厢角铁303的位置与中框2的框突出板204的边缘位置对应。具体的,该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向后倾倒时,第一伸缩杆6启动推动顶车厢3,顶车厢3将会沿着将其与中框2铰接的第二铰接轴5的轴心线转动完成翻动,向左侧和右侧倾倒时,顶车厢3的垂直面与汽车的车头相邻,以驾驶员在驾驶室内的视角为例,左手边的两组第二伸缩杆7伸出时顶车厢3将会向右侧翻动,右手边的两组第二伸缩杆7伸出时顶车厢3将会向左侧翻动,运输状态时,车厢角铁303扣在框突出板204的上侧边缘上,立柱端扣103扣在框铰接环203两侧的第三铰接轴8的上,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处于收缩状态时将中框2拉向下底板1,将顶车厢3拉向中框2,车厢角铁303扣在框突出板204的上侧边缘上限制顶车厢3和中框2的相对位置,立柱端扣103扣在框铰接环203两侧的第三铰接轴8的上限制中框2和下底板1的相对位置,从而抑制顶车厢3在汽车行进时的颠簸造成的顶车厢3作水平移动在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的径向方向上施力造成伸缩杆的损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包括下底板(1)、中框(2)、顶车厢(3)、第一铰接轴(4)、第二铰接轴(5)、第一伸缩杆(6)、第二伸缩杆(7)和第三铰接轴(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焊接固定有四组内部开有通孔的底板铰接块(101),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101)之间的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垂直于下底板(1)的底板立柱(102),所述底板立柱(102)设置有四组,所述底板立柱(102)上方均焊接有钢板折弯呈U形制成的立柱端扣(103),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101)内部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8),所述底板铰接块(101)内部的第三铰接轴(8)的两端固定有四组第二伸缩杆(7),所述第二伸缩杆(7)上端内部设置有另外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包括下底板(1)、中框(2)、顶车厢(3)、第一铰接轴(4)、第二铰接轴(5)、第一伸缩杆(6)、第二伸缩杆(7)和第三铰接轴(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焊接固定有四组内部开有通孔的底板铰接块(101),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101)之间的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垂直于下底板(1)的底板立柱(102),所述底板立柱(102)设置有四组,所述底板立柱(102)上方均焊接有钢板折弯呈U形制成的立柱端扣(103),四组所述底板铰接块(101)内部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8),所述底板铰接块(101)内部的第三铰接轴(8)的两端固定有四组第二伸缩杆(7),所述第二伸缩杆(7)上端内部设置有另外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三铰接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双向翻斗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铰接轴(8)共计四组,上侧的两组第三铰接轴(8)位于中框(2)的四组框铰接环(203)之间,所述中框(2)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中框(2)上开有第一框孔(201)和第二框孔(202),四组所述框铰接环(203)位于中框(2)下表面上,所述中框(2)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腾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