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754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包括依次叠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口型板、第二口型板、第三口型板以及第四口型板,在第一口型板上开设有复合成型的型腔,在第二口型板上安装有可拆卸镶件和可拆卸的模芯,在第三口型板上开设有流道孔,在第四口型板上开设有“U”型双分配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放弃设备供应商提供的PP(硬料)分流架构,采用“U”型双分配流道,同时“U”型双分配流道采用等流长设计,并在流道内设置阻流梗,用于流速平衡微调,特别适用于对称形状的流速平衡控制。同时,将软料TPV的平衡用两个“U”型双分配流道作为主流道和三个薄片流道作为次级流道进行组合设计,并辅以阻流梗设置,用于流速平衡控制和微调。

A composite extrusion die for PP and TPV thin wall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属于汽车产品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PP(硬料)和TPV(软料)复合生产线采用复合挤出模进行生产,现有的复合挤出模沿用机头硬料分流成圈的结构(即利用模板的锥台+锥窝+环形流道之间的间隙),用于硬料挤出,该方式虽然有利于降低流道加工难度,但流程的最远和最近处难于取得流动平衡,尤其对左右对称的PP料的形状难于保证,且流程的最远处易形成“熔体滞留”,长时间挤出易带来挤出物外观缺陷,挤出模硬料型腔修理工作量大,且难于修理(型腔间隙小)。此外,现有的复合挤出模对软料(TPV)的分配流道过于简单,流速平衡结构设计模糊,型腔各处速度不等且无控制措施,实际挤出试模没能出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产品成型质量高、便于维修的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包括依次叠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口型板、第二口型板、第三口型板以及第四口型板,在第一口型板上开设有复合成型型腔,在第二口型板上固定安装有可拆卸镶件和可拆卸模芯,且可拆卸镶件和可拆卸模芯伸入复合成型型腔中,在第三口型板上开设有流道孔,在第三口型板的正面开设有“L”形流道,在第四口型板的正面开设有“U”型双分配流道。进一步,所述第三口型板以及第四口型板的背面均开设有薄片流道。进一步,所述“U”型双分配流道内设置有阻流梗。进一步,所述第二口型板上固定安装有通气管,且通气管从第一口型板表面伸出。进一步,所述可拆卸镶件以及可拆卸模芯分别与第二口型板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口型板、第二口型板、第三口型板以及第四口型板通过螺钉以及圆柱销固定连接在一起。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放弃设备供应商提供的PP(硬料)分流架构,采用“U”型双分配流道,同时“U”型双分配流道采用等流长设计,并在流道内设置阻流梗,用于流速平衡微调,特别适用于对称形状的流速平衡控制;2、将软料TPV的平衡用两个“U”型双分配流道作为主流道和三个薄片流道作为次级流道进行组合设计,并辅以阻流梗设置,用于流速平衡控制和微调;3、本技术的复合成型型腔、可拆卸镶件和可拆卸模芯采用了分体设计,对模具试模修理、改进,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的分解图(正面);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的分解图(反面);附图标记说明:1-通气管,2-第一口型板,3-第二口型板,4-第三口型板,5-第四口型板,6-螺钉,7-模芯,8-可拆卸镶件,9-圆柱销,10-“U”型双分配流道,11-流道孔,12-可拆卸模芯,13-阻流梗,14-“L”形流道,15-薄片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包括依次叠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口型板2、第二口型板3、第三口型板4以及第四口型板5,在第一口型板2上开设有复合成型型腔7,在第二口型板3上固定安装有可拆卸镶件8和可拆卸模芯12,且可拆卸镶件8和可拆卸模芯12伸入复合成型型腔7中,所述可拆卸镶件8以及可拆卸模芯12分别与第二口型板3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第三口型板4上开设有流道孔11,在第三口型板4的正面开设有“L”形流道14,在第四口型板5的正面开设有“U”型双分配流道10,在“U”型双分配流道10内设置有阻流梗13。所述第三口型板4以及第四口型板5的背面均开设有薄片流道15。所述第二口型板3上固定安装有通气管1,且通气管1从第一口型板2表面伸出。所述第一口型板2、第二口型板3、第三口型板4以及第四口型板5通过螺钉6以及圆柱销9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放弃设备供应商提供的PP(硬料)分流架构,采用“U”型双分配流道10,同时“U”型双分配流道10采用等流长设计,并在流道内设置阻流梗13,用于流速平衡微调,特别适用于对称形状的流速平衡控制;同时,本技术将软料TPV软料的平衡用“U”型双分配流道10作为主流道和薄片流道15作为次级流道进行组合设计,并辅以阻流梗设置,用于流速平衡控制和微调;此外,本技术的复合成型型腔7、可拆卸镶件8和可拆卸模芯12采用了分体设计,对模具试模修理、改进,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包括依次叠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口型板(2)、第二口型板(3)、第三口型板(4)以及第四口型板(5),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口型板(2)上开设有复合成型型腔(7),在第二口型板(3)上固定安装有可拆卸镶件(8)和可拆卸模芯(12),且可拆卸镶件(8)和可拆卸模芯(12)伸入复合成型型腔(7)中,在第三口型板(4)上开设有流道孔(11),在第三口型板(4)的正面开设有“L”形流道(14),在第四口型板(5)的正面开设有“U”型双分配流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包括依次叠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口型板(2)、第二口型板(3)、第三口型板(4)以及第四口型板(5),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口型板(2)上开设有复合成型型腔(7),在第二口型板(3)上固定安装有可拆卸镶件(8)和可拆卸模芯(12),且可拆卸镶件(8)和可拆卸模芯(12)伸入复合成型型腔(7)中,在第三口型板(4)上开设有流道孔(11),在第三口型板(4)的正面开设有“L”形流道(14),在第四口型板(5)的正面开设有“U”型双分配流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P和TPV薄壁材料复合挤出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口型板(4)以及第四口型板(5)的背面均开设有薄片流道(15)。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丽华杨文李红张峻罗世扬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