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26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熊蜂养殖用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镊子,包括镊脚,所述镊脚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夹取端和手持端;所述镊脚的夹取端布置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范围为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波长范围,所述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所述镊脚的手持端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镊子,同时具有蜂只夹取和照明的功能,且夹取过程对蜂群的干扰小,降低蜂群内的躁动,有利于蜂的正常生长繁殖。

Tweez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镊子
本技术涉及熊蜂养殖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镊子。
技术介绍
熊蜂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传粉昆虫,由于其耐低温、性情温顺、进化程度低、具备声震传粉能力等生物学特点,尤其适合为温室茄科作物传粉。目前,熊蜂传粉已经成为众多温室茄科作物,如温室番茄、辣椒、茄子等丰产栽培的必备措施。为满足市场对传粉熊蜂的需求及科学研究的需要,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公司、科研机构等已经掌握了熊蜂的规模化饲养技术。与常见家养蜜蜂在室外饲养的模式不同,熊蜂通常在光线较弱的室内饲养,由于熊蜂对可见光光源十分敏感,熊蜂一般处于黑暗环境中饲养。在熊蜂饲养过程中组织新生蜂王和雄性蜂交尾是熊蜂周年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每日检查熊蜂蜂群,及时挑出刚出房的新生蜂王和雄性蜂,进行单独饲养。在蜂群生产新生蜂王和雄性蜂阶段,蜂群一般比较壮大,里面工蜂数量达到顶峰,同时有较多的巢房堆积,需要补充照明以便挑取。目前,生产中挑取熊蜂蜂王和雄性蜂,存在不易操作、光源不易控制以及蜂蛰风险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不易操作、光源不易控制以及蜂蛰风险高的技术问题之一。(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镊子,包括镊脚,所述镊脚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夹取端和手持端;所述镊脚的夹取端布置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范围为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波长范围,所述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所述镊脚的手持端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光源为红光光源。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镊脚的夹取端设有透光保护罩,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透光保护罩内。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透光保护罩为镊尖形状并连接于所述镊脚的端部。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镊脚上连接有防蛰挡件,所述防蛰挡件设于所述镊脚的手持端。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蛰挡件朝向所述镊脚夹取端的端面为光滑曲面。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蛰挡件包括平直面和四分之一球壳面,所述平直面封闭所述四分之一球壳面的一个剖切面,所述平直面设于所述镊脚的内侧,且未封闭的所述四分之一球壳面的剖切面朝向所述镊脚的手持端。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镊脚包括第一镊脚和第二镊脚,所述第一光源嵌设于所述第一镊脚,所述第二光源嵌设于所述第二镊脚。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开关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沿所述镊脚的中空腔体内延伸。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射程范围可调节。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可调节。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光源包括若干个射程范围不同的发光体。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体至少包括射程范围不大于5cm的高指向性发光体。(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镊脚的夹取端设置两种光源,分别为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的波长范围为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波长范围,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波长不同,以使第一光源用于分辨蜂王,第二光源用于分辨雄性蜂。利用在镊脚的夹取端设置的两种光源来分辨蜂群中的蜂王和雄性蜂,使镊子同时具有蜂只夹取和照明的功能,且通过调节第一光源的波长,使夹取过程对蜂群的干扰小,降低蜂群内的躁动,有利于蜂的正常生长繁殖。进一步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镊子,当第一光源为红光光源、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时,尤其适用于熊蜂蜂群中蜂王与雄性蜂的分辨与夹取。更进一步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镊子,防蛰挡件设于镊脚的手持端,可以有效阻挡夹取蜂王或雄性蜂过程中,其他工蜂顺着镊脚上爬,降低蜂蛰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镊子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镊子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第一镊脚;2、第二镊脚;3、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导线;6、防蛰挡件;7、控制开关;8、电源模块;9、透光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解决熊蜂养殖过程中,熊蜂蜂王和雄性蜂挑取过程操作不便、光照不易控制以及蜂蛰风险高等问题,提供本技术的镊子,用于熊蜂的挑取,并且还能用于其他种类密封的挑取。结合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镊子,包括镊脚,镊脚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夹取端和手持端,夹取端用于夹取目标物,手持端用于握持、操作。镊脚的夹取端连接有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的波长不同,第一光源3用于分辨蜂王,第二光源4用于分辨雄性蜂,在分辨雄性蜂时,打开第二光源4照射或同时打开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其中,镊脚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镊脚1和第二镊脚2,第一镊脚1和第二镊脚2的手持端连接、夹取端打开。两个光源可以同时设置在一个镊脚上,即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可以同时嵌设于第一镊脚1或第二镊脚2;或者,每个镊脚上均设置一个光源,如第一光源3嵌设于第一镊脚1、第二光源4嵌设于第二镊脚2。根据蜂的种类不同,镊脚的手持端设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连接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控制组件用于调节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的开关、光照强度、射程范围。其中,蜂王的体形较大,第一光源3可选用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光源颜色,即能分辨出蜂王,还能减小光照对蜂群的影响;雄性蜂与工蜂的体形相近,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光源颜色难以分辨雄性蜂与工蜂,则第二光源4选用便于识别雄性蜂与工蜂的颜色,如白光光源,白光环境便于人眼识别。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手电筒或头灯的白光光源对蜂群进行照射的方式,本技术方案中,在同一个镊子上设置两种光源,以便对蜂群中的蜂王、雄性蜂进行分辨,减小了白光照射对蜂群的影响,减小蜂群的躁动。并且两种光源设于镊子上,光源的照射范围可随镊子的挑选范围移动,光源的照射范围更有针对性、更灵活,并且解放握持手电筒的手,在实际操作中,以便在个别蜂只要飞出蜂箱时及时盖合蜂箱的盖子,降低蜂蛰风险;与此同时,采用头戴头灯的方式,虽然能够解放一只手,但是实际操作中,头灯的光源照射范围不容易掌控,当头灯照射范围过大时,容易引起蜂群整体躁动,头灯照射范围过窄时,需要工作人员头部与蜂箱形成合适的角度,才能有效对蜂群内部进行照明,然而头部长时间保持同一角度很容易造成疲劳,不利于长期作业。本技术方案的镊子本身具备照明功能,在光线弱的条件下可以一只手同时解决夹取蜂只和照明的功能。镊子安装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两种光源,并且两种光源可通过控制组件自由切换,并且两种光源还可以相互补充照射。其中一个实施例,当对熊蜂进行挑取时,第一光源3为红光光源,第二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镊脚,所述镊脚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夹取端和手持端;/n所述镊脚的夹取端布置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范围为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波长范围,所述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所述镊脚的手持端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镊脚,所述镊脚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夹取端和手持端;
所述镊脚的夹取端布置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范围为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波长范围,所述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所述镊脚的手持端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为红光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镊脚的夹取端设有透光保护罩,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透光保护罩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保护罩为镊尖形状并连接于所述镊脚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镊脚上连接有防蛰挡件,所述防蛰挡件设于所述镊脚的手持端,所述防蛰挡件朝向所述镊脚夹取端的端面为光滑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镊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安建东丁桂玲刘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