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24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的动力杆和用于固定抛光件的磨杆,所述动力杆和磨杆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下方固定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固定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带动第二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二联轴器下方固定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固定有第三联轴器,所述第二转盘带动第三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三联轴器下方固定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抛光件运行轨迹变化,抛光件与研磨介质多角度接触,抛光件打磨均匀且研磨介质快速冷却。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fluid pol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流体抛光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流体抛光机通过电机带动磨杆转动,磨杆固定需抛光的工件。但是磨杆的运动轨迹单一,造成研磨介质和工件的接触相对固定,无法充分利用研磨介质,浪费研磨介质材料,增大生产成本。由于磨杆的运行轨迹单一,研磨介质和工件的接触相对固定,造成研磨介质无法均匀冷却,缩短了研磨介质的使用寿命,并且研磨抛光的工件抛光效果不均匀,质量不高。磨杆只能在一个方向运转,被抛光工件的运行轨迹反方向达不到抛光效果,需要拆装工件换方向夹取、抛光,增强了工时,更是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抛光件运行轨迹变化,抛光件与研磨介质多角度接触,抛光件打磨均匀且研磨介质快速冷却。本技术公开的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的动力杆和用于固定抛光件的磨杆,所述动力杆和磨杆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下方固定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固定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带动第二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二联轴器下方固定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固定有第三联轴器,所述第二转盘带动第三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三联轴器下方固定磨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联轴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联轴器上端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联轴器上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联轴器下方设有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联轴器设于第一转盘圆心处,所述第二联轴器设于第一转盘外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联轴器设于第二转盘圆心处,所述第三联轴器设于第二转盘外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大于第二转盘的直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外接圆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外接圆直径。本技术公开的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的有益效果是:磨杆上固定需抛光的产品,动力杆连接外部动力机构。通过外部动力机构带动动力杆旋转,动力杆带动第一转盘转动,固定在第一转盘上的第二联轴器既随着第一转盘旋转,也通过第一联轴器带动而转动。第二联轴器的自转带动第二转盘旋转绕第二联轴器转动,固定在第二转盘上的第三联轴器既随着第二转盘旋转,也通过第二联轴器带动而转动。第三联轴器带动下方的固定磨杆旋转。即磨杆同时随着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进行公转,同时磨杆自身又产生自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公转使磨杆的转动轨迹呈交叉的S型,在转动过程中,使磨杆上的抛光产品与研磨介质充分接触,并通过磨杆的自转,使抛光产品各个方向都能受力均匀,增强抛光效果,提升抛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的动力杆10和用于固定抛光件的磨杆70,动力杆10和磨杆70之间设有传动件,传动件包括第一联轴器20,第一联轴器20的下方固定有第一转盘50,第一转盘50上固定有第二联轴器30,第一联轴器20带动第二联轴器30转动,第二联轴器30下方固定有第二转盘60,第二转盘60固定有第三联轴器40,第二转盘60带动第三联轴器40转动,第三联轴器40下方固定磨杆70。第一联轴器20设有第一齿轮21,第二联轴器30上端设有与第一齿轮2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1,第三联轴器40上端设有第四齿轮41,第二联轴器30下方设有与第四齿轮41啮合的第三齿轮32。动力杆10转动时带动第一联轴器20转动,第二联轴器30通过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31的啮合而随着第一联轴器20转动,第三联轴器40通过第四齿轮41和第三齿轮32的啮合而随着第二联轴器30转动。并通过调整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31、第三齿轮32和第四齿轮41的啮合比,从而使调整第二联轴器30和第三联轴器40的转动速度。第一联轴器20设于第一转盘50圆心处,第二联轴器30设于第一转盘50外圈。第二联轴器30设于第二转盘60圆心处,第三联轴器40设于第二转盘60外圈。使第一转盘50和第二转盘60转动稳定,并且第二联轴器30和第三联轴器40的转动幅度大。使固定于磨杆70上的抛光产品与研磨介质的充分接触,研磨介质产生紊流,提升研磨介质的降温效果。第一转盘50的直径大于第二转盘60的直径。第一齿轮21的外接圆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1的外接圆直径。第一齿轮21的外接圆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1的外接圆直径,使第二联轴器30的转速大于第一联轴器20的转速。并且第一转盘50的直径大于第二转盘60的直径,使第一转盘50和第二转盘60之间存在较大的转速差,有利于磨杆70的运动轨迹的形成。并可在第一转盘50设置多个第一联轴器20,第二转盘60设置多个第三联轴器40,实现多个抛光产品同时进行抛光。上述方案中,磨杆70上固定需抛光的产品,动力杆10连接外部动力机构。通过外部动力机构带动动力杆10旋转,动力杆10带动第一转盘50转动,固定在第一转盘50上的第二联轴器30既随着第一转盘50旋转,也通过第一联轴器20带动而转动。第二联轴器30的自转带动第二转盘60旋转绕第二联轴器30转动,固定在第二转盘60上的第三联轴器40既随着第二转盘60旋转,也通过第二联轴器30带动而转动。第三联轴器40带动下方的固定磨杆70旋转。即磨杆70同时随着第一转盘50和第二转盘60进行公转,同时磨杆70自身又产生自转,第一转盘50和第二转盘60的公转使磨杆70的转动轨迹呈交叉的S型,在转动过程中,使磨杆70上的抛光产品与研磨介质充分接触,并通过磨杆70的自转,使抛光产品各个方向都能受力均匀,增强抛光效果,提升抛光效果。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的动力杆和用于固定抛光件的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杆和磨杆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下方固定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固定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带动第二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二联轴器下方固定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固定有第三联轴器,所述第二转盘带动第三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三联轴器下方固定磨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的动力杆和用于固定抛光件的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杆和磨杆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下方固定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固定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带动第二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二联轴器下方固定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固定有第三联轴器,所述第二转盘带动第三联轴器转动,所述第三联轴器下方固定磨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轴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联轴器上端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联轴器上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巧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利研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