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506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通过各透镜的配合,上述光学系统具备优良的成像性能以及远摄效果。

Optical system,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众对于手机摄像的要求日益提升,特别是在远景拍摄的需求上尤为突出。但对于一般的摄像模组而言,摄像模组中的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难以满足远摄的条件,在远摄的成像性能较差,无法满足用户对远景拍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实现优良的远摄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一种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在上述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能够为所述光学系统提供正屈折力,以缩短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且由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因此能够加强所述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使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进一步缩短,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所述第二透镜为所述光学系统提供负屈折力,以平衡所述第一透镜所产生的色差及球差,从而使所述光学系统能够校正轴上色差及球差。同时,由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从而还能够防止过度校正球差。所述第四透镜为所述光学系统提供负屈折力,从而能够良好地校正场曲。另外,所述第六透镜为所述光学系统提供正屈折力,且对所述光学系统进行最后的校正,同时配合物侧的各透镜,以形成具备远摄效果的所述光学系统,同时具备优良的成像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孔径光阑,所述孔径光阑满足以下任意一种:所述孔径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所述孔径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所述孔径光阑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任一透镜的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2.0≤FNO≤10.0;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由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因此可进一步加强所述第六透镜的正屈折力,从而对物侧多片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所产生的像差进行有效矫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0.75≤TTL/f≤1.25;TTL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当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保持不变时,上述关系式的数值越小则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越长,视场角减小,从而所述光学系统具备远摄特性;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当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保持不变时,上述关系式的数值越大则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越短,视场角增大,从而所述光学系统具备广角特性。另外,当低于下限时,会导致像侧透镜系统的焦度变小从而容易产生倍率色像差,图像的分辨率降低。高于上限时,则会导致所述光学系统的整体尺寸变大,所述光学系统的总长和其中的透镜的半径也会过大。因此,满足上述关系时,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使所述光学系统更为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0.51≤TLENS/TTL≤0.71;TLENS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满足上述关系时,比值越小,则所述光学系统于光轴方向的尺寸缩小,且装载所述光学系统的镜筒的长度也会缩短,从而有利于镜筒的成型;比值越大,则有利于降低所述光学系统的设计难度。当TLENS/TTL>0.71时,所述光学系统具有较短的光学后焦,不利于组装;当TLENS/TTL<0.51时,透镜之间的排布过于紧凑而不利于所述光学系统的设计,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光学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0.16≤f1/f≤0.59;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合适的焦距,有利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屈折力分配及优化,进而使所述光学系统具有理想的光学性能。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通过采用上述光学系统,所述摄像模组将同样具备远摄能力及小型化特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满足以下关系:1≤TTL/IMA≤3;TTL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IMA为所述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距离。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当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确定时,所述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距离越大则所述光学系统越具备广角特性,所述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距离越小则越具备远摄特性。当所述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距离变为原来的两倍时,所述光学系统的尺寸也可同步放大成原来的两倍,此时的光圈数及视场角保持不变。满足上述关系时,还有利于所述感光元件接收完整的光信息,同时还有利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通过采用上述摄像模组,所述终端设备将具备远摄能力,且同时有利于小型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1.0视场的像差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0.5视场的像差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0视场的像差图;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1.0视场的像差图;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0.5视场的像差图;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0视场的像差图;图9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1.0视场的像差图;图11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0.5视场的像差图;图12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0视场的像差图;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应用光学系统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应用摄像模组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原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原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原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孔径光阑,所述孔径光阑满足以下任意一种:
所述孔径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
所述孔径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
所述孔径光阑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任一透镜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2.0≤FNO≤10.0;
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雄宇许哲源黎康熙谈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