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06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f/D≤1.6;其中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

Optical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高成像品质的车载或监视用照相机镜头的需求逐渐增大。通常F数较小的镜头可以采集更多的光线信息,拥有更小的光学像差和更优秀的成像品质,因此这类镜头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车载相机以及监视相机中,镜头的F数通常较大且成像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光线不足(例如阴雨天、黄昏等)或是车辆、支架抖动的情况下,传统车载、监视用相机的F数已经无法满足更高的成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车载相机F数较大、成像性能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光学系统。一种光学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f/D≤1.6;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上述光学系统,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型以及各透镜间的间距,可以使得所述光学系统具备大光圈(即F数小),增加所述光学系统的通光量,进而对被摄物体实现清晰明亮的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的透镜中,至少有一个透镜其物侧面或像侧面为平面。通过将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设置为平面,一方面有利于透镜加工,另一方面由于平面处的曲率为零,因此可以降低所述光学系统的敏感度,提升镜头的组装良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球面或非球面,且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球面或非球面。通过将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设置为球面或非球面,以及像侧面设置为球面或非球面,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不为平面,有利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差修正,提升所述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的边缘解析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L/f<5;其中,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系统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系统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可以避免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过长,同时也可以避免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过长,进而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及广角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3和阿贝数Vd3分别满足Nd3>1.9,Vd3<30;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d6和阿贝数Vd6分别满足Nd6>1.9,Vd6<30。利用满足上述折射率关系和阿贝数关系的材料制备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有利于校正所述光学系统的轴向色差和倍率色差,提升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2<R8/f<-0.5;其中,R8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对所述光学系统的像面弯曲以及球面像差进行校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f456/f>0.5;其中,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与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校正所述光学系统的像面弯曲,同时还可以增加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后焦,从而方便在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成像面之间安装滤光片和保护玻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FOV/CRA>5;其中,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水平方向视场角,CRA为所述光学系统的主光线入射角。通过控制所述光学系统的水平方向视场角与所述光学系统的主光线入射角满足上述关系,既可以提高所述光学系统的水平方向视场角,以满足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广角拍摄要求,同时也可以减小所述光学系统的主光线入射角,以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感光性能,改善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5<R2/f<1.5;其中,R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既有利于校正所述光学系统的畸变,也有利于实现所述光学系统的广角化;同时随着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减小,透镜的加工镀膜困难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通过上述关系式将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降低透镜的加工镀膜难度,提升镜头的生产良率,减少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3<(D34/f)*100<6;其中,D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可以有效降低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实现镜头的小型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取像装置。一种取像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光学系统;以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侧,以接收由所述光学系统形成的携带图像信息的光。上述取像装置,利用具备小F数的所述光学系统可以获得清晰明亮的像,同时该取像装置的总长较小且生产良率高,有利于实现小型化,降低生产成本。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取像装置,所述取像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用以获取图像。上述电子装置,利用如前所述的取像装置可以拍摄得到主体突出、清晰且画面明亮的图像,满足车载用相机或是监视用相机的拍摄需求。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C分别为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C分别为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C分别为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n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凸面;/n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n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n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n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凹面;/n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n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nf/D≤1.6;/n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f/D≤1.6;
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的透镜中,至少有一个透镜其物侧面或像侧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球面或非球面,且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球面或非球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1<L/f<5;
其中,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系统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3和阿贝数Vd3分别满足Nd3>1.9,Vd3<30;
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d6和阿贝数Vd6分别满足Nd6>1.9,Vd6<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海荣乐宇明俞炳泽兰宾利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