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048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夹装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其两组侧板对钢板进行夹装固定时能够方便进行转动,从而降低其使用局限性,增强实用性;包括底板和两组侧板;还包括两组固定板、两组转轴和两组滑轮组,两组侧板内侧对称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并在两组第一轴承座内均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一限位片,两组第一轴承座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挡片,还包括两组定位块,两组第一套簧组、两组第一可伸缩管组和两组调节块组,还包括支撑台、电机、传动轴和齿轮,支撑台安装在位于右侧的侧板右侧,电机安装在支撑台顶端,传动轴左端与齿轮连接,位于右侧的固定板外侧壁设置有齿纹,位于右侧的固定板与齿轮啮合。

A steel plate clamping device with steel wire r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板夹装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是一种用于带有钢丝绳的钢板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钢板进行夹装,使其更好进行后续加工的辅助装置,其在钢板夹装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包括底板和两组侧板,两组侧板分别安装在底板顶端左右两侧;现有的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使用时,底板固定在机床上,将钢板放置在底板顶端,两组侧板对其进行夹装固定即可;现有的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使用中发现,其两组侧板对钢板进行夹装固定时不能方便进行转动,从而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其两组侧板对钢板进行夹装固定时能够方便进行转动,从而降低其使用局限性,增强实用性的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包括底板和两组侧板;还包括两组固定板、两组转轴和两组滑轮组,两组侧板内侧对称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并在两组第一轴承座内均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和两组侧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固定板(3)、两组转轴(4)和两组滑轮组(5),两组侧板(2)内侧对称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并在两组第一轴承座内均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一限位片,两组第一轴承座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挡片(6),两组转轴(4)的外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一挡片(6)并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滚珠轴承内部与两组第一限位片连接,两组转轴(4)内端分别与两组固定板(3)外侧中心连接,两组滑轮组(5)分别安装在两组固定板(3)外侧,且两组滑轮组(5)分别与两组侧板(2)内侧贴紧,还包括两组定位块(7),两组第一套簧组(8)、两组第一可伸缩管组和两组调节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和两组侧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固定板(3)、两组转轴(4)和两组滑轮组(5),两组侧板(2)内侧对称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并在两组第一轴承座内均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一限位片,两组第一轴承座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挡片(6),两组转轴(4)的外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一挡片(6)并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滚珠轴承内部与两组第一限位片连接,两组转轴(4)内端分别与两组固定板(3)外侧中心连接,两组滑轮组(5)分别安装在两组固定板(3)外侧,且两组滑轮组(5)分别与两组侧板(2)内侧贴紧,还包括两组定位块(7),两组第一套簧组(8)、两组第一可伸缩管组和两组调节块组(9),两组第一套簧组(8)一端分别安装在两组定位块(7)内侧,两组第一套簧组(8)另一端分别与两组调节块组(9)连接,两组第一可伸缩管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组定位块(7)内侧,两组第一可伸缩管组另一端分别与两组调节块组(9)连接,两组第一套簧组(8)分别套装在两组第一可伸缩管组外侧,还包括支撑台(10)、电机(11)、传动轴(12)和齿轮(13),支撑台(10)安装在位于右侧的侧板(2)右侧,电机(11)安装在支撑台(10)顶端,传动轴(12)左端与齿轮(13)连接,位于右侧的固定板(3)外侧壁设置有齿纹,位于右侧的固定板(3)与齿轮(13)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板(14)、第二可伸缩管组和第二套簧组(15),第二可伸缩管组顶端与缓冲板(14)底端连接,第二可伸缩管组底端与底板(1)顶端连接,第二套簧组(15)顶端与缓冲板(14)底端连接,第二套簧组(15)底端与底板(1)顶端连接,第二套簧组(15)套装在第二可伸缩管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钢丝绳的钢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接箱(16)、上限位圈(17)和下限位圈(18),承接箱(16)内部设置有承接腔,承接箱(16)顶端连通设置有承接口,下限位圈(18)套装固定在承接箱(16)外侧壁上方,上限位圈(17)套装在承接箱(16)外侧壁上方,上限位圈(17)底端与下限位圈(18)顶端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汪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乾威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