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包括若干故障采集装置以及监控主机,所述故障采集装置包括圆柱型壳体,所述圆柱型壳体为上下双层结构,所述上层壳体为透明壳体,在所述透明壳体内部设有发光元件,所述下层壳体为不透明壳体,所述下层壳体内部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电源单元,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若干测试CT相连,所述测试CT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处,所述测试主机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单元信号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相连,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监控主机信号互连,所述电源单元为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发光元件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线路故障区段的快速定位。
A single-phase ground fault location device for distribution l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故障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35kV及以下配电网系统由于运行情况复杂,经常发生短路、接地故障,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由于低压台区的中性点偏移,造成电压不稳,零线带电等问题,长期运行可能导致客户的电气设备烧坏。目前,当配电系统发生低压接地故障,一般情况首先通过测量、观察、试拉的方法,确定是台区的哪一路开关控制的出线发生故障,然后对该出线开展深入的故障巡视,直到发现故障点。上述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遇到故障点位置隐蔽导致无法发现故障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包括若干故障采集装置以及监控主机,所述故障采集装置包括圆柱型壳体,所述圆柱型壳体为上下双层结构,所述上层壳体为透明壳体,在所述透明壳体内部设有发光元件,所述下层壳体为不透明壳体,所述下层壳体内部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电源单元,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若干测试CT相连,所述测试CT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处,所述测试主机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单元信号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相连,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监控主机信号互连,所述电源单元为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发光元件供电。优选的,所述圆柱型壳体壳体外表面沿其周向方向上设有防雨伞裙。优选的,所述测试CT从下层壳体底部穿出,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处。优选的,测试CT采用钳型开口CT,其数量至少为4个,分别采集低压配电线的A相、B相、C相和零线电流。优选的,所述发光元件为LED灯,测试主机控制LED灯的开启/关闭。优选的,所述无线单元采用SX1278无线模块;所述测试主机采用低功耗STM8单片机。优选的,所述下层壳体外表面设有屏幕,所述屏幕通过导线与所述测试主机信号相连,所述电源单元为屏幕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包括若干故障采集装置以及监控主机,故障采集装置可设置于变电站出口处,并且故障采集装置可以采集配电线的A相、B相、C相和零线电流,并将其电流数据传递至测试主机,测试主机根据上述数据判断是否出现接地故障,在出现接地故障时,测试主机通过无线单元将故障信息传递至位于后台的监控主机中,及时提醒后台监控人员,同时故障主机还开启发光元件,通过光线提醒位于检修现场的检修人员,本技术实现了线路故障区段的快速定位,维修人员可以据此迅速找到发生故障的区段,大大缩短了事故巡线时间,提高了故障检测效率,实现尽快恢复送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的外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的外部示意图。图中,1-圆柱型壳体,2-上层壳体,3-下层壳体,4-空腔,5-测试主机,6-电源单元,7-无线单元,8-发光元件,9-测试CT,10-防雨伞裙,11-屏幕。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包括若干故障采集装置以及监控主机,所述故障采集装置包括圆柱型壳体1,所述圆柱型壳体1为上下双层结构,所述上层壳体2为透明壳体,在所述透明壳体内部设有发光元件8,所述下层壳体3为不透明壳体,所述下层壳体3内部设有空腔4,在所述空腔4内设有测试主机5、无线单元7以及电源单元6,所述测试主机5通过导线与若干测试CT9相连,所述测试CT9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处,所述测试主机5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单元7信号相连,所述测试主机5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光元件8电性相连,所述无线单元7与所述监控主机信号互连,所述电源单元6为测试主机5、无线单元7以及发光元件8供电。故障采集装置可设置于变电站任一台架处,其上层壳体2为透明中空壳体,且上层壳体2与下层壳体3紧密相连,在上层壳体2的中空处设有发光元件8,在所述下层壳体3内部设有空腔4,在所述空腔4内设有测试主机5、无线单元7以及电源单元6,所述测试主机5通过导线与若干测试CT9相连,所述测试CT9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处,所述测试主机5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单元7信号相连,所述测试主机5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光元件8电性相连,测试CT9能采集配电线A相、B相、C相和零线电流,并将其传输至测试主机5中,测试主机5具备计算4个电流矢量和的计算功能,通过运算的方法算出线路的零序电流,当矢量和不为零时,则判断台区内存在单相接地故障点;当测试主机5判断存在故障点时,通过无线单元7将故障信息传递至位于后台的监控主机中,及时提醒后台监控人员,同时故障主机还开启发光元件8,通过光线提醒位于检修现场的检修人员。具体的,测试CT9采用钳型开口CT,分别从下层壳体3底部穿出,其数量至少为4个,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的A相、B相、C相和零线处,用于采集低压配电线的A相、B相、C相和零线电流。具体的,所述圆柱型壳体1壳体外表面沿其周向方向上设有防雨伞裙10,所述防雨伞裙10的上方为上层壳体2,所述防雨伞裙10的下方为下层壳体3。具体的,所述发光元件8为LED灯,测试主机5能控制LED灯的开启/关闭。具体的,所述无线单元7采用SX1278无线模块;所述测试主机5采用低功耗STM8单片机;具体的,所述电源单元6为蓄电池,而蓄电池跟根据需要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本实用不做具体说明;所述蓄电池、无线单元7、测试主机5固定于空腔4内壁上,本技术不限定固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任一方式进行固定。具体的,测试主机5计算4个电流矢量和的计算功能为现有技术,本领域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现有算法进行计算;实施例2参见图3,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下层壳体外表面设有屏幕,所述屏幕通过导线与所述测试主机信号相连,所述电源单元为屏幕供电。所述测试主机能将所获得的的A相、B相、C相和零线电流分别显示在屏幕上,方便现场运维人员查看。工作原理为:测试CT9采集低压配电线的A相、B相、C相和零线电流,并将其电流数据传递至测试主机5,测试主机5具备计算4个电流矢量和的计算功能,通过运算的方法算出线路的零序电流,当矢量和不为零时,则判断存在故障点,且故障点位于该故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故障采集装置以及监控主机,所述故障采集装置包括圆柱型壳体,所述圆柱型壳体为上下双层结构,所述上层壳体为透明壳体,在所述透明壳体内部设有发光元件,所述下层壳体为不透明壳体,所述下层壳体内部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电源单元,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若干测试CT相连,所述测试CT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处,所述测试主机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单元信号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相连,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监控主机信号互连,所述电源单元为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发光元件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故障采集装置以及监控主机,所述故障采集装置包括圆柱型壳体,所述圆柱型壳体为上下双层结构,所述上层壳体为透明壳体,在所述透明壳体内部设有发光元件,所述下层壳体为不透明壳体,所述下层壳体内部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电源单元,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若干测试CT相连,所述测试CT分别固定于低压配电线处,所述测试主机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单元信号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相连,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监控主机信号互连,所述电源单元为测试主机、无线单元以及发光元件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型壳体壳体外表面沿其周向方向上设有防雨伞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春敏,袁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屯昌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