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01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属于输液针组装机领域,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移料机构、用于向移料机构的载料部上输送导管的上料机构、用于对载料部上的导管的端部组装配件的组装机构,上料机构设置于移料机构的上方,组装机构设置于移料机构的侧方,载料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端部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可防止导管的端部在组装时发生倾斜移动,提高组装质量。

Automatic assembling machine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needle and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输液针组装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一种主要用于静脉输液的一次性医用耗材。输液器通常由输液针、上输液导管、流速调节器、下输液导管、滴斗配件、进气管空气过滤器、瓶塞穿刺器、护帽等连接组成。其中,输液针连接在上输液导管的一端,滴斗配件连接在上输液导管的另一端,输液针、上输液导管、滴斗配件之间的组装通常依靠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实现组装。现有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通常包括上料机构、移料机构、组装机构,上料机构向移料机构中输送导管,移料机构将导管移动至组装机构,对导管的两端进行涂胶,再分别对导管的两端装配输液针和滴斗配件,但是现有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在导管被送至移料机构上时,导管的端部通常不固定,但因导管为软胶材质,易形变,导致其在进行涂胶以及组装配件时,导管端部受力易发生倾斜移动而与配件组装不精准,严重影响组装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以防止导管的端部在组装时发生倾斜移动,提高组装质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移料机构、用于向所述移料机构的载料部上输送导管的上料机构、用于对所述载料部上的所述导管的端部组装配件的组装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移料机构的上方,所述组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移料机构的侧方,所述载料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端部的固定机构。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压紧所述载料部上的所述导管端部的压紧部、用于驱动所述压紧部移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固定于所述载料部上靠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部为气缸,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推杆相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部为伸缩电机,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伸缩杆相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夹紧所述载料部上的所述导管端部的夹紧部、用于驱动所述夹紧部松紧的第二驱动部,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固定于所述载料部上靠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部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分别铰接于所述载料部上靠近所述导管端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形成用于夹紧所述导管端部的夹紧位,所述第一夹爪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部相铰接,所述第二夹爪通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部相铰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部为电机,所述连接部为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的螺纹套,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螺纹配合。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气缸,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气缸的推杆相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料部上靠近所述导管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避位凹槽,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所述避位凹槽的内部。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料部的两侧位于所述导管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固定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通过移料机构、上料机构、组装机构的配合,上料机构向移料机构的载料部上添加导管,而后移料机构将载料部移动至组装机构,对导管的端部进行装配输液针、滴斗配件等配件。通过在载料部的一侧设置固定机构,在导管被输送至载料部上时,固定机构即对导管的端部进行固定,以防止导管端部在进行组装配件时因受力发生倾斜、移动,保证导管端部与待组装的配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移动,从而提高导管端部与配件之间装配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去除上料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去除上料机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二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去除上料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二提供的固定机构与载料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料机构;10、载料部;11、移料驱动气缸;2、导管;3、上料机构;31、料斗;32、出料管;4、组装机构;5、固定机构;51、压紧部;52、第一驱动部;53、夹紧部;54、第二驱动部;531、第一夹爪;532、第二夹爪;533、第一连杆;534、第二连杆;535、连接部;100、避位凹槽;101、载料通槽;6、机座;41、涂胶机构;42、配件组装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移料机构1、用于向移料机构1的载料部10上输送导管2的上料机构3、用于对载料部10上的导管2的端部组装配件的组装机构4,上料机构3设置于移料机构1的上方,组装机构4设置于移料机构1的侧方,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还包括机座6,移料机构1包括载料部10和用于驱动载料部10移动的移料驱动气缸11,载料部10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座6上,移料驱动气缸11固定于机座6上,且移料驱动气缸11的推杆与载料部10相连接,以带动载料部10沿机座6长度方向移动,上料机构3包括位于移料机构1上方的料斗31、设置于料斗31下端的出料管32,料斗31固定于机座6上,组装机构4包括涂胶机构41和配件组装机构42,涂胶机构分别设置于机座6的两侧,配件组装机构亦分别设置于机座6的两侧,载料部10上沿载料部10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载料通槽101,载料部10的两侧且位于导管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固定导管2端部的固定机构5。组装时,料斗31中的导管2经出料管落入载料部10的载料通槽101中,固定机构5动作,将导管2两端的端部进行固定,而后移料驱动气缸11将载料部10移动至涂胶机构41,对导管2的两端进行涂胶,再将载料部10移动至配件组装机构42,配件组装机构42对导管2的两端分别组装输液针和滴斗配件,组装完成后固定机构5松开导管2。由以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导管2的两端部在进行涂胶以及组装配件时均被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2端部在进行涂胶以及组装配件时因受力发生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移料机构(1)、用于向所述移料机构(1)的载料部(10)上输送导管(2)的上料机构(3)、用于对所述载料部(10)上的所述导管(2)的端部组装配件的组装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料机构(1)的上方,所述组装机构(4)设置于所述移料机构(1)的侧方,其特征在于:/n所述载料部(10)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2)端部的固定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移料机构(1)、用于向所述移料机构(1)的载料部(10)上输送导管(2)的上料机构(3)、用于对所述载料部(10)上的所述导管(2)的端部组装配件的组装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料机构(1)的上方,所述组装机构(4)设置于所述移料机构(1)的侧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料部(10)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2)端部的固定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用于压紧所述载料部(10)上的所述导管(2)端部的压紧部(51)、用于驱动所述压紧部(51)移动的第一驱动部(52);
所述压紧部(51)与所述第一驱动部(5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部(52)固定于所述载料部(10)上靠近所述导管(2)端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52)为气缸;
所述压紧部(51)与所述第一驱动部(52)的推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52)为伸缩电机;
所述压紧部(51)与所述第一驱动部(52)的伸缩杆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针导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用于夹紧所述载料部(10)上的所述导管(2)端部的夹紧部(53)、用于驱动所述夹紧部(53)松紧的第二驱动部(54);
所述夹紧部(53)与所述第二驱动部(54)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部(54)固定于所述载料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铭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