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93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包括:底板、挡料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各两个,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两个第二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此装置用于汽车零部件车门内板加工过程中的焊接前的上料定位操作,可自动操作并能够保证精确位置,定位牢固,具有较高焊接精确度,并且能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A quick change positioning device for door inner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门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车门内板是汽车车门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在内板上附有各种形状的窝穴、加强筋和孔洞,以便安装车门铰链、车门开度限制器、带有内外操作手柄的门锁、定位器、车门密封条、玻璃、玻璃导槽和导轨及玻璃升降器等车门附件。目前车门内板广泛使用机器人自动焊接的工艺,将两个或多个不需要拆卸的零件连接固定起来,为了保证焊接件间的外观间隙面差要求,保证高品质车门质量,需要先将焊接连接的零件通过定位和限位结构,预装到正确位置,再将其焊接固定。车门内板焊接前的精确定位是车门内板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工序。传统的车门内板焊接前定位,需要手动调整定位装置,位置容易发生偏移,且产品换型时需手动更换定位装置,耗费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且位置易发生偏移产生不良品或废品,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因此,需要一种可自动操作的能够保证精确位置,定位牢固,保证焊接精确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包括:底板、挡料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各两个,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两个第二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架、第二定位架和固定板Ⅰ,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架、第四定位架和固定板Ⅱ,所述第三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固定Ⅱ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三定位架为一种车型内板定位架,所述第二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为另一种车型内板定位架;所述挡料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方,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和两个第二定位机构的内侧。优选地,所述底板为矩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气缸摆轴、第一支撑板摆轴、第一气缸、定位柱和感应器;所述固定板Ⅰ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一气缸摆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支撑板摆轴与所述固定板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气缸摆轴、第二支撑板摆轴和第二气缸;所述固定板Ⅰ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二气缸摆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支撑板摆轴与所述固定板Ⅰ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架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三气缸摆轴、第三支撑板摆轴和第三气缸;所述固定板Ⅱ与第三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三气缸摆轴与所述第三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通过第三支撑板摆轴与所述固定板Ⅱ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架包括:第四支撑板、第四气缸摆轴、第四支撑板摆轴和第四气缸;所述固定板Ⅱ与第四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所述第四气缸摆轴与所述第四支撑板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通过第四支撑板摆轴与所述固定板Ⅱ连接。优选地,所述挡料机构包括:挡料连接板和挡料杆,所述挡料连接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料杆为2个,分别固定在所述挡料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优选地,所述挡料连接板包括:横挡板、L型挡板和2个挡板臂,所述L型挡板的垂直板垂直于所述横挡板,与所述横挡板固定连接,所述L型挡板的水平板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2个挡板臂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横挡板的两端,所述2个挡板臂的另一端与挡料杆固定连接,所述2个挡板臂与所述横挡板形成U型挡板,所述U型挡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L型挡板的水平板方向相反。优选地,位于底板下部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中的第一定位架位于第二定位架外侧,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相对的另一第一定位机构中第一定位架位于第二定位架内侧;位于底板上部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中的第三定位架位于第四定位架内侧,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相对的另一第一定位机构中第一定位架位于第二定位架外侧。由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板定位装置,此装置用于汽车零部件车门内板加工过程中的焊接前的上料定位操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现有的车门内板焊接前的定位进行了自动替代,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定位的一致性,就保证了焊点的一致性,保证了产品质量。此装置结构简单稳定、牢固可靠,换型快速便捷,解决了人工调整定位的不准确、效率低、容易产生不良品缺点,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矩形底板;11、底板上部;12、底板下部;2、挡料连接板;3、挡料杆;21、横挡板;22、L型挡板;23、挡板臂;4、第一定位机构;41、第一定位架;42、第二定位架;43、固定板I;411、第一支撑板;412、第一气缸摆轴;413、第一支撑板摆轴;414、第一气缸;415、定位柱;416、感应器;421、第二支撑板;5、第二定位机构;51、第三定位架;52、第四定位架;53、固定板Ⅱ;511、第三支撑板;521、第四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挡料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n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各两个,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两个第二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n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架、第二定位架和固定板Ⅰ,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Ⅰ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架、第四定位架和固定板Ⅱ,所述第三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Ⅱ固定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三定位架为一种车型内板定位架,所述第二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为另一种车型内板定位架;/n所述挡料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方,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和两个第二定位机构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板快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挡料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各两个,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两个第二定位机构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架、第二定位架和固定板Ⅰ,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Ⅰ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架、第四定位架和固定板Ⅱ,所述第三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Ⅱ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三定位架为一种车型内板定位架,所述第二定位架和第四定位架为另一种车型内板定位架;
所述挡料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方,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和两个第二定位机构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气缸摆轴、第一支撑板摆轴、第一气缸、定位柱和感应器;
所述固定板Ⅰ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一气缸摆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支撑板摆轴与所述固定板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连接有定位柱;
所述第二定位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气缸摆轴、第二支撑板摆轴和第二气缸;
所述固定板Ⅰ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二气缸摆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超孙建新马旭健宋美燕侯春民苏碧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凌云东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