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67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在建筑物体的曝光处用混凝土制一个具有内腔的长方体壳体,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内壁装有隔热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空间装有回形输热管,回形输热管由支承架支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底部。在回形输热管上贴有集热板,集热板用金属制成。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上部盖有平面玻璃,在长方体壳体与平面玻璃之间加有密封圈。回形输热管内注有介质,通过强制循环将集热器的热能带到需要热能的用热部件。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利用建筑物本身,无需占有空间位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装置,是单独制成集热器装置,置于太阳光照处。其不足之处在于: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无需占有空间位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建筑物体的暴光处用混凝土制一个具有内腔的长方体壳体,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内壁装有隔热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空间装有回形输热管,回形输热管由支承架支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底部。在回形输热管上贴有集热板,集热板用金属制成。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上部盖有平面玻璃,在长方体壳体与平面玻璃之间加有密封圈。回形输热管内注有介质,通过强制循环将集热器的热能带到需要热能的用热部件。本技术的有效效果是,应用本技术的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利用建筑物本身,无需占有空间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承架,2-回形输热管,3-集热板,4-长方体壳体,5-隔热板,6--密封,7-平面玻璃。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A剖视图,图中2-回形输热管,3-集热板,8-进水管接头,9-出水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在建筑物体的暴光处用混凝土制一个具有内腔的长方体壳体(4),长方体壳体(4)长1米,宽0.8米,深0.35米。在长方体壳体(4)的内腔内壁装有隔热板(5),可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在长方体壳体(4)的内腔空间装有回形输热管(2),回形输热管(2)的内径为8毫米,回形输热管(2)由支承架(1)支-->承在长方体壳体(4)的内腔底部。在回形输热管(2)上贴有集热板(3),集热板(3)用铜材制成。在长方体壳体(4)的内腔上部盖有平面玻璃(7),在长方体壳体(4)与平面玻璃(7)之间加有密封圈(6)。回形输热管(2)内注有水,通过强制循环将集热器的热能带到需要热能的用热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体的暴光处用混凝土制一个具有内腔的长方体壳体,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空间装有回形输热管,回形输热管内注有介质,回形输热管由支承架支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底部,在回形输热管上贴有集热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上部盖有平面玻璃。

【技术特征摘要】
1、与建筑物连体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体的暴光处用混凝土制一个具有内腔的长方体壳体,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空间装有回形输热管,回形输热管内注有介质,回形输热管由支承架支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底部,在回形输热管上贴有集热板,在长方体壳体的内腔上部盖有平面玻璃。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锡泉章祥余周庆生沈晓军汤银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