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48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底盘,与上下轨道配合并相对于轨道水平移动,包括:主框架;通用底盘,通过纵向直线模组升降地设于主框架前侧面;上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上部;下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下部;控制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底盘作为相关机器人的通用作业平台,通过更换相关机器人,可以对墙面进行多功能作业,以及其它的一些非对墙面作业(如搬运、安装、检测等)。爬架上设置上、下导轨,上导轨上设置有一密闭的线槽,线槽内设有滑触线,线槽顶部设有二维条码,该移动底盘在上、下导轨间移动。

Mobil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爬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移动底盘。
技术介绍
爬架,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由于建造过程需要对建筑物外墙面进行打磨、喷漆、刮腻子、补洞等工作,利用爬架进行穿插作业比较频繁。在爬架上穿插作业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1)高空人工作业可能带来人身安全问题;(2)人工作业与爬架穿插式施工,施工效率低;(3)一些人工作业(如打磨、喷漆、刮腻子等),灰尘多,有刺激气体,不仅对人身危害大,而且对环境污染大;(4)劳动力资源不足;(5)劳动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底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移动底盘,与上下轨道配合并相对于轨道水平移动,包括:主框架;通用底盘,通过纵向直线模组升降地设于主框架前侧面;上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上部;下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下部;控制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纵向直线模组包括固定在主框架上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内安装有丝杆和丝杆两侧的直线导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框架上设有驱动丝杆转动的丝杆伺服电机,所述丝杆和所述直线导轨上套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连接固定所述通用底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至少两个上行走装置设于主框架上部,所述上行走装置包括U型框架,U型框架两竖直自由端上固定有上连接台,上连接台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机构,相邻的行走轮机构夹持上轨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行走装置包括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内安装有集电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行走装置包括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内安装有二维码识别设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框架上安装有电控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行走装置包括倒置U型框架,所述倒置U型框架两竖直立板之间夹持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竖直立板侧部固定的伺服减速电机驱动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竖直立板自由端上向外设有延伸台,延伸台上转动连接有夹持下导轨的第二侧轮。有益效果:移动底盘,与上下轨道配合并相对于轨道水平移动,包括:主框架;通用底盘,通过纵向直线模组升降地设于主框架前侧面;上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上部;下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下部;控制装置,固定在主框架上。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底盘作为相关机器人的通用作业平台,通过更换相关机器人,可以对墙面进行多功能作业,以及其它的一些非对墙面作业如搬运、安装、检测等。爬架上设置上、下导轨,上导轨上设置有一密闭的线槽,线槽内设有滑触线,线槽顶部设有二维条码,该移动底盘在上、下导轨间移动。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该移动底盘设置有升降机,该升降机可以提升执行机构,使执行机构在高度方向有一个更广的作业范围。2.该移动底盘的升降机上设置有通用底座,该通用底座作为执行机构的固定安装模块,可以安装不同的执行机构,使移动底盘具有通用性。3.该移动底盘的右上行走轮机构设有集电器,集电器的集电刷与滑触线接触使移动底盘获得电源,集电器在密闭的线槽内移动,该线槽设置于导轨上,线槽内设有滑触线,密闭的线槽避免了漏电。集电器的使用解决了直接用电线带来的诸多不方便。4.采用伺服电机控制的驱动装置、上行走轮、夹持机构以及二维码识别设备,使移动底盘具有移动、固定和定位识别的功能。其中驱动装置的驱动轮承压在导轨上并转动、两侧轮在导轨上夹持,以及上行走轮的左、右上行走轮机构的侧轮在导轨上夹持,使移动底盘可以在导轨上移动;夹持机构的滑块可以由顶杆顶开,使滑块夹住导轨,使移动底盘可以固定住;二维条码设置于导轨线槽的里面,二维码识别设备可以获取线槽内的二维条码沿导轨位置的信息,使移动底盘具有定位识别的功能。5.该移动底盘的电控箱设有可扩展模块,从而使移动底盘具有可扩展性,具备多功能延展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底盘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左上行走轮和夹持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左上行走轮和夹持机构的具体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右上行走轮机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右上行走轮机构与移动平台的安装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下行走轮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图。图中,1、上行走轮;2、集电器;3、主框架;4、升降机;5、第一滑块;6、通用底盘;7、丝杆;8、直线导轨;9、丝杆伺服电机;10、驱动装置;11、电控箱;12、夹持机构;13、二维码识别设备;201、左上行走轮机构;204、电动缸;301、第一侧轮;302、滑座;303、第二滑块;304、弹簧;305、顶杆;306、U型座;307、第一轴;308、第一轴承;402、端板;403、侧板;405、底板;406、第二轴;501、右上行走轮机构;502、轴承座;503、第二轴承;504、第一轴承盖;601、支撑座;602、驱动轮;603、第三轴承;604、第二轴承盖;605、联接器;606、电机座;607、伺服减速电机;608、第三轴;609、第二侧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6所示的移动底盘,与上下轨道配合并相对于轨道水平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3;通用底盘6,通过纵向直线模组升降地设于主框架3前侧面;上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上部;下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下部;控制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上。纵向直线模组包括固定在主框架3上的升降机4,所述升降机4内安装有丝杆7和丝杆7两侧的直线导轨8。主框架3上设有驱动丝杆7转动的丝杆伺服电机9,所述丝杆7和所述直线导轨8上套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上连接固定所述通用底盘6。至少两个上行走装置设于主框架3上部,所述上行走装置包括U型框架,U型框架两竖直自由端上固定有上连接台,上连接台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机构,相邻的行走轮机构夹持上轨道。上行走装置包括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内安装有集电器2。上行走装置包括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内安装有二维码识别设备13。主框架3上安装有电控箱11。下行走装置包括倒置U型框架,所述倒置U型框架两竖直立板之间夹持有驱动轮602,所述驱动轮602通过竖直立板侧部固定的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底盘,与上下轨道配合并相对于轨道水平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框架(3);/n通用底盘(6),通过纵向直线模组升降地设于主框架(3)前侧面;/n上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上部;/n下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下部;/n控制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底盘,与上下轨道配合并相对于轨道水平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架(3);
通用底盘(6),通过纵向直线模组升降地设于主框架(3)前侧面;
上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上部;
下行走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下部;
控制装置,固定在主框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直线模组包括固定在主框架(3)上的升降机(4),所述升降机(4)内安装有丝杆(7)和丝杆(7)两侧的直线导轨(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3)上设有驱动丝杆(7)转动的丝杆伺服电机(9),所述丝杆(7)和所述直线导轨(8)上套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上连接固定所述通用底盘(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上行走装置设于主框架(3)上部,所述上行走装置包括U型框架,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剑沃佳龙袁琦堡赵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