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37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包括输送带、上风道网板、下风道通风筒;上风道网板,设于输送带上方;下风道通风筒,设于输送带下方;下风道通风筒由水平顶壁、竖直侧壁、以及底板组成,下风道通风筒的两端设有开口;下风道通风筒的开口通风方向与输送带的移动方向垂直;下风道通风筒的顶壁上设有网孔;底板由两块对称设置的斜板组成;斜板从下风道通风筒中心线至开口处由高到低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保证输送带上方和下方两侧一直有均衡的高压冷风,能够保证每个产品的冻结效果,同时安装拆卸便捷性高的优点。

A structure of upper and lower air ducts for conveyor belt of impact chi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冷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无论是畜禽,肉类,水产,面食,调理品以及蔬菜,都需要在速冻设备中做符合工艺要求的冻结。直接对输送链上的产品通过冷风吹的方式进行冻结,还需要考虑风受到阻力等各种原因后,风力减弱,导致产品冻结效果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如何保证每个产品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冻结,保证输送链上下方高压冷风的均衡性,是本专利亟即可待的事情。同时,对于大型冷冻机来说,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安装拆卸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能够保证输送带上方和下方两侧一直有均衡的高压冷风,能够保证每个产品的冻结效果,同时安装拆卸便捷性高。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包括输送带、上风道网板、下风道通风筒;上风道网板,设于输送带上方;下风道通风筒,设于输送带下方;下风道通风筒由水平顶壁、竖直侧壁、以及底板组成,下风道通风筒的两端设有开口;下风道通风筒的开口通风方向与输送带的移动方向垂直;下风道通风筒的顶壁上设有网孔;底板由两块对称设置的斜板组成;斜板从下风道通风筒中心线至开口处由高到低设置。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下风道通风筒为多个。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风道网板由竖直安装板、顶板组成;上风道网板上的网孔设于顶板上;竖直安装板底部边缘设有外边沿,竖直安装板通过螺栓与输送带两侧的机架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风道网板的顶板上方设有提手,提手竖直设置,提手底部与上风道网板的顶板固定连接;提手上设有多个孔。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风道网板为多个,每个上风道网板的顶板上至少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提手。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风道网板上的网孔呈矩形阵列式分布。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输送带为网带输送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下风道通风筒的设置,保证了输送带下部也为高压冷风区,保证了产品冻结的均匀性、可靠性。2、下风道通风筒上的斜板的设置,保证了冷风的流动性,改善了气流平衡。3、上风道网板的设置,保证了风压、风力的均衡,使每个产品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冻结。4、上风道网板通过螺栓将竖直安装板与输送带两侧的机架固定连接,安装拆卸便捷性高。5、提手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拆卸的便捷性。6、上风道网板上的网孔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大大提高了风压和风力的均衡性,保证了输送带1上的产品均能够得到充分、强有力的冻结。7、采用网带输送带对冷冻产品进行输送,便于冷风穿透,保证了冷冻效果。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风道通风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风道网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输送带;2-上风道网板;3-下风道通风筒;4-斜板;5-提手。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2、3所示,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包括输送带1、上风道网板2、下风道通风筒3;上风道网板2,设于输送带1上方;下风道通风筒3,设于输送带1下方;下风道通风筒3由水平顶壁、竖直侧壁、以及底板组成,下风道通风筒3的两端设有开口;下风道通风筒3的开口通风方向与输送带1的移动方向垂直;下风道通风筒3的顶壁上设有网孔;底板由两块对称设置的斜板4组成;斜板4从下风道通风筒3中心线至开口处由高到低设置。基于上述实施例,冷风从上风道网板2经过输送带1后,从下风道通风筒3的顶壁进入到下风道通风筒3内,使输送带1上下两侧一直保持高压冷风,实现对输送带1上的产品的冷冻。冷风经由斜板4的导向作用,从下风道通风筒3的开口处,沿着与输送带1移动方向相垂直的侧面向上输送,保证了冷风的流动性,改善了气流平衡,使输送带1上下两侧一直存在强冷风。上风道网板2的设置,也保证了风压、风力的均衡,使每个产品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冻结。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下风道通风筒3为多个。本实施例中,多个通风筒3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而非将下风道通风筒3设置为一整体结构,生产组装容易,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同时也保证了风力、风压的均衡。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风道网板2由竖直安装板、顶板组成;上风道网板2上的网孔设于顶板上;竖直安装板底部边缘设有外边沿,竖直安装板通过螺栓与输送带1两侧的机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将竖直安装板与输送带1两侧的机架固定连接,使顶板设于输送带1的正上方,安装拆卸容易,同时,顶板上的网孔设置,起到了均衡风力、风压的作用,使每个产品均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冻。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安装拆卸、以及检修和清洗的便捷性,上风道网板2的顶板上方设有提手5,提手5竖直设置,提手5底部与上风道网板2的顶板固定连接;提手5上设有多个孔,方便在不同的侧面握持。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风道网板2为多个,保证了风压、风力的均衡。每个上风道网板2的顶板上至少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提手5,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拆卸的便捷性。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大大提高风压和风力的均衡性,保证输送带1上的产品均能够得到充分、强有力的冻结,上风道网板2上的网孔呈矩形阵列式分布。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输送带1为网带输送带。本实施例采用网带输送带对冷冻产品进行输送,便于冷风穿透,是待冷冻的产品下方也保持高压冷风,保证了冷冻的效果。通过上述实施例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上风道网板(2)、下风道通风筒(3);所述上风道网板(2),设于所述输送带(1)上方;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设于所述输送带(1)下方;/n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由水平顶壁、竖直侧壁、以及底板组成,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的两端设有开口;/n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的开口通风方向与输送带(1)的移动方向垂直;/n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的顶壁上设有网孔;/n所述底板由两块对称设置的斜板(4)组成;所述斜板(4)从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中心线至开口处由高到低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上风道网板(2)、下风道通风筒(3);所述上风道网板(2),设于所述输送带(1)上方;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设于所述输送带(1)下方;
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由水平顶壁、竖直侧壁、以及底板组成,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的两端设有开口;
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的开口通风方向与输送带(1)的移动方向垂直;
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的顶壁上设有网孔;
所述底板由两块对称设置的斜板(4)组成;所述斜板(4)从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中心线至开口处由高到低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道通风筒(3)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式冷冻机输送带上下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网板(2)由竖直安装板、顶板组成;所述上风道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建华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杰欧江苏冷链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