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224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铸坯加热、轧制和冷却工序;所述铸坯加热工序:生产Φ50mm~Φ70mm规格时,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70~120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生产Φ71mm~Φ90mm规格时,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40~117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180℃。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规格为Φ50mm~Φ90mm的齿轮钢22CrMoH具有硬度适中、硬度均匀性好等特点,热轧态圆钢硬度200‑240HBW,同批次圆钢硬度最大离散值不大于15HBW,可为用户免去退火工序,满足用户直接剪切下料加工使用需求,大大降低了用户加工成本。

Production process for improving the hardness stability of gear steel 22CrMo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齿轮钢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22CrMoH是目前国内Cr-Mo系齿轮钢中需求量较大的钢种之一,主要用于加工制作各类重载齿轮;齿轮钢22CrMoH需要具备良好的加工性和使用性,加工性是指材料易于加工成齿轮,使用性是指齿轮工作状态啮合精度高、噪音低、疲劳寿命高。由于22CrMoH化学成分中含有较高的Mn、Cr、Mo元素,淬透性高,热轧圆钢生产工序各环节较难控制,使得热轧圆钢易于形成贝氏体、马氏体等硬相组织,导致圆钢硬度升高,最高可达290-320HBW,同时由于Mn、Cr、Mo元素易于偏聚,导致圆钢硬度不均匀,同一圆钢横截面硬度波动高达40-55HBW。22CrMoH热轧圆钢硬度高且波动大造成用户对圆钢剪切下料困难、剪切过程易损坏剪刃、剪切后的料节端面易出现开裂而使工件报废,用户需要先对22CrMoH热轧圆钢进行退火处理降低圆钢硬度,然后才能正常剪切下料加工使用,大大增加了用户加工制造成本。<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铸坯加热、轧制和冷却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加热工序:生产Φ50mm~Φ70mm规格时,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70~120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生产Φ71mm~Φ90mm规格时,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40~117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180℃。/n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铸坯加热、轧制和冷却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加热工序:生产Φ50mm~Φ70mm规格时,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70~120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生产Φ71mm~Φ90mm规格时,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40~117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1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序:生产Φ50mm~Φ70mm规格时,开轧温度控制在1050~1080℃,终轧温度控制在930~960℃;生产Φ71mm~Φ90mm规格时,开轧温度控制在1020~1050℃,终轧温度控制在900~9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序:生产Φ50mm~Φ70mm规格时,热轧态圆钢下线堆垛缓冷温度不低于480℃;生产Φ71mm~Φ90mm规格时,热轧态圆钢下线堆垛缓冷温度不低于450℃;圆钢下线后采用下铺上盖热钢避风堆冷不低于12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齿轮钢22CrMoH硬度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加热工序:同一根铸坯温差不大于30℃,在炉总时间不低于12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齿轮钢22CrMo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平李玉谦甘伟徐斌王军清王利伟鲁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