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单轨道岔极低屈强比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单轨道岔极低屈强比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跨坐式单轨交通具有占地少、噪声低、遮挡光线少、适应地形能力强等特点。重庆市新建的轻轨较新线是我国首次采用跨坐式单轨技术。跨坐式单轨系统中的道岔结构和操作控制方式与常规的轮轨交通系统完全不同,它构成复杂,形式多样。单轨道岔的基本构成为了保证列车在转线过程中的安全平稳,跨座式单轨道岔采用了与轨道梁相似的梁式结构,由一组互相联结、关节间可转动的钢箱梁组成,主要分为道岔结构、转辙驱动系统及信号控制系统3个部分。单轨道岔由道岔梁、指形接手组、十字形铰、尾轴装置等部件组成。其中道岔梁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梁,梁顶面为车辆承重轮运行的走行面,梁侧面布设有车辆水平轮运行的导向面和稳定面。单轨道岔是实现列车转线运行的重要设备,单轨道岔要承受扭曲力、冲击力等车辆运行载荷的反复作用,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疲劳强度;而且单轨道岔为钢箱梁结构,露天转撤运用,应具有高效的防尘、防潮、抗酸雨侵蚀的能力和防腐、绝缘及断电安全保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单轨道岔极低屈强比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元素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02~0.16%,Si:0.15~0.50%,Mn:0.80~1.80%,P:0.004~0.015%,S:≤0.005%,Nb:0.010~0.050%,Ti:0.008~0.020%,Ni:0.25~0.45%,Cr:0.40~0.60%,Cu:0.25~0.45%,Al:0.015~0.050%,余量为Fe和杂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单轨道岔极低屈强比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元素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02~0.16%,Si:0.15~0.50%,Mn:0.80~1.80%,P:0.004~0.015%,S:≤0.005%,Nb:0.010~0.050%,Ti:0.008~0.020%,Ni:0.25~0.45%,Cr:0.40~0.60%,Cu:0.25~0.45%,Al:0.015~0.050%,余量为Fe和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轨道岔极低屈强比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元素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10-0.15%,Si:0.30-0.40%,Mn:0.80-1.20%,P:0.004-0.009%,S:≤0.004%,Nb:0.016-0.019%,Ti:0.008-0.010%,Ni:0.38-0.42%,Cr:0.40-0.46%,Cu:0.25-0.27%,Al:0.015-0.021%,余量为Fe和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轨道岔极低屈强比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元素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08-0.13%,Si:0.15-0.20%,Mn:1.10-1.22%,P:0.009-0.012%,S:≤0.003%,Nb:0.010-0.013%,Ti:0.013-0.018%,Ni:0.25-0.27%,Cr:0.45-0.55%,Cu:0.28-0.35%,Al:0.018-0.0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霞,邓伟,楚觉非,崔强,王军,孟令明,尹雨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