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11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底壳内设置有挡风筋,挡风筋将容置腔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挡风筋上形成有用于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入风口;底壳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区域内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至少部分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第一侧壁和/或邻近第一侧壁的底壁上,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口设置在第二侧壁的第二段和/或邻近第二段的底壁上,以增加进风口的设置数量,在第二区域还设置有挡风板,线圈盘、散热风机及电源板位于挡风板朝向第四侧壁的一侧,以增大了流向线圈盘和电源板的气流,从而提高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和设置在底壳上的面板,底壳和面板共同围合成电磁炉的容置腔,在容置腔内设置有线圈盘、电路板组件以及散热风机;其中,线圈盘和电路板组件等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底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该进风口设置在底壳的其中一个侧壁上。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从底壳上的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内,将线圈盘、电路板组件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底壳的出风口吹出至电磁炉外部,从而实现对电磁炉的散热。然而,现有的电磁炉仅在底壳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开设进风口,使得进入电磁炉内部的冷却风量较小,从而降低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解决了现有的电磁炉的冷却风的进风量小而导致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和面板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散热风机、线圈盘、显示板和电源板,所述底壳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底壳内设置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所述挡风筋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显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散热风机、线圈盘及所述电源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挡风筋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入风口;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底壁上,所述第二侧壁包括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段和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段和/或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段的底壁上;所述入风口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储风区,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储风区内,所述第二入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储风区;所述第一储风区和所述第二储风区之间还设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储风区与所述第二储风区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区域还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挡风筋连接,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往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线圈盘、散热风机及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挡风板朝向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区域设置一端与挡风筋连接,另一端往靠近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的挡风板,并将线圈盘、散热风机以及电源板放置在挡风板朝向第四侧壁的一侧,以使经散热风机的出风面吹出的风在挡风板的阻挡下能够更大程度地流经线圈盘和电源板等发热元件,而减小流经其余未设置发热元件的区域的风量,从而提高对线圈盘等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同时,挡风板的设置也增大了线圈盘朝向第二侧壁的一侧的出风阻力,同时也增大了线圈盘朝向第四侧壁的一侧区域的风压,从而使得经散热风机吹出的风在风压的作用下更大程度地吹向线圈盘和电源板,即增大了流向线圈盘和电源板的气流,提高了散热效率。另外,挡风板的设置也避免了当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时从散热风机吹出的冷风一部分吹出外界而造成冷风的损失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蟑螂等昆虫进入线圈盘、电源板等区域而影响电磁炉的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以及用户体验的情况发生。通过在第一侧壁和/或邻近第一侧壁的底壁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并在第二侧壁的第二段和/或邻近第二段的底壁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增加了进风口的设置数量,从而增大了进入电磁炉的容置腔内的冷风量,使得外界的冷却风从处于不同位置的进风口进入电磁炉的容置腔内,为线圈盘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同时,本技术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底壳的不同区域内,使得当第一进风口因油污或者灰尘等原因造成堵塞时,外界的冷却风可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该第二储风区内,且由于第二储风区与第一储风区连通,且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分别通过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与第二区域连通,这样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储风区的冷却风均能够经第一入风口或者第二入风口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进入第二区域内,且进入第二区域的冷却风的其中一部分直接流经线圈盘或者电源板,另一部分进入散热风机的风机腔内进行加速,经加速后的冷却风吹向线圈盘和电源板,对其进行有效散热,同样地,当第二进风口发生堵塞时,外界的冷却风可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储风区,位于第一储风区的冷却风最终进入第二区域内,对线圈盘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换句话说,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设置,有效克服了现有的电磁炉中设置在其中一侧壁上的进风口发生堵塞而导致外界的冷空气无法进入容置腔内的情况发生,也即是说,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中的任意一个进风口发生堵塞时,另一未堵塞的的进风口可保证外界的冷却风顺利进入电磁炉的容置腔内,对第一区域的显示板以及第二区域的线圈盘和电源板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确保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同时,本技术的第一储风区与第二区域之间通过第一入风口连通,第一方面,缩短了冷却风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底壳的第二区域的路径,使得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储风区内的冷区风经第一储风区后,能够直接经第一入风口进入第二区域,减小了冷却风在第一储风区内的风耗,从而确保了进入第二区域内的冷却风量,使得其他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位于第二储风区内的冷却风也可流至第一储风区,并经第一入风口进入第二区域,从而保证了对其他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同理,第二储风区与第二区域之间通过第二入风口连通,从而缩短了冷却风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区域的路径,从而减小冷却风从第二储风区进入第二区域的风耗,同时,位于第一储风区的一部分气流还可通过连通通道进入第二储风区,并经第二入风口进入第二区域,从而确保经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内的冷却风也能够进入第二区域,对其他发热元件进行有效散热。同时,当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中的任意一个入风口堵塞时,经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内的冷却风均可通过未堵塞的入风口进入第二区域,从而保证对底壳内部的其他发热元件的有效散热。另外,通过将第一储风区与第二储风区之间通过连通通道实现连通,相比于将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之间通过挡风板隔离,有效避免了进入底壳内的冷却风与挡风板撞击而发生涡流现象,即避免了冷却风在进入第二区域之前出现死角而无法顺畅地进入第二区域,甚至一部分冷却风倒流至第一进风口或者第二进风口并排出外界而使一部分冷却风发生损耗,从而减小了经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底壳内的风量与进入第二区域之间的差距,使得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的冷却风能够更大程度地进入第二区域内,从而增大了流经线圈盘等发热元件的冷却风量,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另外,通过将显示板与线圈盘等其他元器件通过挡风筋隔开,以使显示板不受其他元器件特别是发热量较大的线圈盘和电源板的高温影响,从而延长了显示板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和面板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散热风机、线圈盘、显示板和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底壳内设置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所述挡风筋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显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散热风机、线圈盘及所述电源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挡风筋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入风口;/n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底壁上,所述第二侧壁包括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段和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段和/或邻近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上;/n所述入风口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储风区,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储风区内,所述第二入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储风区;/n所述第一储风区和所述第二储风区之间还设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储风区与所述第二储风区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n所述第二区域还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挡风筋连接,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往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线圈盘、散热风机及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挡风板朝向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和面板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散热风机、线圈盘、显示板和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底壳内设置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所述挡风筋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显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散热风机、线圈盘及所述电源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挡风筋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入风口;
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底壁上,所述第二侧壁包括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段和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段和/或邻近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上;
所述入风口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储风区,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储风区内,所述第二入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储风区;
所述第一储风区和所述第二储风区之间还设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储风区与所述第二储风区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区域还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挡风筋连接,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往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线圈盘、散热风机及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挡风板朝向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均具有一定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三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在所述第三侧壁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在所述第三侧壁上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部分往所述第二侧壁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部分往所述第二侧壁倾斜的角度小于或者等于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挡风板沿所述线圈盘的外缘延伸至所述线圈盘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所述线圈盘及所述电源板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线圈盘位于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形成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三侧壁;
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挡风板朝向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之间贯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靠近所述入风口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旋史庭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