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11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围合成容置腔的底壳(100)、上盖(200)和面板(300),容置腔内设置有显示板(41)、电源板(42)、线圈盘(500)及散热风机(600),底壳(100)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风机(600)的外周围设有第一筋位(700),且第一筋位(700)位于散热风机(600)和进风口之间,第一筋位(700)和底壳(100)底壁之间形成风扇入风口(15);部分或全部第一筋位(700)位于面板(300)上;或者,第一筋位(700)位于上盖(200)和底壳(100)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散热风机外侧的筋位成型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厨房必备器具。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现有技术中,电磁炉包括底壳和上盖,底壳内设置有线圈盘、风机组件以及电路板等器件,风机组件用于对线圈盘以及电路板等器件进行散热。一般,底壳上设置有进风口,散热风机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挡风和引风的筋位,筋位全部设置在上盖上,或者,全部设置在底壳上,以起到将进风口处进入的空气聚拢至散热风机处的效果。然而,由于散热风机为圆形,筋位一般设置为圆弧形,圆弧形的筋位全部设置在上盖上或者全部设置在底壳上,不利于上盖或者底壳的开模,不利于筋位的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解决了现有的电磁炉中散热风机外侧的筋位成型难度高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方的上盖、设置在所述上盖顶面的面板,所述底壳、所述上盖和所述面板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显示板、电源板、线圈盘及散热风机,所述底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风机的外周围设有第一筋位,且所述第一筋位位于所述散热风机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底壳底壁之间形成风扇入风口;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一筋位位于所述面板上;或者,所述第一筋位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将散热风机外围的第一筋位部分或者全部设置在面板上,或者设置在上盖和底壳上,相比于将筋位全部设置在底壳或者全部设置在上盖上来说,有利于上盖和底壳的开模,有利于筋位的成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和所述底壳上,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第一筋位与所述上盖为一体成型;或者,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第一筋位和所述上盖为分体成型,所述第一筋位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上。第一筋位部分设置在上盖上,部分设置在底壳上,设置在上盖上的第一筋位与上盖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后固定连接,以保证第一筋位的连接可靠性。这样设置可避免第一筋位尺寸过大,以便于开模和装配。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粘胶的容胶槽。采用粘胶固定连接,可进一步提高第一筋位和上盖的连接可靠性。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部分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一筋位位于所述面板和上盖上;或者,所述第一筋位位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壳上;和/或,所述第一筋位粘接在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粘胶的容胶槽。第一筋位一部分设置在面板上,另一部分设置在上盖或者底壳上,第一筋位与面板通过粘接实现可靠固定。这样设置可避免第一筋位尺寸过大,以便于开模和装配。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部分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底壳上,部分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或所述面板上;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或所述面板上的第一筋位位于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所述第一筋位的外侧或内侧;和/或,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或所述面板上的所述第一筋位与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所述第一筋位至少部分重叠。第一筋位一部分设置在底壳上,另一部分设置在上盖或者面板或者上盖及面板上,这样设置可避免第一筋位尺寸过大,以便于开模和装配。且这样设计可尽量减少气流从设置在上盖和/或面板上的第一筋位与设置在底壳上的第一筋位的交界处逸出。如上所述的电磁炉,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所述第一筋位包括水平连接段和第二筋段,所述水平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段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散热风机处延伸,所述第二筋段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筋段与底壳之间形成所述风扇入风口。水平连接段用于将第二筋段连接在上盖上,且可增强第二筋段的结构强度。可选地,所述第二筋段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介于60°-90°之间,所述第二筋段在第二侧壁上的投影长度介于40mm-90mm之间,所述第二筋段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20-40mm之间。这样设计,可保证设置在上盖上的第一筋位的结构合理。可选地,所述第二筋段的高度介于4mm-20mm之间。第二筋段的高度设计,可提高风扇入风口的进风效率。可选地,所述第二筋段的下端面不高于所述散热风机的扇叶的最低面。采用如上设计,可使得第二筋段位置处的入风口对冷却风起到聚拢作用,提高散热效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部分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底壳上,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第一筋位与所述底壳一体成型,或者,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第一筋位与所述底壳分体成型,所述第一筋位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壳上。这样设置以保证底壳上的第一筋位的结构强度。可选地,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底壳底壁之间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底壳底壁连接。支撑筋起到加强第一筋位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风扇入风口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所述支撑筋设置在第一入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入风口处,或者,所述支撑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二入风口的连接处。此时,支撑筋起到加强风扇入风口处的第一筋位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第一筋段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和所述底壳底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入风口,所述第二筋段和所述底壳底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入风口。第一筋位包括设置在底壳上的第一筋段和设置在上盖上的第二筋段,相比于将第一筋位全部设置在底壳或者上盖上,方便开模和装配。同时,设置两个入风口,当其中一个入风口堵塞时,冷却风可经另一个入风口进入散热风机处所在区域,从而保证有效散热。可选地,部分所述第一筋位部分设在所述上盖上,并与所述底壳底壁之间形成部分第一入风口和部分第二入风口,部分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底壁形成部分所述第一入风口和部分所述第二入风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第一筋位和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第一筋位共同与所述底壳底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二入风口。该设计提供了设置在上盖上的第一筋位和设置在底壳上的第一筋位共同与底壳底壁之间形成两个入风口的另一种实现形式。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散热风机为轴流风机;和/或,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侧进风结构和第一筋位起到的引风作用可提高进风效率,适用于成本更低的轴流风机。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电磁炉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为进风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区,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区,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通过所述风扇入风口连通。隔板可将电磁炉分为进风区和出风区,可确保冷却风从进风口进入进风区,在出风区为发热元件降温并经出风口排出,可有效防止气流回流,以降低损耗,提高散热效率。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进风区包括显示板安装腔,所述显示板固定在所述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00)、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方的上盖(200)、设置在所述上盖(200)顶面的面板(300),所述底壳(100)、所述上盖(200)和所述面板(300)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显示板(41)、电源板(42)、线圈盘(500)及散热风机(600),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壳(100)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43),散热风机(600)的外周围设有第一筋位(700),且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散热风机(600)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筋位(700)和所述底壳(100)底壁之间形成风扇入风口(15);/n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面板(300)上;或者,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上盖(200)和所述底壳(10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00)、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方的上盖(200)、设置在所述上盖(200)顶面的面板(300),所述底壳(100)、所述上盖(200)和所述面板(300)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显示板(41)、电源板(42)、线圈盘(500)及散热风机(6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100)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43),散热风机(600)的外周围设有第一筋位(700),且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散热风机(600)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筋位(700)和所述底壳(100)底壁之间形成风扇入风口(15);
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面板(300)上;或者,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上盖(200)和所述底壳(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位(700)设置在所述上盖(200)上和所述底壳(100)上,设置在所述上盖(200)上的第一筋位(700)与所述上盖(200)为一体成型;或者,设置在所述上盖(200)上的第一筋位(700)和所述上盖(200)为分体成型,所述第一筋位(700)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2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位(70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粘胶的容胶槽(7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筋位(700)设置在所述面板(300)上,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面板(300)和上盖(200)上;或者,所述第一筋位(700)位于所述面板(300)和所述底壳(100)上;和/或,
所述第一筋位(700)粘接在所述面板(300)上,所述第一筋位(70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粘胶的容胶槽(7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筋位(700)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部分所述第一筋位(700)设置在所述上盖(200)和/或所述面板(300)上;
设置在所述上盖(200)和/或所述面板(300)上的第一筋位(700)位于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的所述第一筋位(700)的外侧或内侧;和/或,
设置在所述上盖(200)和/或所述面板(300)上的所述第一筋位(700)与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的所述第一筋位(700)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上盖(200)上的所述第一筋位(700)包括水平连接段(721)和第二筋段(72),所述水平连接段(721)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盖(200)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段(72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散热风机(600)处延伸,所述第二筋段(72)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段(72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筋段(72)与底壳(100)之间形成所述风扇入风口(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段(72)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介于60°-90°之间,所述第二筋段(72)在所述底壳(100)的第二侧壁上的投影长度介于40mm-90mm之间,所述第二筋段(72)与所述底壳(100)的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20-40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段(72)的高度介于4mm-2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段(72)的下端面不高于所述散热风机(600)的扇叶的最低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筋位(700)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的第一筋位(700)与所述底壳(100)一体成型,或者,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的第一筋位(700)与所述底壳(100)分体成型,所述第一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