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304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包括旋转入口、旋转出口以及旋转转体,旋转入口和旋转出口分别与旋转转体旋转配合;旋转转体包括旋转支架和活动挡板,旋转支架设有螺纹孔,活动挡板的中部设有螺杆,螺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活动挡板与旋转入口的上下滑动配合。通过转动旋转转体,使旋转转体的旋转支架的螺纹孔与活动挡板上的螺杆螺纹配合,使活动挡板在旋转入口的内上下滑动,实现对活动挡板上下位置的调节,由于活动挡板的表面与旋转入口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活动挡板的底面与旋转出口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因此通过改变进气内腔和排气内腔的容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A kind of throttle valve which can control the surge point of air compressor in real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
本技术涉及空压机
,尤其涉及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
技术介绍
在空压机运行过程中,当负载持续增加时,气体流量持续减小,管路特性曲线越来越陡峭,此时工作点沿管路性能曲线上升至喘振上极限点,而当负载持续减少时,气体脱落导致空压机排气压力高于设备内部压力,此时排出的气体将发生回流,直至空压机排气要下降至低于空压机内部压力,空压机再次回复正向气体流动。当空压机排气流量低至一定程度时,排出的气体将发生往复运动,即倒流至空压机内部又正常排出,此时空压机将缠身剧烈的振动现象,成为喘振。因此,在空压机上设置进气节流阀,用与对空压机内部气体压力的释放,避免空压机发生喘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包括旋转入口、旋转出口以及旋转转体,旋转入口和旋转出口分别设在旋转转体的上下两端,旋转入口和旋转出口分别与旋转转体旋转配合;旋转转体包括旋转支架和活动挡板,旋转支架设有螺纹孔和通气口,活动挡板的中部设有螺杆,螺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活动挡板与旋转入口的上下滑动配合,活动挡板的表面与旋转入口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活动挡板的底面与旋转出口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进气内腔与排气内腔相连通。节流阀设置在空压机上,通过转动旋转转体,使旋转转体的旋转支架的螺纹孔与活动挡板上的螺杆螺纹配合,使活动挡板在旋转入口的内上下滑动,实现对活动挡板上下位置的调节,由于活动挡板的表面与旋转入口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活动挡板的底面与旋转出口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因此通过改变进气内腔和排气内腔的容量,即可实时对空压机流量的调节,从而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优选的,旋转入口包括旋转上盖及上盖座,旋转上盖设在上盖座的上方,上盖座的内侧竖直设有限位凹槽,活动挡板的外侧设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与限位凹槽滑动配合。通过在活动挡板的外侧设置限位滑块与上盖座内侧竖直设置的限位凹槽配合,使活动挡板上的螺杆与旋转支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时,限位凹槽抵住限位滑块,避免活动支架周向旋转,且通过限位滑块与限位凹槽的滑动配合,引导活动挡板上下滑动,实现对流量的调节。优选的,活动挡板的直径小于上盖座的内径。通过设置活动挡板的直径小于上盖座的内径,即活动挡板的边缘与上盖座的内侧之间形成缝隙,使进气内腔与排气内腔通过该缝隙相连通,使进气内腔内的气体可通过该缝隙进入到排气内腔内,再从旋转出口排出实现节流功能。优选的,还包括旋转中盖,上盖座的底部设有向外侧突起的第一限位凸块,旋转支架的外侧设有向上方突起的第一连接部,旋转中盖的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并抵住第一限位凸块。旋转中盖用于对上盖座和旋转支架的安装,上盖座设置第一限位凸块,使旋转中盖抵住第一限位凸块,从而实现了对上盖座的安装,结构简单。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密封圈设在第一安装槽上。第一密封圈用于对旋转支架、旋转中盖以及上盖座之间的连接位置密封,保证了节流阀内部的气密性。优选的,还包括旋转下盖,旋转出口的外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凸块,旋转支架的底部设有向下方突起的第二连接部,旋转下盖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并抵住第二限位凸块。旋转下盖用于对旋转出口和旋转支架的安装,旋转出口设置第一限位凸块,使旋转下盖抵住第二限位凸块,从而实现了对旋转出口的安装,结构简单。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限位凸块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二密封圈设在第二安装槽上。第二密封圈用于对旋转下盖、旋转出口以及旋转支架之间的连接位置密封,保证了节流阀内部的气密性。优选的,旋转中盖的表面设有刻度盘,上盖座的外侧设有指针。上盖座外侧设有指针,由于旋转中盖与旋转转体连接,因此在旋转转体旋转时,会带动旋转中盖及旋转中盖表面的刻度盘旋转,使指针指示的位置改变,用于提醒操作人员此时节流阀输出流量的大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节流阀设置在空压机上,通过转动旋转转体,使旋转转体的旋转支架的螺纹孔与活动挡板上的螺杆螺纹配合,使活动挡板在旋转入口的内上下滑动,实现对活动挡板上下位置的调节,由于活动挡板的表面与旋转入口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活动挡板的底面与旋转出口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因此通过改变进气内腔和排气内腔的容量,即可实时对空压机流量的调节,从而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主视横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活动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旋转入口1、旋转出口2、旋转转体3、旋转支架31、活动挡板32、螺纹孔311、通气口312、螺杆321、进气内腔341、排气内腔342、旋转上盖11、上盖座12、限位凹槽121、限位滑块322、旋转中盖41、第一限位凸块122、第一连接部313、第一密封圈51、第一安装槽123、旋转下盖42、第二限位凸块21、第二连接部314、第二密封圈52、第二安装槽124、刻度盘411、指针1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包括旋转入口1、旋转出口2以及旋转转体3,旋转入口1和旋转出口2分别设在旋转转体3的上下两端,旋转入口1和旋转出口2分别与旋转转体3旋转配合;如附图3、4、5所示,旋转转体3包括旋转支架31和活动挡板32,旋转支架31设有螺纹孔311和通气口312,活动挡板32的中部设有螺杆321,螺杆321与螺纹孔311螺纹配合,活动挡板32与旋转入口1的上下滑动配合,活动挡板32的表面与旋转入口1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341,活动挡板32的底面与旋转出口2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342,进气内腔341与排气内腔342相连通。节流阀设置在空压机上,通过转动旋转转体3,使旋转转体3的旋转支架31的螺纹孔311与活动挡板32上的螺杆321螺纹配合,使活动挡板32在旋转入口1的内上下滑动,实现对活动挡板32上下位置的调节,由于活动挡板32的表面与旋转入口1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341,活动挡板32的底面与旋转出口2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342,因此通过改变进气内腔341和排气内腔342的容量,即可实时对空压机流量的调节,从而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如附图2所示,旋转入口1包括旋转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入口、旋转出口以及旋转转体,所述旋转入口和所述旋转出口分别设在所述旋转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旋转入口和所述旋转出口分别与所述旋转转体旋转配合;/n所述旋转转体包括旋转支架和活动挡板,所述旋转支架设有螺纹孔和通气口,所述活动挡板的中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旋转入口的上下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挡板的表面与所述旋转入口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所述活动挡板的底面与所述旋转出口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所述进气内腔与所述排气内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入口、旋转出口以及旋转转体,所述旋转入口和所述旋转出口分别设在所述旋转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旋转入口和所述旋转出口分别与所述旋转转体旋转配合;
所述旋转转体包括旋转支架和活动挡板,所述旋转支架设有螺纹孔和通气口,所述活动挡板的中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旋转入口的上下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挡板的表面与所述旋转入口的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内腔,所述活动挡板的底面与所述旋转出口的表面之间形成排气内腔,所述进气内腔与所述排气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入口包括旋转上盖及上盖座,所述旋转上盖设在所述上盖座的上方,所述上盖座的内侧竖直设有限位凹槽,所述活动挡板的外侧设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限位凹槽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挡板的直径小于所述上盖座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时控制空气流量控制空压机喘振点的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全高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