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军专利>正文

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25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所述环锯主体包括筒体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顶端两侧的柄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所述舌形突出部的尖端设置有锯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环锯在深入椎管内时造成血管以及神经损伤。提高手术安全。

A lingual trephine for the repair of intervertebral foram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
技术介绍
“椎间孔镜技术”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向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同时,该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中,目前已大量扩展应用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内窥镜下的融合并配合经皮技术进行内固定、脊柱结核微创治疗、以及颈椎内窥镜微创治疗等新领域,临床疗效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于该技术的拓展。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中关键手术操作是关节突成形,传统方法是C臂机透视下通过环锯成形,主要是通过在一根圆管顶端沿周向设置一圈锯齿,通过转动圆管用锯齿将骨质等锯开,这样切出的骨质为圆柱形一整块,取出柱形骨块,然后通过成形的孔道进入椎间盘进行内镜下手术。通常普通环锯使用时出现突破感或者患者突发疼痛加剧(可能挤压神经根)停止环锯的,但是由于关节突部位成形处骨质厚薄不一,且环锯角度的改变,导致仍有部分骨质未被锯断。如果继续使用环锯向深部环锯,那么会放任已经进入椎管内的环锯进一步深入椎管内而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可以避免环锯在深入椎管内时造成血管以及神经损伤。提高手术安全。(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所述环锯主体包括筒体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顶端两侧的柄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所述舌形突出部的尖端设置有锯齿。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限深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限深装置为一套设于筒体上且能够沿其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圆环,在圆环的侧面设置有一紧定螺钉。进一步的,环锯主体的内外侧除舌形突出部底部的锯齿以外均设置有绝缘涂层,环锯主体采用导电材质所制而成,且环锯主体的顶端通过一导线将环锯主体导电内芯与神经检测仪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刻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其利用设置于环锯主体底部的舌形突出部进行骨质的局部锯断,可以防止环锯在工作时造成患者血管以及神经的损伤,设置有限深装置,可以避免突发进入椎管内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1-环锯主体;2-舌形突出部;3-锯齿;4-限深装置;11-筒体;12-柄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1,所述环锯主体1包括筒体11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11顶端两侧的柄部12,所述筒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2,所述舌形突出部2的尖端设置有锯齿3。其中,所述筒体11上设置有限深装置4;所述限深装置4为一套设于筒体11上且能够沿其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圆环,在圆环的侧面设置有一紧定螺钉;环锯主体1的内外侧除舌形突出部2底部的锯齿3以外均设置有绝缘涂层,环锯主体1采用导电材质所制而成,且环锯主体1的顶端通过一导线将环锯主体1导电内芯与神经检测仪电性连接;所述筒体11上设置有刻度。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其在具体使用时,将普通环锯放置在椎间孔镜管外侧与工作套管内侧之间,从而实现可视化操作,当环锯中的骨块未随着环锯的转动而锯断,但是此时出现已经突破感或者患者突发疼痛加剧必须停止环锯。取出环锯、镜下探针探查骨块松动情况及结合关节突的骨折厚薄特点基本可判断未彻底锯断的骨块位置。此时取出普通环锯,将本专利提到的舌状环锯放置在椎间孔镜外侧与工作套筒内侧处,在孔镜直视下,将舌形突出部2插入原先锯缝处,对未锯断处进行补充环锯,到达彻底锯断周边的目的,其可以实现局部骨质的选择性锯断,可以避免损伤血管以及神经,为进一步保证锯骨安全,避免突发进入椎管内的危险,可以调整限深装置4至合适位置,具体旋松紧定螺钉,上下移动圆环至合适位置,然后锁紧紧定螺钉即可,此时舌状环锯在工作时,当限深装置4顶靠至工作套管时,即可阻断舌状环锯继续下行,进一步保证手术安全。另一方面,如果患者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患者则无法通过感知到疼痛感,从而告知医务人员环锯触碰到神经需要终止环锯操作,该种情况下,则通过采用自主检测是否触碰神经的设计,具体的将连接于环锯主体1顶部的导线与神经检测仪连接,在进行环锯操作时,一旦环锯主体1底部的舌形突出部2上的锯齿3碰触神经时,感应电流通过环锯主体1内芯的导电材质将电信号通过导线传递至神经检测仪,神经侦测仪接收感应电流后立即发出警报以提示手术人员环锯碰触到神经,须停止操作,上述传导过程速度极快,故可第一时间提醒告知手术人员操作时碰触了神经,禁止继续操作,以避免因继续失误操作而损伤神经。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1),所述环锯主体(1)包括筒体(11)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11)顶端两侧的柄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2),所述舌形突出部(2)的尖端设置有锯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1),所述环锯主体(1)包括筒体(11)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11)顶端两侧的柄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2),所述舌形突出部(2)的尖端设置有锯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上设置有限深装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装置(4)为一套设于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方泽钧洪正华王斌王章富陈利华章临亭叶菲马方华龚惠华金鹏周庭捷王跃沈向前
申请(专利权)人:杨军三门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