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unctio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multifunctional device comprises a screw to screw rotation around the axis, including the first screw and second screw section, the first section and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screw screw screw counter nut includes a first nut and the second; the first nut, nut and screw threads connecting the first, second and second screw threads connecting nut; the support arm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arm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arm, a first support arm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arm hinged nut, second end and the second nut hinge,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with the first or the first support arm arm and the other end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arms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ing arms; when the screw rotates, the first nut and the second nut movement direc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radial movement of the first support arm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arm can along the screw.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supporting volu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椎间植骨融合器领域,具体是一种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
技术介绍
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器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脊柱外科临床实践和病理、生理力学等基础研究理论相结合的标志性的技术进步。“椎间植骨融合器”,作为椎体间轴向承载(体重),扩开因轴向应力而退变狭窄的椎间隙,使神经根管上下径扩大,神经根获得减压;作为界面间固定装置,使退变失稳脊柱病变节段重新获得稳定的内环境,使填充其间的移植骨组织与上下椎体达到骨性融合。由于上述从临床实践中明确观察到并被临床病理及生物力学试验充分证明的基本优势,“椎间植骨融合器”已成为当代脊柱外科医生手中的“利器”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于临床。作为一项新兴的脊柱手术技术,在过去十年的实践中,对其针对脊柱退变的关键病理及生物力学因素,即直立行走的脊椎动物,脊柱长期因主要由垂直应力而构成的轴向载荷作用下,所发生的疲劳老化,是导致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韧带钙化、骨质增生、骨赘生长、神经根管狭窄、神经组织受压迫、椎间失稳、椎体滑移等各种退行性病变的核心因素。因此,有效的对抗轴向载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这一共识,上世纪90年代,椎间植骨融合器(InterbodyFusionCage)在北美始用于临床。最早为中空圆柱状,曾被称为BAKcage,后渐演变为长方体(中空、实心均有),其有效的对抗载荷,支撑塌陷狭窄的椎间隙,使受压迫的神经根获得松解、稳定椎间隙、利于植骨融合的良好作用,由临床结果所证实。但问题也由此突显,主要表现为松脱、脱位、下沉、挤破终板进入骨组织,从而引发各种并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包括:螺杆,能够绕轴线转动,该螺杆包括第一螺杆段(11)和第二螺杆段(12),第一螺杆段(11)与第二螺杆段(12)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母,包括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第一螺母(21)与第一螺杆段(11)螺纹连接,第二螺母(22)与第二螺杆段(12)螺纹连接;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撑臂(31)和第二支撑臂(32),第一支撑臂(31)的一端与第一螺母(21)铰接,第二支撑臂(32)的一端与第二螺母(22)铰接,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铰接或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铰接;当该螺杆转动时,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均能够沿该螺杆的径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包括:螺杆,能够绕轴线转动,该螺杆包括第一螺杆段(11)和第二螺杆段(12),第一螺杆段(11)与第二螺杆段(12)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母,包括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第一螺母(21)与第一螺杆段(11)螺纹连接,第二螺母(22)与第二螺杆段(12)螺纹连接;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撑臂(31)和第二支撑臂(32),第一支撑臂(31)的一端与第一螺母(21)铰接,第二支撑臂(32)的一端与第二螺母(22)铰接,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铰接或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铰接;当该螺杆转动时,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均能够沿该螺杆的径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臂(31)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臂(31)以该螺杆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的设置在第一螺母(21)的两侧,第二支撑臂(32)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臂(32)以该螺杆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的设置在第二螺母(22)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铰接时,支撑板(4)为两个,位于该螺杆同一侧的第一支撑臂(3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均与同一个支撑板(4)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还包括两个端部支架(5),两个端部支架(5)平行间隔设置,每个端部支架(5)上均设置有转动支撑孔,第一螺杆段(11)的一端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5)中的一个端部支架(5)的转动支撑孔内,第二螺杆段(12)的另一端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5)中的另一个端部支架(5)的转动支撑孔内,该螺杆能够相对于端部支架(5)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位于两个端部支架(5)之间,支撑板(4)包括收缩状态和支撑状态,在该收缩状态时,支撑板(4)的内表面与端部支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