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松专利>正文

一种椎间植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283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植骨器,包括套筒、活塞、活塞杆和推拉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前端设有锥形橡胶套,所述锥形橡胶套的大口端与套筒相连接,且所述锥形橡胶套位于套筒内,以利于碎骨粒的接收,所述活塞杆中心插接有二级活塞杆,所述二级活塞杆内端与设在套筒内的二级活塞固定连接,外端与推拉手柄外部的二级推拉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二级活塞的直径大于锥形橡胶套的小口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手术速度快、避免产生二次隐患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植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脊柱椎间植骨器。
技术介绍
脊柱手术进行椎间融合时,需要对椎间隙进行植骨,将局部取出的骨质剪成碎骨粒植入椎间隙内,以便形成椎间的骨性融合。目前多使用尖镊子或者髓核钳子将碎骨粒一粒一粒的植入椎间隙内。这样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1.延长了手术时间,平均植入1个椎间隙大约需要10分钟,使出血量增多,术后恢复时间延长。2.局部出血易造成植入椎间隙内的碎骨粒随着尖镊子或者髓核钳子的推出又出来了,并未植入椎间隙内。3.容易使碎骨粒遗落在椎管内造成脊髓的压迫。4.不能植入需要植骨的部位,结果造成椎间愈合差。5.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才能完成植骨操作,限制了微创技术的发展。经检索,CN204600631公开了一种椎间植骨器,其包括套筒和活塞,所述活塞可以移动的连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包括套筒筒身,所述套筒筒身的前端设有椭圆形开口,所述套筒筒身为渐变式喇叭形结构,所述套筒筒身前端的内镜大于所述套筒筒身后端的内径。其不足是:在填充碎骨时,由于套筒呈喇叭形开口,活塞无法完全将所有的碎骨植入到椎间隙中,并且,还容易使碎骨粒遗落在椎管内造成脊髓的压迫。CN204468349公开了一种脊柱椎间植骨器的技术专利,其虽然将套筒改进成圆柱形,在植入过程中,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对筒状的套筒倾斜一定角度后将套筒内的碎骨植入到椎间隙内,稍不注意,就会使套筒内的碎骨粒洒落,造成不必要的二次医疗隐患,并且,由于椎间隙与相关神经的位置很接近,手术过程中,动作稍大就会使套筒前端的硬端面到触碰周围神经,造成神经的刺痛和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手术速度快、避免产生二次隐患的椎间植骨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间植骨器,包括套筒、活塞、活塞杆和推拉手柄,其特征在于设有锥形橡胶套、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和二级推拉手柄,所述套筒前端设有锥形橡胶套,所述锥形橡胶套的大口端与套筒相连接,且所述锥形橡胶套位于套筒内,以利于碎骨粒的接收,所述活塞杆和推拉手柄中心插接有二级活塞杆,所述二级活塞杆内端与设在套筒内的二级活塞固定连接,外端与推拉手柄外部的二级推拉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二级活塞的直径大于锥形橡胶套的小口直径,以利于对碎骨进行推送,在推拉手柄驱动活塞前移,推送碎骨沿套筒前移,使碎骨推动锥形橡胶套向前反向凸出,当活塞到达套筒前端后,再驱动二级推拉手柄,而二级活塞推动锥形橡胶套内的碎骨粒移出小口端,在推到的同时锥形橡胶套端部与椎间隙接近,避免了套筒前端的硬质面触碰周围神经,造成神经的刺痛和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当二级活塞将碎骨植入到椎间隙内后,二级活塞可带动锥形橡胶套返回到套筒内,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套筒和锥形橡胶套间的内壁上设有止推环,以利于定位活塞的行程,达到操作方便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二级活塞端面上设有压实橡胶面,以利于对植入椎间隙中的碎骨粒进行压实,显著增加碎骨粒与椎间隙的贴合面,大大提高了骨愈合性能。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手术速度快、避免产生二次隐患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套筒1、活塞2、活塞杆3、推拉手柄4、锥形橡胶套5、二级活塞6、二级活塞杆7、二级推拉手柄8、止推环9、压实橡胶面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椎间植骨器,包括套筒1、活塞2、活塞杆3和推拉手柄4,其特征在于设有锥形橡胶套5、二级活塞6、二级活塞杆7和二级推拉手柄8,所述套筒1前端设有锥形橡胶套5,所述锥形橡胶套5的大口端与套筒1相连接,且所述锥形橡胶套5位于套筒内,以利于碎骨粒的接收,所述活塞杆3和推拉手柄4中心插接有二级活塞杆,所述二级活塞杆7内端与设在套筒1内的二级活塞6固定连接,外端与推拉手柄8外部的二级推拉手柄8固定连接,所述二级活塞6的直径大于锥形橡胶套5的小口直径,以利于对碎骨进行推送,在推拉手柄4驱动活塞2前移,推送碎骨沿套筒1前移,使碎骨推动锥形橡胶套5向前反向凸出,当活塞2到达套筒1前端后,再驱动二级推拉手柄8,而二级活塞6推动锥形橡胶套5内的碎骨粒移出小口端,在推到的同时锥形橡胶套5端部与椎间隙接近,避免了套筒1前端的硬质面触碰周围神经,造成神经的刺痛和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当二级活塞将碎骨植入到椎间隙内后,二级活塞6可带动锥形橡胶套5返回到套筒1内,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套筒1和锥形橡胶套5间的内壁上设有止推环9,以利于定位活塞的行程,达到操作方便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二级活塞6端面上设有压实橡胶面10,以利于对植入椎间隙中的碎骨粒进行压实,显著增加碎骨粒与椎间隙的贴合面,大大提高了骨愈合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临床使用时,医生一手持把持套筒1,一手把持推拉手柄4并向后抽拉活塞2,将碎骨粒收集到套筒1内,碎骨粒经锥形橡胶套5滚入套筒1内,再推动推拉手柄4,使活塞2推动将碎骨粒通过本专利技术植入到椎间隙中,在植入过程中,由于锥形橡胶套5的阻隔作用,碎骨粒落入套筒1内后,医生无需担心碎骨粒会掉落,医生将套筒1前端插入椎间隙后1/3部位,推动推拉手柄4,驱动活塞2前移,使活塞2推动碎骨粒前移,进而将锥形橡胶套5推出,使锥形橡胶套5的小口端深入到椎间隙的中部及前部,避免碎骨粒掉落,并能将椎间隙的前部充分的植骨,当活塞2与止推环9相抵触后,再推动二级推拉手柄8,使二级活塞6将锥形橡胶套5内的碎骨粒全部推入到椎间隙的前部,并通过二级活塞6压实椎间隙内的碎骨粒后,再通过二级推拉手柄8回拉,使二级活塞将锥形橡胶套拉回至套筒内。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1.将碎骨粒放入植骨器内,将植骨器放入椎间隙需要植骨的部位,只需推动推拉手柄和二级推拉手柄,即可将碎骨粒植入椎间隙,大约1个椎间隙的植骨时间5-8秒钟,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少了出血量,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2.可以大角度的倾斜或者直立椎间植骨器,再将碎骨粒植入到操作侧的对侧;3.碎骨粒在植入椎间隙之前,可以稳定的存在于椎间植骨器内,不易造成碎骨粒遗落在椎管内造成的神经压迫;4.需要较小的空间即能完成操作,有利于配合微创的手术操作,提高了微创手术的操作成功率;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手术速度快、避免产生二次隐患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椎间植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间植骨器,包括套筒、活塞、活塞杆和推拉手柄,其特征在于设有锥形橡胶套、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和二级推拉手柄,所述套筒前端设有锥形橡胶套,所述锥形橡胶套的大口端与套筒相连接,且所述锥形橡胶套位于套筒内,以利于碎骨粒的接收,所述活塞杆和推拉手柄中心插接有二级活塞杆,所述二级活塞杆内端与设在套筒内的二级活塞固定连接,外端与推拉手柄外部的二级推拉手柄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植骨器,包括套筒、活塞、活塞杆和推拉手柄,其特征在于设有锥形橡胶套、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和二级推拉手柄,所述套筒前端设有锥形橡胶套,所述锥形橡胶套的大口端与套筒相连接,且所述锥形橡胶套位于套筒内,以利于碎骨粒的接收,所述活塞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松吕仁花邵诗泽王龙强刘海军侯海涛王亚楠黄相鹏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付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