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门限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07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门限位器,包括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限位臂支架和限位臂手柄,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一端安装有第一铰轴,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通过限位臂铰轴铰接该第二限位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臂的第二端安装有第二铰轴;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所述限位臂支架;所述限位臂手柄通过第四铰轴铰接在该限位臂支架上,并且该第四铰轴上穿装有用于让该限位臂回位的扭转弹簧,所述第四铰轴垂直于所述第一铰轴;所述限位臂手柄上设置有可伸入第一限位臂与第二限位臂之间的空间的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让侧门停留在设定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侧门突然关闭而对舱内的人员造成伤害,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

A kind of side door limi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门限位器
本技术属于门锁开闭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侧门限位器。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是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目前,大部分工程机械底盘舱室的侧门上的门锁开闭件主要采用转舌锁、天地连杆锁或把手转锁等面板锁来控制让两扇侧门在关闭时候锁紧,工程机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打开舱室上的侧门来进行散热或内部检修,而在左右两扇侧门打开进行底盘散热或内部检修操作时,各扇侧门并不能在需要的位置进行锁止,一旦侧门受到风载、冲击载荷等力作用时,侧门将会突然关闭,从而会对舱内维护保养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门限位器,其能够使侧门打开后在设定位置上进行锁止限位,当侧门关闭时候能够轻松、运动顺畅回收侧门限位器到舱室内,实现侧门无障碍关闭。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侧门限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限位臂支架和限位臂手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一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一限位臂铰接到舱室上的第一铰轴,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通过限位臂铰轴铰接该第二限位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臂的第二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二限位臂铰接到侧门上的第二铰轴,其中,所述侧门通过第三铰轴铰接在所述舱室上,所述第一铰轴、第二铰轴和第三铰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所述限位臂支架;r>所述限位臂手柄通过第四铰轴铰接在该限位臂支架上,并且该第四铰轴上穿装有用于让该限位臂回位的扭转弹簧,所述第四铰轴垂直于所述第一铰轴;所述限位臂手柄上设置有可伸入第一限位臂与第二限位臂之间的空间的限位板。优选地,所述限位板在绕该第四铰轴转动及绕该第一铰轴转动以后可抵靠在该第一限位臂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臂靠近该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与该限位板接触的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臂靠近该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可在该第一限位挡边与该限位板接触的同时也与该限位板进行接触的第二限位挡边。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挡边为在该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设置缺口形成的台阶,所述第二限位挡边为在该第二限位臂的第一端设置缺口形成的台阶。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臂远离该第一限位挡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臂远离该第二限位挡边的一侧设置第四限位挡边,以用于与该第三限位挡边配合来限制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的转动行程。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臂上设置有冷镦孔,所述限位臂支架上设置有冷镦凸台,所述冷镦凸台安装在所述冷镦孔处,从而将限位臂支架固定在该第一限位臂上。优选地,所述第四铰轴为弹性圆柱销。优选地,所述扭转弹簧采用双扭簧结构。优选地,所述限位臂手柄采用PA6材料通过注塑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让限位板进入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之间,从而在第一限位臂与第二限位臂之间形成障碍物来阻挡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进一步的相互靠拢,可以让侧门停留在设定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侧门突然关闭而对舱内的人员造成伤害,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2)本技术通过抬起限位板,可以让限位板绕第二铰轴转动来抵接在第一限位臂上,从而让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实现无障碍转动来关闭侧门,而且本侧门限位器也可以回收在舱室内,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舱室和侧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回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限位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限位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限位臂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限位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扭转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图9所示,一种侧门限位器10,包括第一限位臂1、第二限位臂2、限位臂支架4和限位臂手柄5,其中,所述第一限位臂1的第一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一限位臂1铰接到舱室100上的第一铰轴17,第一限位臂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圆孔11来安装第一铰轴17,所述第一限位臂1的第二端通过限位臂铰轴3铰接该第二限位臂2的第一端,第一限位臂1上设置有第一旋转中心孔12,第二限位臂2上设置有第二旋转中心孔22,限位臂铰轴3穿过该第一旋转中心孔12和第二旋转中心孔22,则第一限位臂1和第二限位臂2可绕着该限位臂铰轴3自由转动,所述第二限位臂2的第二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二限位臂2铰接到侧门101上的第二铰轴9,该第二限位臂2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圆孔21来安装第二铰轴9,其中,所述侧门101通过第三铰轴110铰接在所述舱室100上,所述第一铰轴17、第二铰轴9和第三铰轴110相互平行,则侧门101在打开或关闭时,第一限位臂1绕第一铰轴17转动的同时,第二限位臂2也绕第二铰轴9转动,与此同时,第二限位臂2与第一限位臂1也可绕着该限位臂铰轴3转动,方便侧门101的快速打开或关闭。限位臂铰轴3靠近第二限位臂2的一端采用铆压工艺镦平并且镦平的这一端与第二限位臂2之间设置有定位垫片8,既保证限位臂铰轴3轴向零件的间隙,同时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所述第一限位臂1和第二限位臂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5和第二加强筋25,以用于提高第一限位臂1和第二限位臂2的强度。所述第一限位臂1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所述限位臂支架4;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臂1上设置有冷镦孔16,所述限位臂支架上设置有冷镦凸台41,所述冷镦凸台41安装在所述冷镦孔16处,从而将限位臂支架固定在该第一限位臂1上,第一限位臂1上的冷镦孔16与限位臂支架4上的冷镦凸台41过盈配合,通过冷镦冲压工艺使限位臂支架4与第一限位臂1固连。所述限位臂手柄5通过第四铰轴6铰接在该限位臂支架4上,限位臂支架4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42,限位臂手柄5上设置有手柄安装孔54,第四铰轴6穿过支架安装孔42和手柄安装孔54,优选地,所述第四铰轴6为弹性圆柱销,并且该第四铰轴6上穿装有用于让该限位臂回位的扭转弹簧,所述第四铰轴6垂直于所述第一铰轴17,则限位臂手柄5可绕第四铰轴6转动后又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优选地,为了增加限位臂手柄5操作的扭力,防止复位弹力失效,扭转弹簧7采用双扭簧结构。扭转弹簧7位于限位臂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门限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限位臂支架和限位臂手柄,其中,/n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一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一限位臂铰接到舱室上的第一铰轴,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通过限位臂铰轴铰接该第二限位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臂的第二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二限位臂铰接到侧门上的第二铰轴,其中,所述侧门通过第三铰轴铰接在所述舱室上,所述第一铰轴、第二铰轴和第三铰轴相互平行;/n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所述限位臂支架;/n所述限位臂手柄通过第四铰轴铰接在该限位臂支架上,并且该第四铰轴上穿装有用于让该限位臂回位的扭转弹簧,所述第四铰轴垂直于所述第一铰轴;/n所述限位臂手柄上设置有可伸入第一限位臂与第二限位臂之间的空间的限位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门限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限位臂支架和限位臂手柄,其中,
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一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一限位臂铰接到舱室上的第一铰轴,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通过限位臂铰轴铰接该第二限位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臂的第二端安装有用于将该第二限位臂铰接到侧门上的第二铰轴,其中,所述侧门通过第三铰轴铰接在所述舱室上,所述第一铰轴、第二铰轴和第三铰轴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限位臂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所述限位臂支架;
所述限位臂手柄通过第四铰轴铰接在该限位臂支架上,并且该第四铰轴上穿装有用于让该限位臂回位的扭转弹簧,所述第四铰轴垂直于所述第一铰轴;
所述限位臂手柄上设置有可伸入第一限位臂与第二限位臂之间的空间的限位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门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在绕该第四铰轴转动及绕该第一铰轴转动以后可抵靠在该第一限位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门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臂靠近该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与该限位板接触的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臂靠近该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可在该第一限位挡边与该限位板接触的同时也与该限位板进行接触的第二限位挡边。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红石碧峰邓之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