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99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钢板母平台的端部与钢框底座的端部相铰接,使得钢板母平台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钢板母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钢板子平台至少部分位于滑槽结构内,使得钢板子平台能够沿钢板母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钢板母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钢板子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解决了传统的坡道设备存在搭拆不便、易滑移,且长度和高度难以调节、自重大等问题。

A modular assembling adjustable r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
本技术涉及建设施工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
技术介绍
现如今建筑施工现场的工具式、标准化设施受到了越来越多施工单位采用,安全标准化建设被各大施工单位放在首位。然而,在住宅楼项目中,地下室顶板与塔楼一层存在300mm-800mm不等的高差,而且还伴有“加腋”斜坡构造。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通常使用扣件式钢管支架配合模板来搭设坡道进行人员上下和斗车材料运输。这种坡道虽然能满足人员上下和斗车材料运输,但仍然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搭拆起来消耗工时较长,移动时又需重新搭拆,不宜周转;而顶部和底部节点固定不牢,易发生滑移。另外,市面上其他的定型化坡道因坡长难以调节,往往不适用于有高低差“加腋”斜坡构造。另外坡道多为整体设施,自重大,不适应转运和人工安装,必须借助起吊设备。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周转多次使用、降低自重、便于搬运与人工拼装且坡道长度和高度均可以调节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解决了传统的坡道设备存在搭拆不便、易滑移,且长度和高度难以调节、自重大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其中,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所述钢板母平台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钢板母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连接杆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所述高度固定钢管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形成一定角度。优选地,所述钢框底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卡合槽,转动所述钢板母平台能够使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内。优选地,所述钢框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齿槽,所述弧形齿槽沿所述钢框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高度固定钢管至少部分卡合于所述弧形齿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插孔的数量不少于3组,多组所述第二插孔沿所述钢板子平台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插槽,多个所述贯穿插槽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两侧的所述贯穿插槽内分别插接有销钉,两个所述销钉将多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相互夹紧。优选地,所述销钉呈倒直角梯形状。优选地,所述钢板子平台中远离所述钢板母平台的一端还铰接有翻板。优选地,所述钢板母平台和/或所述钢板子平台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镂空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所述钢板母平台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钢板母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连接杆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所述高度固定钢管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在使用时,将每个拼装坡道机构中的钢框底座和钢板母平台形成一定角度,将高度固定钢管放置在钢框底座和钢板母平台之间以将两者支撑起,根据需要将钢板子平台从钢板母平台的滑槽结构内抽出,将连接杆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完成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搭建;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可根据出入口宽度需要并排若干拼装坡道机构,相较于钢管模板搭设坡道,本技术可多次周转使用,省人工节材,且支设收起方便,可人工操作,不占用大型起吊设备,坡道长度与高度可根据工程特点随意调整,适用性强。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结构图;图2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中钢框底座的结构图;图3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侧视图;图4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中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的剖视图;图5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中销钉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框底座2-钢板母平台3-钢板子平台4-翻板5-连接杆6-销钉7-高度固定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长度方向”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1、钢板母平台2和钢板子平台3;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1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3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长度方向滑动(如图4所述,钢板母平台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下翻卷,使得钢板母平台2的底面形成有滑槽结构,钢板子平台3可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3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长度);所述钢板母平台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3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连接杆5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7,所述高度固定钢管7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n其中,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1)、钢板母平台(2)和钢板子平台(3);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1)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底面设置为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3)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钢板母平台(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3)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n连接杆(5)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n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7),所述高度固定钢管(7)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
其中,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1)、钢板母平台(2)和钢板子平台(3);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1)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底面设置为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3)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钢板母平台(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3)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
连接杆(5)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
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7),所述高度固定钢管(7)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底座(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卡合槽,转动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使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龑胡海郭海俊孔宪勇陈瑶郑年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