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安全楼梯,通过设置两组支撑机构,并将两组支撑机构的顶端通过钢丝网相连接,能够将安全楼梯的顶端遮挡住,进而能够避免重物从顶端落下,容易伤害到基坑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在支撑机构内设置若干个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台,并使相邻的支撑台之间通过伸缩架相连接,使得支撑台的外侧被遮挡住,进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在支撑台上行走的安全性;通过将楼梯本体设置成可升降状态,能够先将楼梯本体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机构中的支撑台上,然后再设置液压缸和气缸,能够通过液压缸工作带动支撑台向上移动,在通过气缸工作,带动连接板下移到支撑台上,并通过螺栓相连接,能够通过气缸和液压缸起到支撑作用。
A safe staircase for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安全楼梯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梯,具体是一种基坑安全楼梯。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由于基坑的深度较深,想要下到坑内,需要通过楼梯进入。传统的基坑一般上到地面采用钢管搭设的楼梯,没有其他任何防护,现在采用定型防护楼梯,周边定型制作,采用角钢围护起来,上部也有围护,可以有效避免上下通道中由于高空坠物而导致的打击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安全楼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安全楼梯,包括两组对称的支撑机构和两组支撑机构之间连接的楼梯本体,该支撑机构均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台,相邻的支撑台之间均通过一个液压缸和四个气缸相连接,所述液压缸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的上端面的正中间,四个气缸分别安装在位于上方的支撑台的下端面的四角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在位于其上方的支撑台的下端面,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均固定有连接板,所有的连接板均通过螺栓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的上端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楼梯本体为升降式楼梯,所述楼梯本体均包括一号固定板和二号固定板,所述一号固定板和二号固定板的上端面均对称固定有固定柱,所述一号固定板和二号固定板上相对应的固定柱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两个一号连接杆,且两个一号连接杆分别设置在固定柱的上下端,同一侧的两个一号连接杆之间等距离活动连接有若干个二号连接杆,且两侧的位于底端的一号连接杆之间等距离连接有若干个踏板;所述一号固定板和二号固定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两组支撑机构的支撑台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和踏板均为花纹钢板制作而成;所述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均为10#槽钢制作而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支撑机构中位于顶端的支撑台通过钢丝网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同一组支撑机构中相邻的支撑台的外壁上均通过伸缩架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两组支撑机构,并将两组支撑机构的顶端通过钢丝网相连接,能够将安全楼梯的顶端遮挡住,进而能够避免重物从顶端落下,容易伤害到基坑内的工作人员;2、通过在支撑机构内设置若干个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台,并使相邻的支撑台之间通过伸缩架相连接,使得支撑台的外侧被遮挡住,进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在支撑台上行走的安全性;3、通过将楼梯本体设置成可升降状态,能够先将楼梯本体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机构中的支撑台上,然后再设置液压缸和气缸,能够通过液压缸工作带动支撑台向上移动,在通过气缸工作,带动连接板下移到支撑台上,并通过螺栓相连接,能够通过气缸和液压缸起到支撑作用,进而能够使支撑台固定稳定,同时,该基坑安全楼梯的安装也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坑安全楼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坑安全楼梯的楼梯本体安装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坑安全楼梯的伸缩架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坑安全楼梯的楼梯本体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坑安全楼梯,包括两组对称的支撑机构和两组支撑机构之间连接的楼梯本体4,该支撑机构均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台1,相邻的支撑台1之间均通过一个液压缸2和四个气缸3相连接,液压缸2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1的上端面的正中间,四个气缸3分别安装在位于上方的支撑台1的下端面的四角处,液压缸2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在位于其上方的支撑台1的下端面,气缸3的活塞杆的末端均固定有连接板5,所有的连接板5均通过螺栓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1的上端面;能够通过液压缸2和气缸3工作,带动上方的支撑台1上升,进而改变两个支撑台1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通过该种方式将支撑台1设置在基坑内,使得该种安装方式较为简单,还方便后续拆卸工作的进行,另外,液压缸2和气缸3的设置,能够稳定支撑台1,进而使得该装置的安装较为稳固,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请参阅图1和图4,楼梯本体4为升降式楼梯,楼梯本体4均包括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的上端面均对称固定有固定柱10,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上相对应的固定柱10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两个一号连接杆11,且两个一号连接杆11分别设置在固定柱10的上下端,同一侧的两个一号连接杆11之间等距离活动连接有若干个二号连接杆12,且两侧的位于底端的一号连接杆11之间等距离连接有若干个踏板13;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两组支撑机构的支撑台1上;一号固定板8、二号固定板9和踏板13均为花纹钢板制作而成;一号连接杆11和二号连接杆12均为10#槽钢制作而成;能够将楼梯本体4的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机构中的支撑台1上,然后再通过液压缸2和气缸3工作,改变两个支撑台1的高度,从而能够将楼梯本体4伸展开,进而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该楼梯本体4进入到基坑的底端。请参阅图1和图3,两组支撑机构中位于顶端的支撑台1通过钢丝网6相连接;同一组支撑机构中相邻的支撑台1的外壁上均通过伸缩架7相连接;能够将该支撑机构的外侧均遮挡住,从而能够增加该支撑机构的安全性能,进而能够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工作原理:先将支撑机构底端的支撑台1安装在基坑的底端,将楼梯本体4的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机构中交错的支撑台1上,然后再将液压缸2和气缸3开启,使得液压缸2工作,带动其顶端的支撑台1上升,气缸3工作带动连接板5向下移动,使得连接板5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台1上,使得气缸3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能够带动楼梯本体4伸展开,同时,支撑台1上升时,能够带动伸缩架7伸展,能够将支撑台1的外侧均遮挡住,进而能够增加工作人员在支撑台1上行走的安全性;位于支撑机构顶端的支撑台1通过钢丝网6相连接,能够通过钢丝网6对楼梯本体4的顶端起到遮挡作用,进而使工作人员在楼梯本体4上行走时,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安全楼梯,包括两组对称的支撑机构和两组支撑机构之间连接的楼梯本体(4),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机构均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台(1),相邻的支撑台(1)之间均通过一个液压缸(2)和四个气缸(3)相连接,所述液压缸(2)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1)的上端面的正中间,四个气缸(3)分别安装在位于上方的支撑台(1)的下端面的四角处,所述液压缸(2)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在位于其上方的支撑台(1)的下端面,所述气缸(3)的活塞杆的末端均固定有连接板(5),所有的连接板(5)均通过螺栓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1)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安全楼梯,包括两组对称的支撑机构和两组支撑机构之间连接的楼梯本体(4),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机构均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台(1),相邻的支撑台(1)之间均通过一个液压缸(2)和四个气缸(3)相连接,所述液压缸(2)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1)的上端面的正中间,四个气缸(3)分别安装在位于上方的支撑台(1)的下端面的四角处,所述液压缸(2)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在位于其上方的支撑台(1)的下端面,所述气缸(3)的活塞杆的末端均固定有连接板(5),所有的连接板(5)均通过螺栓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支撑台(1)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安全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本体(4)为升降式楼梯,所述楼梯本体(4)均包括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所述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的上端面均对称固定有固定柱(10),所述一号固定板(8)和二号固定板(9)上相对应的固定柱(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闯,郑守平,陈稳德,彭建良,吉登松,邓志峰,邓锋,李杰,赖宛君,胡丛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华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云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