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611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具体涉及捕捉器的技术领域。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包括漏斗,所述漏斗上尺寸大的一侧设有多个卡刺,所述漏斗上尺寸小的一侧设有倒刺和网袋,多个所述倒刺的尖锐部均朝向网袋内,多个所述倒刺围合形成一个供弹涂鱼通过的入口,所述网袋包覆在倒刺外,所述网袋的网眼尺寸小于弹涂鱼的体宽。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的弹涂鱼捕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人们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便于直接观察是否有渔获,可用于弹涂鱼的自动捕捉。

A kind of bayonet catch device for sna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
本技术涉及捕捉器的
,特别涉及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弹涂鱼,别称跳跳鱼、花跳,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虾虎鱼科(Gobiidae),在海边红树林和河口滩涂等处较为常见,分布于非洲西岸、印度——太平洋暖水区及新赫布里底群岛一带,不见于美洲,有4属20余种。我国有2属6种,弹涂鱼属有银线弹涂鱼(P.argentilineatus)、大鳍弹涂鱼(P.magnuspinnatus)、弹涂鱼(P.modestus)和大弹涂鱼(B.pectinirostris)等4种;青弹涂鱼属有大青弹涂鱼(S.gigas)和青弹涂鱼(S.histophorus)2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弹涂鱼肉味鲜美,是人们较为理想的动物蛋白源,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海水经济鱼类,作为特色水产经济品种,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对于弹涂鱼的捕捉,传统的方式是人们手持带手柄的网在退潮后的滩涂上进行捕捉,或设置竹筒等简易陷阱,此类方法虽然能捕捉到弹涂鱼,但是手抄网劳动强度偏大,捕捉效率低下,竹筒等装置不能直接观察是否已有渔获,不能有针对性回收和调整工具,增大了捕捉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弹涂鱼捕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人们劳动强度大、捕捉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包括漏斗,所述漏斗上尺寸大的一侧设有多个卡刺,所述漏斗上尺寸小的一侧设有倒刺和网袋,多个所述倒刺的尖锐部均朝向网袋内,多个所述倒刺围合形成一个供弹涂鱼通过的入口,所述网袋包覆在倒刺外,所述网袋的网眼尺寸小于弹涂鱼的体宽。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采用本装置来捕捉弹涂鱼时,先通过卡刺将本装置插入弹涂鱼的洞口处,使得本装置上倒刺一侧的漏斗口与弹涂鱼的洞口密封连接在一起,当弹涂鱼从洞内出来后,弹涂鱼倒刺所围合成的入口,由于倒刺的尖锐部朝向洞口内,故当弹涂鱼能通过入口顺利进入网袋内。在弹涂鱼进入网袋后,由于网袋的网眼尺寸小于弹涂鱼的体宽,故使得弹涂鱼不能从网袋内逃脱;当弹涂鱼往会其洞口移动时,由于倒刺的尖锐部朝向网袋了,使得弹涂鱼产生刺痛感会留在网袋内。进一步的,所述漏斗上还设有提手。通过提手便于回收本装置。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直接放置在弹涂鱼洞口,设置简单,提高了弹涂鱼的捕捉效率,并大大的降低捕捉人员的劳动强度;2、本装置在捕捉收集弹涂鱼时,借助倒刺还能防止弹涂鱼逃走,增强了本装置的实用性;3、本装置能直接观察网袋里是否有渔获,可选择性回收有收获的装置重新投放,提升了装置的使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漏斗1、卡刺2、倒刺3、网袋4、提手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包括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漏斗1,漏斗1采用梯形设计,漏斗1底部的任意三边的中心处均焊接有卡刺2,卡刺2是由不锈钢制成钢锥,并且卡刺2的底部采用尖锥形状,漏斗1的顶部设有倒刺3和网袋4,多个倒刺3倾斜的粘附在漏斗1口左右两侧的侧壁上,所有倒刺3的尖锐部均朝向网袋4内,并且所有倒刺3将漏斗1顶部的漏斗1口围合形成的一个供弹涂鱼通过的入口,借助倒刺3能避免弹涂鱼从网袋4内回逃至其洞中的情况,增强了本装置的捕捉效率。网袋4包覆在倒刺3外,且网袋4粘附在漏斗1顶部的漏斗1口外壁上,网袋4上网眼的尺寸小于弹涂鱼的体宽,从而能避免弹涂鱼从网袋4内逃脱的情况。漏斗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粘附有提手5,提手5采用“几”字形设计,通过提手5便于人们携带本装置,增加了本装置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在捕捉弹涂鱼时,首先将卡刺2插入弹涂鱼的洞口处,使得漏斗1与弹涂鱼的洞口相连通。当弹涂鱼从洞口出来进入漏斗1后,弹涂鱼在倒刺3的引导下从所有倒刺3围合成的入口进入网袋4内,由于倒刺3的尖锐部均朝向网袋4内,使得弹涂鱼在进入网袋4时不会被倒刺3所干涉,在弹涂鱼进入网袋4后,由于网袋4的网眼尺寸小于弹涂鱼的体宽,避免了弹涂鱼从网袋4中逃走的情况,而网袋4的网眼又能使得网袋4能外连通,为弹涂鱼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水和食物,从而提高了弹涂鱼的存活机率,并且能让捕捉人员直观的查看网袋4内是否有渔获,使得捕捉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回收本装置或是调整本装置的放置位置,降低了捕捉人员的劳动强度。当弹涂鱼从网袋4内往回移动时,因倒刺3的尖锐部朝向网袋4内,使得弹涂鱼在进过倒刺3区域时,弹涂鱼的身体触碰倒刺3而产生刺痛感,从而使得弹涂鱼滞留在网袋4内,实现了对弹涂鱼的自动捕捉和收集。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所述漏斗上尺寸大的一侧设有多个卡刺,所述漏斗上尺寸小的一侧设有倒刺和网袋,多个所述倒刺的尖锐部均朝向网袋内,多个所述倒刺围合形成一个供弹涂鱼通过的入口,所述网袋包覆在倒刺外,所述网袋的网眼尺寸小于弹涂鱼的体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口式弹涂鱼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所述漏斗上尺寸大的一侧设有多个卡刺,所述漏斗上尺寸小的一侧设有倒刺和网袋,多个所述倒刺的尖锐部均朝向网袋内,多个所述倒刺围合形成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围陈傅晓王荣霞柯宏基王永波樊佳伟刘龙龙罗鸣符书源刘金叶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