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甲膜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59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1
公开了一种环甲膜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外套管,所述穿刺针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进一步具有结构内层和抗菌表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穿刺针本体上形成特定组成的抗菌表面层从而赋予环甲膜穿刺针较佳抗菌作用;尤其是针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抗菌作用。

Cricothyroid punctur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甲膜穿刺针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甲膜穿刺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环甲膜穿刺术的环甲膜穿刺针。
技术介绍
环甲膜位于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为圆锥形有弹性的纤维结缔组织膜,是喉弹性膜前部弹性圆锥的一部分。喉弹性膜位于喉腔黏膜的深面,属于含有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膜,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称方形膜,下部称弹性圆锥,弹性圆锥由甲状软骨角内面下份开始,呈扇形向下附着于环状软骨上缘的内侧。弹性圆锥的前中部附着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称为环甲膜,其中央增厚的部分称环甲中韧带,在进行环甲膜切开术或穿刺术时,主要切开环甲膜及环甲中韧带。环甲膜穿刺术或切开术,是耳鼻喉科常用的一种急救技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在急性喉梗阻时,它可以及时建立人工呼吸通道,并通过此通道进行给氧、吸痰、或气管内治疗性用药等。然而,由于临床上没有专门的穿刺器械,以往报道多用粗针头进行穿刺,穿刺后无法进行固定及长期保留,穿刺和留置深度不易控制,容易损伤气管后壁及食管前壁。此外,需要耳鼻咽喉专科医生实施操作,临床一线抢救病人时易延误抢救时机,所以临床应用较为受限。更为关键的是,穿刺针作为全金属制品,又属于侵入性治疗手段,如果消毒措施不到位、治疗环境不洁净,抑或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存在病菌传播引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中国专利申请CN107582206A公开了一种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内层为医用不锈钢或医用合金材料制成,表面包裹新型抗菌膜与聚乙烯-醋酸乙烯酯膜复合膜,该抗菌复合膜在每次使用时重新替换,该抗菌复合膜虽然在每次使用时更换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内层结构与表面之间仍然容易残留细菌。因而,除了医院通常采用的常规临床器械消毒流程和包裹抗菌复合膜之外,亟需从穿刺针装置本身的改进赋予其抗菌性能,这种穿刺针装置在消毒时简便快捷,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满足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甲膜穿刺术的环甲膜穿刺针。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甲膜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两端均具有开口,并且由固定翼分为前后两部分,所述穿刺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杆,并且,所述穿刺针本体可穿过所述外套管前端开口,并且使所述针尖突出于所述前端开口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进一步具有结构内层和抗菌表面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本体的长度为24-36cm。优选地,所述穿刺针本体的长度为26-34c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的长度为2-6cm。优选地,所述针尖的长度为3-5c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的直径为2.5-4.5cm。优选地,所述针杆的直径为3-4c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选自不锈钢材料。优选地,所述金属材料选自440C不锈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表面层含有铜。优选地,所述抗菌表面层含有≥2.7wt%的铜;更优选地,所述抗菌表面层含有2.7-3.3wt%的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表面层进一步含有镨。优选地,所述抗菌表面层含有0.22-0.26wt%的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表面层的厚度为15-20μm。优选地,所述抗菌表面层的厚度为16-19μ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表面层通过双辉渗镀法得到;其中,源极材料选自铜镨合金。优选地,源极材料选自铜与镨质量比为8:2的铜镨合金。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辉渗镀法的工艺参数为:Ar气压为30Pa;源极电压为950V;阴极电压为450V;阴极板距为15mm;保温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3.5-6.5h。优选地,所述双辉渗镀法的工艺参数为:Ar气压为30Pa;源极电压为950V;阴极电压为450V;阴极板距为15mm;保温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4-6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从穿刺针装置本身的改进赋予其抗菌性能,这种穿刺针装置在消毒时简便快捷,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满足临床需要。不希望局限于任何理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穿刺针本体上形成特定组成的抗菌表面层从而赋予环甲膜穿刺针较佳抗菌作用;尤其是针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抗菌作用(抗菌率≥99%)。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仅仅是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非限制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环甲膜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两端均具有开口,并且由固定翼分为前后两部分,所述穿刺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杆,并且,所述穿刺针本体可穿过所述外套管前端开口,并且使所述针尖突出于所述前端开口之外;所述穿刺针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进一步具有结构内层和抗菌表面层。所述穿刺针本体的长度为30cm;所述针尖的长度为4cm;所述针杆的直径为3.5cm;所述金属材料选自440C不锈钢。所述抗菌表面层含有2.7wt%的铜以及0.22wt%的镨。所述抗菌表面层的厚度为16μm。所述抗菌表面层通过双辉渗镀法得到;其中,源极材料选自铜与镨质量比为8:2的铜镨合金。所述双辉渗镀法的工艺参数为:Ar气压为30Pa;源极电压为950V;阴极电压为450V;阴极板距为15mm;保温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4h。实施例2一种环甲膜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两端均具有开口,并且由固定翼分为前后两部分,所述穿刺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杆,并且,所述穿刺针本体可穿过所述外套管前端开口,并且使所述针尖突出于所述前端开口之外;所述穿刺针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进一步具有结构内层和抗菌表面层。所述穿刺针本体的长度为30cm;所述针尖的长度为4cm;所述针杆的直径为3.5cm;所述金属材料选自440C不锈钢。所述抗菌表面层含有3.3wt%的铜以及0.26wt%的镨。所述抗菌表面层的厚度为19μm。所述抗菌表面层通过双辉渗镀法得到;其中,源极材料选自铜与镨质量比为8:2的铜镨合金。所述双辉渗镀法的工艺参数为:Ar气压为30Pa;源极电压为950V;阴极电压为450V;阴极板距为15mm;保温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6h。比较例1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但保温时间为2h。所得抗菌表面层含有2.3wt%的铜以及0.17wt%的镨;厚度为13μm。比较例2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但保温时间为10h。所得抗菌表面层含有3.9wt%的铜以及0.33wt%的镨;厚度为24μm。抗菌性能测试抗菌性能试验按照标准抗菌实验方法进行,所用试验菌液为浓度(5.0-10.0)×105cfu/ml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甲膜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两端均具有开口,并且由固定翼分为前后两部分,所述穿刺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杆,并且,所述穿刺针本体可穿过所述外套管前端开口,并且使所述针尖突出于所述前端开口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进一步具有结构内层和抗菌表面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甲膜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两端均具有开口,并且由固定翼分为前后两部分,所述穿刺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杆,并且,所述穿刺针本体可穿过所述外套管前端开口,并且使所述针尖突出于所述前端开口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进一步具有结构内层和抗菌表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本体的长度为24-3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的长度为2-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的直径为2.5-4.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甲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菲黎檀实宋海楠杨健陈威刘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