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57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包括依次套接的型钢活动边梁、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固定边梁,所述型钢活动边梁临近梁端的一侧与跨缝组件连接,所述型钢固定边梁的一端固定在梁体顶面上;所述S型钢变位组件的底部以滑动组件为支撑,并以其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活动边梁的运动响应跨缝组件传来的梁端变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S型钢变位组件,不仅简化了伸缩缝变位组件的结构和组成,并且简化了伸缩缝其他相关结构;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S型钢变位组件,伸缩缝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均得以提高,使用时安装、检测、维修和更换的条件更好。

A kind of S-shaped steel displacement component used in series distributed displacement expansion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
技术介绍
伸缩缝是桥梁主梁上的关键结构之一,主要型式有橡胶伸缩缝、型钢伸缩缝、模数式型钢伸缩缝、梳形板伸缩缝、无缝伸缩缝等。目前常用的伸缩缝,往往在一个整体结构上同时实现跨缝、伸缩、竖向转动、平面转动、平面摆动等多项功能,各项功能相互制约,单一功能大为降低,结构构造十分复杂,组件疲劳及磨损严重,表现为伸缩缝病害多发,养护频繁。为此,本案申请人在2017年08月10日提交了名为“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专利技术专利,其首次实现了伸缩缝的跨缝功能和伸缩功能的分解,工作方式明确,伸缩缝受梁端竖向转动影响小,伸缩功能发挥可靠,功能稳定,安全耐久。但是这一创新型结构还存在诸多技术上的空白,而如何开发系列化的组件以扩大技术的适应性,即为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包括依次套接的型钢活动边梁、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固定边梁,所述型钢活动边梁临近梁端的一侧与跨缝组件连接,所述型钢固定边梁的一端固定在梁体顶面上;所述S型钢变位组件的底部以滑动组件为支撑,并以其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活动边梁的运动响应跨缝组件传来的梁端变位。优选的,所述的S型钢变位组件还包括:变位控制连杆,其设置在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活动边梁的底部,用于控制二者之间距离的均匀变化。优选的,单根S型钢活动中梁和单根型钢活动边梁提供的伸缩空间均为8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S型钢变位组件,不仅简化了伸缩缝变位组件的结构和组成,并且简化了伸缩缝其他相关结构;通过采用本技术提供的S型钢变位组件,伸缩缝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均得以提高,使用时安装、检测、维修和更换的条件更好。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S型钢变位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S型钢变位组件的仰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S型钢活动中梁,2-型钢活动边梁,3-型钢固定边梁,4-变位控制连杆,5-跨缝组件,6-滑动组件,7-梁体,701-第一梁体,702-第二梁体,8-梁端,9-桥面铺装层,1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其包括依次套接的型钢活动边梁2、S型钢活动中梁1和型钢固定边梁3,所述型钢活动边梁2临近梁端8的一侧与跨缝组件5连接,所述型钢固定边梁3的一端固定在梁体7顶面上;所述S型钢变位组件的底部以滑动组件6为支撑,并以其S型钢活动中梁1和型钢活动边梁2的运动响应跨缝组件5传来的梁端变位。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为本技术中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结构示意图,两梁体7平行间隔布置形成梁缝,梁体7上设有桥面铺装层9。两梁体7的梁端8相对且在梁缝上横跨有跨缝组件5,所述跨缝组件5的一侧与第一梁体70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设置在第二梁体702上的S型钢变位组件相连,具体的,与S型钢变位组件临近梁端8的型钢活动边梁相连。本技术中,S型钢活动中梁1、型钢活动边梁2、型钢固定边梁3彼此套装、咬合,形成一组链式结构,且每根型钢的凹槽10均兼有防尘、防水功能。通过本技术提供的该S型钢变位组件,取消了伸缩缝变位组件用于防尘、防水的橡胶密封带,简化了型钢结构。伸缩缝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均得以提高,使用时安装、检测、维修和更换的条件更好。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S型钢变位组件还包括变位控制连杆4,所述的变位控制连杆4设置在S型钢活动中梁1和型钢活动边梁2的底部,用于控制二者之间距离的均匀变化。具体的,该变位控制连杆4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伸缩门的伸缩门体结构相同,通过将相邻节段的铰接轴依次固定在S型钢活动中梁1和型钢活动边梁2的底部,实现其在运动过程中距离的均匀变化。本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本技术提供的S型钢变位组件,根据所设计伸缩缝的伸缩量的大小来选择S型钢活动中梁1的数量,具体的,本技术中,单根S型钢活动中梁1和单根型钢活动边梁2提供的伸缩空间均为80mm。以设计伸缩缝的伸缩量为240mm,可选择两根S型钢活动中梁1和一根型钢活动边梁2彼此套装、咬合,形成兼有防尘、防水功能的一组链式结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套接的型钢活动边梁、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固定边梁,所述型钢活动边梁临近梁端的一侧与跨缝组件连接,所述型钢固定边梁的一端固定在梁体顶面上;/n所述S型钢变位组件的底部以滑动组件为支撑,并以其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活动边梁的运动响应跨缝组件传来的梁端变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的S型钢变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套接的型钢活动边梁、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固定边梁,所述型钢活动边梁临近梁端的一侧与跨缝组件连接,所述型钢固定边梁的一端固定在梁体顶面上;
所述S型钢变位组件的底部以滑动组件为支撑,并以其S型钢活动中梁和型钢活动边梁的运动响应跨缝组件传来的梁端变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凯胡可潘家升陈维平曹皓魏民陈发根吴建民马祖桥曹光伦李润清邓陈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