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322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散热板、吸液芯结构以及发热器件,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收容腔和散热口;散热板安装于收容腔内,将收容腔隔离成连通散热口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发热器件的第二腔室,散热板内设有填充有工质的真空腔,吸液芯结构设置于真空腔内,且吸液芯结构与第一腔室之间的距离小于吸液芯结构与第二腔室之间的距离;在装置主体内设置散热板,隔离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再利用散热板内的吸液芯结构以及工质,在工质受热后在吸液芯结构的作用下往第一腔室方向进行散热,散热后的工质重新靠近第二腔室吸收热量,往返如此,从而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

A radiating device of RF remot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射频拉远单元(RadioRemoteUnitRRU)装置可处理无线射频信号及数字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运算,射频拉远单元在处理大量的信号转换运算时,内部电子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无法将热量合理散发,将影响RUU的正常工作,降低RRU的使用寿命。传统RRU的散热方式以自然冷却为主,通过在RRU装置主体设置散热齿等部件来强化换热,但必须留有一定散热空间才能保证散热效果,散热能力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能够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散热板、吸液芯结构以及发热器件;所述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收容腔和散热口;所述散热板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将所述收容腔隔离成连通所述散热口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发热器件的第二腔室,所述散热板内设有填充有工质的真空腔;所述吸液芯结构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内,且所述吸液芯结构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吸液芯结构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包括:底板以及盖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上相对所述盖板的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底板的第一平面上开设有内凹槽,且所述内凹槽内设置有所述吸液芯结构;所述盖板密封盖设于所述内凹槽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的对立面为第二平面;所述底板的第二平面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内设有连通所述内凹槽的凹腔,且所述凹腔内设有所述吸液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呈阵列分布,且相邻的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口为两个,其中一所述散热口设于所述装置主体顶部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另一所述散热口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底部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抽风器;所述抽风器固定于一所述散热口上。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设于所述抽风器外且与所述装置主体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抽风器为贯流风机。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盖设配合的第二壳体。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器件紧贴所述散热板。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内设置散热板将装置主体内隔离成散热用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发热器件的第二腔室,再利用散热板内的吸液芯结构以及工质,在液态的工质因第二腔室内的热量影响而转变为气态时,转换后的气态的工质则在吸液芯结构的作用下往第一腔室方向靠近,并与连通有散热孔的第一腔室实现换热降温,降温后重新转换为液态的工质,循环将第二腔室内的热量换走,从而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的散热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1-1、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2、发热器件;3、散热板;3-1、底板;3-2、盖板;4、抽风器;5、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装置主体1、散热板3、吸液芯结构(图中未示)以及发热器件2,装置主体1内设有收容腔,装置主体1上开设有收容腔和散热口,散热板3安装于收容腔内,将收容腔隔离成连通散热口的第一腔室(图中未示)以及用于安装发热器件2的第二腔室(图中未示),散热板3内设有填充有工质的真空腔,吸液芯结构设置于真空腔内,且吸液芯结构与第一腔室之间的距离小于吸液芯结构与第二腔室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吸液芯结构可以为常规的铜粉烧结结构,而工质为液态的工质,能够受热蒸发,冷却冷凝,其中吸液芯结构以及工质的种类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相应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1内设置散热板3将装置主体1内隔离成散热用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发热器件2的第二腔室,再利用散热板3内的吸液芯结构以及工质,在液态的工质因第二腔室内的热量影响而转变为气态时,转换后的气态的工质则在吸液芯结构的作用下往第一腔室方向靠近,并与连通有散热孔的第一腔室实现换热降温,降温后重新转换为液态的工质,循环将第二腔室内的热量换走,从而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散热板3、吸液芯结构以及发热器件2,装置主体1内设有收容腔,装置主体1上开设有收容腔和散热口,散热板3安装于收容腔内,将收容腔隔离成连通散热口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发热器件2的第二腔室,散热板3内设有填充有工质的真空腔,吸液芯结构设置于真空腔内,且吸液芯结构与第一腔室之间的距离小于吸液芯结构与第二腔室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参阅图2以及图3,针对散热板3自身的结构设计可以如下,散热板3包括底板3-1以及盖板3-2,且底板上相对盖板的面为第一平面,底板的第一平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散热板、吸液芯结构以及发热器件;/n所述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收容腔和散热口;/n所述散热板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将所述收容腔隔离成连通所述散热口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发热器件的第二腔室,所述散热板内设有填充有工质的真空腔;/n所述吸液芯结构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内,且所述吸液芯结构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吸液芯结构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散热板、吸液芯结构以及发热器件;
所述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收容腔和散热口;
所述散热板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将所述收容腔隔离成连通所述散热口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发热器件的第二腔室,所述散热板内设有填充有工质的真空腔;
所述吸液芯结构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内,且所述吸液芯结构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吸液芯结构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包括:底板以及盖板;
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上相对所述盖板的面为第一平面;
所述底板的第一平面上开设有内凹槽,且所述内凹槽内设置有所述吸液芯结构;
所述盖板密封盖设于所述内凹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对立面为第二平面;
所述底板的第二平面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内设有连通所述内凹槽的凹腔,且所述凹腔内设有所述吸液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鑫赵雨亭黄浩东杨淇钧蔡浩基王长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