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76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率放大电路,能够与电源电压的控制方式无关地根据动作状况连接适当的电容,能够使各个电容的耐压降低。功率放大电路具备:放大器,将RF信号进行放大;以及旁路电容部,与用于向放大器供给电源电压的电源端子连接,旁路电容部具备:第1电容器,一端与电源供给路径连接;第2电容器,一端与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接地侧连接;以及第1开关电路,一端与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以及第2电容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且对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的连接进行切换。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放大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在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中,使用了将向基站发送的RF(RadioFrequency,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电路。为了使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提高,已知一种根据RF信号的等级来动态地控制电源电压的ET(EnvelopeTracking,包络线跟踪)控制。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功率放大电路,具有:包络线跟踪器,基于RF信号的包络线来控制电源电压;多个放大器,从包络线跟踪器供给电源电压;以及旁路电容器,一端连接在包络线跟踪器与各放大器之间,另一端被接地,能够通过开关进行接通/断开切换。在该功率放大电路中,通过用开关来切断与未使用的放大器连接的旁路电容器,从而使包络线跟踪器的电容性负载减少,使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提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598950号说明书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通过开关的接通/断开,由各个电容的合成电容来决定电容值。因此,在电源电压高的情况下,需要由一个电容来确保耐压,因此不得不提高耐压。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换适合ET控制的去耦电容和适合APT控制的去耦电容,并且与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使电容元件的耐压降低的功率放大电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双极晶体管,将RF信号进行放大;以及旁路电容部,连接在与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端连接的电源端子和集电极端之间,旁路电容部包含第1电容器、第2电容器以及第1开关电路,第1电容器的一端与电源端子连接,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第2电容器的一端和第1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第1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第1开关电路通过切换接通和断开来切换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的连接/不连接。根据该方式,通过根据电源电压的控制方式使旁路电容部的电容值变化,从而能够根据动作状况连接适当的电容,能够使各个电容的耐压降低。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与电源电压的控制方式无关地根据动作状况连接适当的电容,能够使各个电容的耐压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A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100A的APT控制模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100A的ET控制模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A-1的概要结构图。图5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B的概要结构图。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B-1的概要结构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B-2的概要结构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B-3的概要结构图。图9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C的概要结构图。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C-1的概要结构图。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C-2的概要结构图。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C-3的概要结构图。图13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C-4的概要结构图。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C-5的概要结构图。图15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D的概要结构图。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D-1的概要结构图。图17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D-2的概要结构图。图18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E的概要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A~D…功率放大电路,110…控制IC,C1~C5…电容器,SW1、SW2、SW3…开关,PA1、PA2…功率放大器,Vcc、Vcc1、Vcc2…电源端子。具体实施方式参照添加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具有相同或同样的结构。)[第1实施方式](1)结构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功率放大电路100A的概要结构图。功率放大电路100A在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中,将输入信号RFin的功率放大至为了发送到基站所需的等级,并将其作为放大信号RFout而输出。在功率放大电路100A设置有电源端子Vcc。在电源端子Vcc,从ET调制器(ETMOD)或降压DCDC变换器(BuckConverter)选择性地被供给电源电压。在此,ET调制器是ET控制模式用的电源电压供给电路,降压DCDC变换器是APT控制模式用的电源电压供给电路。功率放大电路100A在电源端子Vcc与ET调制器连接的情况下,进行基于ET控制模式的动作。功率放大电路100A在电源端子Vcc与降压DCDC变换器连接的情况下,进行基于APT控制模式的动作。另外,虽然在此使用了降压DCDC变换器,但也可以使用升降压DCDC变换器。如图1所示,功率放大电路100A例如具有功率放大器PA1、电容器C1(第1电容器)、电容器C2(第2电容器)、以及开关SW1(第1开关电路)。功率放大器PA1例如构成为包含接受输入信号RFin的供给将其进行放大并输出放大信号RFout的晶体管(放大器)。该晶体管既可以是双极晶体管,也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FET)。功率放大器PA1例如经由未图示的扼流电感器而与电源端子Vcc连接。电容器C1、电容器C2以及开关SW1构成旁路电容部。旁路电容部构成为根据供给至电源端子Vcc的电源电压的控制模式使电容值变化。电容器C1的一端连接于电源端子Vcc与功率放大器PA1之间的接线。电容器C1的电容值(以下称为“C1”。)例如为约100nF。电容器C2的一端与电容器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器C2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电容器C2的电容值(以下称为“C2”。)例如为约100pF。在此,C1也可以比C2大。此外,C1比C2充分大为宜。在此,“充分大”例如也可以意味着电容值的值大到约10倍以上。开关SW1的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2的一端之间的接线。开关SW1例如也可以由FET构成。开关SW1根据功率放大电路100A的控制模式来切换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与接地的连接。开关SW1例如在ET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成为断开,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不与接地连接。因此,在ET控制模式的情况下,电容器C1以及C2的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源端子Vcc与功率放大器PA1之间的接线。进而,由于“C1>>C2”,因此可以说该串联电路的合成电容值大致等于C2。如果以一例的结构来说,则在ET控制模式下,成为约100pF。开关SW1例如在APT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成为接通,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因此,在A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n双极晶体管,将RF信号进行放大;以及/n旁路电容部,连接在与所述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端连接的电源端子和所述集电极端之间,/n所述旁路电容部包含第1电容器、第2电容器以及第1开关电路,/n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n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n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n所述第1开关电路通过切换接通和断开来切换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的连接/不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8 JP 2018-222238;20190130 JP 2019-014642;201.一种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双极晶体管,将RF信号进行放大;以及
旁路电容部,连接在与所述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端连接的电源端子和所述集电极端之间,
所述旁路电容部包含第1电容器、第2电容器以及第1开关电路,
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第1开关电路通过切换接通和断开来切换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的连接/不连接。


2.一种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双极晶体管,将RF信号进行放大;以及
旁路电容部,连接在与所述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端连接的电源端子和所述集电极端之间,
所述旁路电容部包含第1电容器、第2电容器以及第1开关电路,
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第1端子连接,
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第2端子与接地连接,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第3端子与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1开关电路通过切换路径来切换第2电容器和接地的连接/不连接。


3.一种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场效应晶体管,将RF信号进行放大;以及
旁路电容部,连接在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端连接的电源端子和所述漏极端之间,
所述旁路电容部包含第1电容器、第2电容器以及第1开关电路,
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2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第1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第1开关电路通过切换接通和断开来切换第1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的连接/不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聪佐藤秀幸田中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