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镓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氧化镓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氧化镓是一种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存在五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α型、β型、γ型、δ型和ε型,其中β型的氧化镓热力学稳定性最好,并已得到广泛研究。氧化镓具有超宽禁带宽度4.6~4.9eV,其理论击穿电场达到8MV/cm,比碳化硅、氮化镓的击穿电场大3倍。由于氧化镓的材料性质,其具备制作高耐压、大功率、低损耗功率器件及深紫外光电器件的能力,可以很好的弥补现有硅、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等半导体材料的不足。氧化镓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HEMT)不同于基于p-n扩散原理工作的晶体管,其工作原理基于肖特基势垒特性,工作中的电流是由多数载流子通过热电子发射越过内建电势差形成,而p-n结的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所决定。工作原理上的差异造成了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器件在开启和关闭状态间切换时,不存在像p-n结中发生的少数载流子的存储效应,器件具有快速的开关特性,适用于高频微波器件。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的多子来自于氧化镓异质结沟道中,其沟道具有比较高的二维电子气(2DEG)密度、高电子迁移率、高跨导、高截止频率、高电流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氧化镓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氧化镓器件基于异质结肖特基势垒特性,具有更加快速的开关特性、优良的频率特性、高效的输出特性、超高压击穿特性的优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镓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定义源区、栅区、漏区的区域,所述源区、栅区、漏区的总体区域定义为有源区,源区、栅区、漏区以外的区域定义为无源区,然后在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全片形成第一钝化层(2);/n(2)去除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源区和漏区的第一钝化层(2);/n(3)形成源区和漏区的第一金属层,退火处理,形成源极(4)和漏极(3);/n(4)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无源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区;/n(5)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全片形成第二钝化层(5);/n(6)去除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栅区的第二钝化层(5);/n(7)形成栅区的第二金属层,退火处理,形成栅极(6);/n(8)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全片形成第三钝化层(7);/n(9)在栅极(6)上方的第三钝化层(7)的上表面形成第三金属层,形成场板(8);/n(10)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全片形成第四钝化层(9);/n(11)去除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源极(4)、漏极(3)、栅极(6)区域的第四钝化层(9);/n(12)在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镓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定义源区、栅区、漏区的区域,所述源区、栅区、漏区的总体区域定义为有源区,源区、栅区、漏区以外的区域定义为无源区,然后在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全片形成第一钝化层(2);
(2)去除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源区和漏区的第一钝化层(2);
(3)形成源区和漏区的第一金属层,退火处理,形成源极(4)和漏极(3);
(4)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无源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区;
(5)氧化镓外延片(1)的上表面全片形成第二钝化层(5);
(6)去除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栅区的第二钝化层(5);
(7)形成栅区的第二金属层,退火处理,形成栅极(6);
(8)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全片形成第三钝化层(7);
(9)在栅极(6)上方的第三钝化层(7)的上表面形成第三金属层,形成场板(8);
(10)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全片形成第四钝化层(9);
(11)去除氧化镓外延片(1)上表面源极(4)、漏极(3)、栅极(6)区域的第四钝化层(9);
(12)在源极(4)正下方形成背孔(10),背孔(10)穿透至氧化镓外延片(1)的下表面;
(13)氧化镓外延片(1)的下表面形成第四金属层,形成背金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镓外延片(1)自下而上的结构依次为衬底层(101)、缓冲层(102)、沟道层(103)、异质结势垒层(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冲层(102)的材料为非掺杂的α-氧化镓、β-氧化镓、γ-氧化镓、δ-氧化镓、ε-氧化镓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异质结势垒层(104)的材料为掺杂的铝镓氧或者铟镓氧中的一种,其中铝含量原子比为5%~40%,铟含量原子比为5%~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掺杂元素为硅、铁、锌、锗、镁、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掺杂浓度为1×1010cm-3~1×1020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步骤(5)、步骤(8)和步骤(10)中,第一钝化层(2)、第二钝化层(5)、第三钝化层(7)和第四钝化层(9)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化镓、氧化铝、氧化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所述第一钝化层(2)的厚度为0.1nm~2um,所述第二钝化层(5)的厚度为0.1nm~5um,所述第三钝化层(7)的厚度为0.1nm~10um,所述第四钝化层(9)的厚度为0.1nm~10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步骤(5)、步骤(8)和步骤(10)中,形成第一钝化层(2)、第二钝化层(5)、第三钝化层(7)和第四钝化层(9)的方法为磁控溅射、直流溅射、射频溅射、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国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