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125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涉及冷凝系统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直接使用冷媒对氢氟酸气体进行冷却电力消耗大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至少一级冷媒装置、至少一级水冷装置和供水装置,首级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一连接管与氢氟酸气体输送管连接,相邻两级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三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末级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三连接管与首级冷媒装置的第五连接管连接,相连两级所述冷媒装置的第六连接管与第五连接管相连,末级所述冷媒装置的第六连接管与尾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为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水循环对氢氟酸气体进行降温,减轻了冷冻机的负荷,减少了电力的消耗,节省了生产成本。

A hydrofluoric acid gas condens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凝系统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
技术介绍
因氢氟酸的沸点较低,所以氢氟酸一般以气体的形式被生产出来。而在使用或储存中,均要求氢氟酸是液态的。因此还需利用冷却介质促使氢氟酸气体冷却为液体。目前,企业在对氢氟酸气体进行冷却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三级冷媒系统对氢氟酸气体进行冷却,且冷媒系统均采用冷媒作为冷却载体。但对冷媒的冷却需要冷冻机对其作用。而在冷却冷媒的过程中,冷冻机需消耗大量电力。通过这种方式对氢氟酸气体进行冷却,不仅使冷冻机的负荷过大,消耗大量的电力,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减轻了冷冻机的负荷,减少了电力的消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于: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包括至少一级冷媒装置、氢氟酸气体输送管和尾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级水冷装置和供水装置,所述水冷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另一端设有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首级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一连接管与氢氟酸气体输送管连接,相邻两级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三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末级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三连接管与首级冷媒装置的第五连接管连接,相连两级所述冷媒装置的第六连接管与第五连接管相连,末级所述冷媒装置的第六连接管与尾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为排水管。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凉水塔,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供水管路与凉水塔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通过回水管路与凉水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冷装置为两级,所述冷媒装置为两级。更近一步的,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冷器和设在水冷器两端的转接管,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一连接管和水冷装置的第三连接管分别与转接管连接,所述水冷装置的第二连接管和水冷装置的第四连接管分别与水冷器两端的侧壁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器与转接管法兰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氢氟酸气体通过水冷装置,先降低氢氟酸气体的温度,再将降温后的氢氟酸气体输送至冷媒装置中进行冷却,减少了直接使用冷媒冷却所带来的电力消耗,从而减轻了冷冻机的负荷,节省了生产的成本。水冷装置通过凉水塔进行供水,并且经过水冷装置后的水流回流至凉水塔,实现了水冷装置的水循环使用,大大的节省了生产用水,还使水冷装置中的水温始终不过高,降温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冷媒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冷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冷装置、2-冷媒装置、3-凉水塔、4-供水管路、5-回水管路、11-第一级水冷装置、12-第二级水冷装置、21-第一级冷媒装置、22-第二级冷媒装置、101-第一连接管、102-第二连接管、103-第三连接管、104-第四连接管、105-水冷器、106-转接管、201-第五连接管、202-第六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参阅图1-图3,本技术的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包括多级冷媒装置2、氢氟酸气体输送管和尾气管;还包括多级水冷装置1和供水装置。具体的,冷媒装置2为两级,为第一级冷媒装置21、第二级冷媒装置22;水冷装置1也为两级,为第一级水冷装置11、第二级水冷装置12。水冷装置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101和第二连接管102,另一端设有第三连接管103和第四连接管104。其中,第一连接管101为进气管,第二连接管102为进水管,第三连接管103为出气管,第四连接管104为出水管。通过将第一连接管102和第二连接管102以及第三连接管103和第四连接管104划分在水冷装置1的两端,使氢氟酸气体在经过水冷装置时最大限度的对氢氟酸气体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首级水冷装置1的第一连接管101与氢氟酸气体输送管连接。即第一级水冷装置11的第一连接管101与氢氟酸气体输送管连接,使氢氟酸气体进入到冷凝系统中。相邻两级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第一连接管101相连。即第一级水冷装置1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第二级水冷装置12的第一连接管101连接,使氢氟酸气体经过第一级水冷装置11降温后,再输入到第二级水冷装置12,再对氢氟酸气体进行降温,从而使氢氟酸气体的温度大幅度降低,节省了电力的损耗。末级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首级冷媒装置2的第五连接管201连接。即第二级水冷装置12的第三连接管103与第一级冷媒装置21的第五连接管201连接,使氢氟酸气体进入第一级冷媒装置21中进行冷却。其中,第五连接管201为冷媒装置2的进气管。相连两级冷媒装置2的第六连接管202与第五连接管201相连。即第一级冷媒装置21的第六连接管202与第二级冷媒装置22的第五连接管201连接。其中,第六连接管202为冷媒装置2的出气管。通过第二级冷媒装置22对氢氟酸气体的冷却作用,使氢氟酸气体中的氢氟酸最大程度的冷凝为液态的形式。末级冷媒装置2的第六连接管202与尾气管连接。即第二级冷媒装置22的第六连接管202与尾气管连接。完全冷却后的氢氟酸气体余下的尾气则通过尾气管输送出冷凝系统。第二连接管102与供水装置连接,第四连接管104为排水管,使水冷装置1中形成水流,不断的把吸收到的热量带走,更好的对氢氟酸气体进行降温。通过两级水冷装置1对氢氟酸气体的降温作用,再通过两级冷媒装置2对氢氟酸气体的冷却,使冷冻机的电力消耗大幅度下降,从使用三级冷媒冷却每吨氢氟酸气体的电耗740Kw/h,降为现在的每吨电耗420Kw/h,大大的减轻了冷冻机的负荷,并节省了用电,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供水装置包括凉水塔3。第二连接管102通过供水管路4与凉水塔3连接,第四连接管104通过回水管路5与凉水塔3连接。凉水塔3为水冷装置1提供水源,且经水冷装置1后的水流再通过回水管路5回流至凉水塔3,使凉水塔3中的水得以循环利用,节约了生产用水。循环流动的水还使从氢氟酸气体吸收来的热量马上带走,降温效果显著。具体的,水冷装置1包括水冷器105和设在水冷器105两端的转接管106。水冷装置1的第一连接管101和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分别与转接管106连接。即水冷装置1的第一连接管101与其中一个转接管106连接,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另一转接管106连接。水冷装置1的第二连接管102和水冷装置1的第四连接管104分别与水冷器105两端的侧壁连接。水冷器105与转接管106法兰连接。由于氢氟酸气体具有较强是腐蚀性,水冷器105与转接管106法兰连接有利于进行拆卸,使在对水冷器105进行保养检修时更加方便。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包括至少一级冷媒装置(2)、氢氟酸气体输送管和尾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级水冷装置(1)和供水装置,所述水冷装置(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101)和第二连接管(102),另一端设有第三连接管(103)和第四连接管(104);首级所述水冷装置(1)的第一连接管(101)与氢氟酸气体输送管连接,相邻两级所述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第一连接管(101)相连,末级所述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首级冷媒装置(2)的第五连接管(201)连接,相连两级所述冷媒装置(2)的第六连接管(202)与第五连接管(201)相连,末级所述冷媒装置(2)的第六连接管(202)与尾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02)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104)为排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包括至少一级冷媒装置(2)、氢氟酸气体输送管和尾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级水冷装置(1)和供水装置,所述水冷装置(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101)和第二连接管(102),另一端设有第三连接管(103)和第四连接管(104);首级所述水冷装置(1)的第一连接管(101)与氢氟酸气体输送管连接,相邻两级所述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第一连接管(101)相连,末级所述水冷装置(1)的第三连接管(103)与首级冷媒装置(2)的第五连接管(201)连接,相连两级所述冷媒装置(2)的第六连接管(202)与第五连接管(201)相连,末级所述冷媒装置(2)的第六连接管(202)与尾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02)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104)为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氟酸气体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伊林李海强李少鹏李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丰瑞氟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