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25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结构包括余热蒸汽发生器、余热蒸汽过热器、燃烧器,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内部设有炉膛,所述炉膛内部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隔墙,所述炉膛的左侧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炉膛的左侧部连通,所述炉膛的右侧的中上部设有一横向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炉膛的顶部具有一定间隙且形成一旁通烟道,所述旁通烟道上设有一闸板,所述旁通烟道的下方设有蒸汽加热管,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右侧的右上方设有烟气管道,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的内部设有烟气受热管,所述烟气管道与所述烟气受热管的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回收烟气余热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操作简单、设计合理且节能环保。

A waste heat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device of flu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于特种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然而,目前对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导致在烟气处理过程中仍有大量的热量丧失,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为了进一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热效率,回收烟气余热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余热蒸汽发生器、余热蒸汽过热器、燃烧器,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内部设有炉膛,所述炉膛内部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隔墙,所述炉膛通过所述第一隔墙分隔为左右两部份,且所述炉膛的左右两部份的顶部连通,所述炉膛的左侧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燃烧器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外部且位于所述进烟口的下方,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炉膛的左侧部连通,所述炉膛的右侧的中上部设有一横向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炉膛的顶部具有一定间隙且形成一旁通烟道,所述旁通烟道上设有一可自动打开的闸板,所述闸板与所述炉膛的顶部铰接且通过气缸驱动实现开合,所述旁通烟道的下方设有蒸汽加热管,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右侧的右上方设有烟气管道,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上方,所述蒸汽加热管与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的内部设有烟气受热管,所述烟气管道与所述烟气受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烟气受热管的另一端设有排烟口。进一步的,还包括节能器,所述节能器设于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烟气受热管的排烟口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炉膛的左右两侧部的连接处,用于监测炉膛内烟气的温度大小。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蒸汽加热管内,用于监测蒸汽加热管内蒸汽的温度大小。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烟气管道内,用于监测进入余热蒸汽发生器的烟气受热管内的温度大小。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高温烟气通过进烟口进入余热蒸汽过热器内,利用高温烟气余热或燃烧器燃烧放出的热量对蒸汽加热管换热,再沿烟气管道进入余热蒸汽发生器的烟气受热管内进一步换热,最后经节能器换热;此过程中,当进入余热发生器的高温烟气热量过低时,可通过开启燃烧器,使得进入炉膛左侧部内的高温烟气快速升温,保证高温烟气的余热得以充分利用;再有的,为控制余热蒸汽过热器内的蒸汽加热管温度时,可通过气缸自动开启闸板,实现旁通烟道连通,高温烟气通过旁通烟道直接沿烟气管道进入余热蒸汽发生器的烟气受热管换热,而后进入节能器进一步换热,以实现高温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装置操作简单、设计合理、节能环保。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余热蒸汽过热器-1、余热蒸汽发生器-2、燃烧器-3、节能器-4、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6、第三温度传感器-7、炉膛-101、第一隔墙-102、进烟口-103、第二隔墙-104、旁通烟道-105、闸板-106、蒸汽加热管-107、烟气管道-108、烟气受热管-201、出烟口-20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余热蒸汽发生器2、余热蒸汽过热器1、燃烧器3,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1内部设有炉膛101,所述炉膛101内部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隔墙102,所述炉膛101通过所述第一隔墙102分隔为左右两部份,且所述炉膛101的左右两部份的顶部连通,所述炉膛101的左侧部开设有进烟口103,所述燃烧器3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1的外部且位于所述进烟口103的下方,所述燃烧器3与所述炉膛101的左侧部连通,所述炉膛101的右侧的中上部设有一横向的第二隔墙104,所述第二隔墙104与所述炉膛101的顶部具有一定间隙且形成一旁通烟道105,所述旁通烟道105上设有一可自动打开的闸板106,所述闸板106与所述炉膛101的顶部铰接且通过气缸驱动实现开合,所述旁通烟道106的下方设有蒸汽加热管107,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1的右侧的右上方设有烟气管道108,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2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1的上方,所述蒸汽加热管107与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2连接,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2的内部设有烟气受热管201,所述烟气管道108与所述烟气受热管201的一端连通,所述烟气受热管201的另一端设有排烟口202,还包括节能器4,所述节能器4设于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2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烟气受热管201的排烟口202连接,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设于所述炉膛101的左右两侧部的连接处,用于监测炉膛101内烟气的温度大小,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6,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设于所述蒸汽加热管107内,用于监测蒸汽加热管107内蒸汽的温度大小,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7,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7设于所述烟气管道108内,用于监测进入余热蒸汽发生器1的烟气受热管201内的温度大小。工作原理为:高温烟气通过进烟口103进入余热蒸汽过热器1内,利用高温烟气余热或燃烧器2燃烧放出的热量对蒸汽加热管107换热,再沿烟气管道108进入余热蒸汽发生器2的烟气受热管201内进一步换热,最后经节能器4换热,实现高温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当第一温度传感器5监测到进入余热蒸汽过热器1的高温烟气温度过低时,开启燃烧器3,使得进入炉膛101左侧部内的高温烟气快速升温,保证高温烟气的余热得以充分利用,同时第二温度传感器6为控制余热蒸汽过热器1内的蒸汽加热管107温度时,可通过控制气缸自动打开闸板106,实现旁通烟道105连通,高温烟气通过旁通烟道105直接沿烟气管道108进入余热蒸汽发生器2的烟气受热管201换热;同样的,当第三温度传感器7监测到进入烟气受热管201内的烟气温度不足时,亦可通过燃烧器2辅以加热烟气;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且节能环保的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蒸汽发生器、余热蒸汽过热器、燃烧器,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内部设有炉膛,所述炉膛内部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隔墙,所述炉膛通过所述第一隔墙分隔为左右两部份,且所述炉膛的左右两部份的顶部连通,所述炉膛的左侧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燃烧器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外部且位于所述进烟口的下方,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炉膛的左侧部连通,所述炉膛的右侧的中上部设有一横向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炉膛的顶部具有一定间隙且形成一旁通烟道,所述旁通烟道上设有一可自动打开的闸板,所述闸板与所述炉膛的顶部铰接且通过气缸驱动实现开合,所述旁通烟道的下方设有蒸汽加热管,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右侧的右上方设有烟气管道,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上方,所述蒸汽加热管与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的内部设有烟气受热管,所述烟气管道与所述烟气受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烟气受热管的另一端设有排烟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蒸汽发生器、余热蒸汽过热器、燃烧器,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内部设有炉膛,所述炉膛内部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隔墙,所述炉膛通过所述第一隔墙分隔为左右两部份,且所述炉膛的左右两部份的顶部连通,所述炉膛的左侧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燃烧器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外部且位于所述进烟口的下方,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炉膛的左侧部连通,所述炉膛的右侧的中上部设有一横向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炉膛的顶部具有一定间隙且形成一旁通烟道,所述旁通烟道上设有一可自动打开的闸板,所述闸板与所述炉膛的顶部铰接且通过气缸驱动实现开合,所述旁通烟道的下方设有蒸汽加热管,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右侧的右上方设有烟气管道,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余热蒸汽过热器的上方,所述蒸汽加热管与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余热蒸汽发生器的内部设有烟气受热管,所述烟气管道与所述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雄黄迁建王聪明黄志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乾能工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