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813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59
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对车间生产线快速调整和设计的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及系统,通过对生产线联动设计框架进行多级迭代优化,实现车间生产线自适应地快速调整和设计。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构型配置;步骤B:动型设计;步骤C:控型设计;步骤D:优型演化;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一级迭代优化、二级迭代优化和三级迭代优化。通过一级迭代优化、二级迭代优化和三级迭代优化共同组成闭合的优化循环,对生产线联动设计框架进行多级迭代优化,实现车间生产线自适应地快速调整和设计。

Adaptiv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figuration dynamic control optimal linkage respon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
,尤其是涉及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间生产线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精细,现有的车间生产线普遍为基于静态配置设计的车间设计方法,只侧重于设备、工艺等工程性要素的小闭环控制,而没有从车间设计全局的角度对整线设计进行优化。从而无法在整线的设备控制、设备集成、工艺优化和车间集成问题上进行优化,设计效果难以保证;且由于个性化需求导致的车间换产频繁,车间整体结构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调整,快速响应需求,而现阶段的车间设计方法缺乏有效的联动响应机制,无法自适应地快速调整生产线的配置参数、结构、控制方案和对车间集成问题求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对车间生产线快速调整和设计的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及系统,通过对生产线联动设计框架进行多级迭代优化,实现车间生产线自适应地快速调整和设计。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构型配置,在仿真系统(1)构建各个实物设备(2)的三维建模,形成多个实物设备数字模型,并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要求在仿真系统将多个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进行组装,形成生产线布局模型(11);/n步骤B:动型设计,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要求,在所述仿真系统(1)编制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所有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动作控制脚本,通过脚本语言控制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加工动作和在制品的物流运输;/n步骤C:控型设计,在所述仿真系统(1)具有用于控制生产线布局模型(11)和所述实物设备(2)运作的控制中心(12);/n利用数字...

【技术特征摘要】
1.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构型配置,在仿真系统(1)构建各个实物设备(2)的三维建模,形成多个实物设备数字模型,并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要求在仿真系统将多个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进行组装,形成生产线布局模型(11);
步骤B:动型设计,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要求,在所述仿真系统(1)编制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所有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动作控制脚本,通过脚本语言控制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加工动作和在制品的物流运输;
步骤C:控型设计,在所述仿真系统(1)具有用于控制生产线布局模型(11)和所述实物设备(2)运作的控制中心(12);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各个所述实物设备(2)与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对应的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建立实时通讯和动作同步化;
设置上位机(3),所述上位机(3)与所述控制中心(12)建立指令下行和信息上行的二分通道,实现所述上位机(3)向所述控制中心(12)下发生产指令和所述上位机(3)收集所述实物设备(2)的实时状态数据;
构建用于驱动所述实物设备(2)运作的工业控制网络(4),所述控制中心(12)通过所述工业控制网络(4)将所述生产指令下发至所述实物设备(2),并通过所述工业控制网络(4)获取所述实物设备(2)的实时状态数据;
步骤D:优型演化,所述优型是指对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进行迭代优化,所述迭代优化包括:
一级迭代优化,所述上位机(3)包括管控中心(31),所述管控中心(31)包括执行引擎(311)和MES系统(312),所述MES系统(312)分析车间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物流组织形态,辨析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的耦合结构和生产过程中存在耦合优化问题;
所述执行引擎(311)为具备解耦机制的解耦算法,对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存在的所述耦合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生成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的生产方案;
二级迭代优化,根据所述设计要求,优化调整对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工艺动作和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在制品的运输路径,根据所述工艺动作和所述运输路径的优化,在所述仿真系统(1)中优化调整所述动作控制脚本,所述工业控制网络(4)根据所述动作控制脚本变化而同步地做出自适应调整;
三级迭代优化,在所述仿真系统(1)中重新构建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
所述演化是指将经所述一级迭代优化后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进行在线模拟生产,检测各个所述实物设备(2)是否均符合预设生产要求:
若是,则输出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
若否,则判断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是否进行过所述二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没有进行过所述二级迭代优化,则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进入所述二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已进行过所述二级迭代优化,则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先进入所述三级迭代优化,再进入所述二级迭代优化;
完成所述二级迭代优化后,判断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是否进行过所述三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没有进行过所述三级迭代优化,则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再次进入所述一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已进行过所述三级级迭代优化,则将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定义为新一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再进入所述一级迭代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引擎(311)为超启发式的解耦算法,所述执行引擎(311)根据每一代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耦合优化问题的变化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所述在线自适应调整包括解耦算法参数调整和解耦算法框架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控型设计还包括规划设计自治控制体系,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要求将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拆分成多个自治单元(111),所述控制中心(12)具有与所述自治单元(111)数量相同的单元控制中心(121),一个所述单元控制中心(121)单独控制一个所述自治单元(111)运作,车间中的所述实物设备(2)组成与所述自治单元(111)完全一致的实物单元(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工业控制网络(4)为PLC控制网络(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网络(41)通过SCADC系统(5)采集所述实物设备(2)的实时状态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所述实时状态数据上传至所述上位机(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演化包括纵向集成演化和横向集成演化:
所述纵向集成演化:各个所述实物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严都喜冷杰武张定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