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反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754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反射板,所述的复合反射板一次包括反射层、增强层、遮光层和抗刮层。所述复合反射板的遮光层可在反射层与增强层之间,也可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所述反射层选自聚酯反射膜、聚丙烯反射膜、聚碳酸酯反射膜或镀银反射膜中的一种。所述增强层的材质选自玻璃、塑料薄膜或塑料片中的一种。所述遮光层的材质选自金属、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合金。所述抗刮层由是由聚氨酯甲酸酯(PU)胶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胶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水中的一种组成。

A composite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反射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
,涉及一种复合反射板。
技术介绍
目前照明和显示领域客户的需求逐渐趋于轻薄化,因此侧入式背光模组被广泛应用,其中针对各种组件的开发方向也集中于简化、整合、轻量。为满足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市场需求,我司开发了一种复合反射板,用于在照明及显示设备中侧入式背光模组里整合替代反射膜及背板。但在客户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搬运组装等原因,此复合反射板存在背面易刮伤的情况,发生刮伤后会出现明显的漏光现象,导致组装不良的发生,严重影响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复合反射板背面易刮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反射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反射板大幅提高了背面的抗刮能力,避免了在组装和运输过程中,由于接触尖锐物品导致反射板背面刮伤引起的漏光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属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反射板一次包括反射层、增强层、遮光层和抗刮层。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反射板的遮光层可在反射层与增强层之间,也可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反射板的背面铅笔硬度≥3B且不漏光。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反射板的抗刮层在最外部与其他物质接触处。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选自聚酯反射膜、聚丙烯反射膜、聚碳酸酯反射膜或镀银反射膜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优选为聚酯反射膜。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层的材质选自玻璃、塑料薄膜或塑料片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薄膜或塑料片的材质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或聚酰胺(PA)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层优选塑料薄膜。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薄膜的材质选自PET。进一步的,所述遮光层的材质选自金属、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合金。进一步的,所述遮光层选自金属箔片、镀金属膜,镭射膜或烫金纸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箔片的材质选自铝、铜、铁、银、或金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镀金属膜选自镀铝膜、镀铜膜、镀锌膜、镀银膜或镀金膜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遮光层优选为镀铝膜。进一步的,所述抗刮层由是由聚氨酯甲酸酯(PU)胶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胶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水中的一种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抗刮层优选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水。进一步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水包含UV光固化及热固化两种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抗刮层是通过涂布加工的方式制备在增强层或遮光层表面的。进一步的,所述抗刮层厚度为1-50μm。进一步的,所述抗刮层厚度优选为1-10μm。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反射板的背面铅笔硬度优选为≥2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反射板包括反射层、增强层、遮光层和抗刮层。在原有反射板机构基础上增加抗刮层,有效的避免了复合反射板产品使用过程中被尖锐物品刮伤损坏,导致漏光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背光组装厂的组装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反射层、B为增强层、C为遮光层、D为抗刮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反射板,主要针对以下性能进行测试评估:铅笔硬度:按照GB/T6739-2006标准所述的方法,对样品表面的铅笔硬度进行测试。并将测试过铅笔硬度的复合反射板裁切成对应的尺寸和形状,替换600mm×600mm的面板灯中的反射板,点亮面板灯,观察面板灯背面是否有漏光的现象。如果无漏光现象证明反射板表面复合此铅笔硬度,记录铅笔硬度;如有漏光现象证明反射板未达到次铅笔硬度,记录上一等级的铅笔硬度。根据铅笔硬度等级,对反射板表面抗刮性能进行优劣排序,从优到差:4H>3H>2H>H>HB>B>2B>3B>4B>5B>6B实施例1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遮光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2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抗刮层选用UV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遮光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3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遮光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4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氨酯甲酸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遮光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5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反射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6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抗刮层选用UV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反射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7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反射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8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氨酯甲酸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1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反射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9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布涂层有效厚度5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遮光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10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抗刮层选用UV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5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遮光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11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其中遮光层在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抗刮层选用热固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水,涂布涂层有效厚度5微米,制备在增强层与遮光层贴合的反面。实施例12制备复合反射板,每层间通过胶黏剂相互粘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反射板一次包括反射层、增强层、遮光层和抗刮层,所述复合反射板的遮光层可在反射层与增强层之间,也可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所述复合反射板的背面铅笔硬度≥3B且不漏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反射板一次包括反射层、增强层、遮光层和抗刮层,所述复合反射板的遮光层可在反射层与增强层之间,也可在增强层和抗刮层之间,所述复合反射板的背面铅笔硬度≥3B且不漏光。


2.依据权利要求1的复合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选自聚酯反射膜、聚丙烯反射膜、聚碳酸酯反射膜或镀银反射膜中的一种。


3.依据权利要求1的复合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的材质选自玻璃、塑料薄膜或塑料片中的一种。


4.依据权利要求1的复合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材质选自金属、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合金。


5.依据权利要求1的复合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刮层由是由聚氨酯甲酸酯(PU)胶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亚东杨承翰熊斐朱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