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59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基材层、第一氮化钛保护层、银反射层、第二氮化钛保护层。采用氮化钛作为保护层,提高了复合银反射膜的抗氧化能力,氮化钛作为非金属陶瓷材料,对光的吸收少,对复合银反射膜的反射性能影响小;在氮化钛保护层与银反射层之间无需进一步设置金属隔离层,避免了引入金属隔离层导致的反射率下降的问题;复合银反射膜各层的结合力高,其可以适应户外的恶劣环境,应用领域广。

A composite silver reflect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银反射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银反射膜。
技术介绍
在柔性基体上制备银反射膜时,需要对银反射层进行防护,以防止其被氧化。目前,通常采用氧化物作为阻隔膜或保护层,例如氧化硅、氧化铝等,但是由于氧化物保护层自身存在氧,因此在制备过程以及后期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都是导致银膜被保护层氧化,使得防护效果降低,这种防护方式主要用于室内场景。为了解决银反射层被保护层氧化的问题,可以在银反射层与保护层直接添加一层很薄的金属隔离层,但是添加金属隔离层会导致复合反射膜的吸收增强,反射减小,无法满足产品高反射的要求。此外,也有采用氮化硅等作为防护层,氮化硅具有较高的阻隔水汽能力,但是氮化硅与银反射层的结合力差,不适于户外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高抗氧化的复合银反射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基材层、第一氮化钛保护层、银反射层、第二氮化钛保护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材层为PET层或PETG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为1μm~30μm,所述第二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为1μm~3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15μm,所述第二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30μ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银反射层的厚度为100μm~200μ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材层的粗糙度大于15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氮化钛作为保护层,提高了复合银反射膜的抗氧化能力,氮化钛作为非金属陶瓷材料,对光的吸收少,对复合银反射膜的反射性能影响小;在氮化钛保护层与银反射层之间无需进一步设置金属隔离层,避免了引入金属隔离层导致的反射率下降的问题;复合银反射膜各层的结合力高,其可以适应户外的恶劣环境,应用领域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复合银反射膜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柔性基材层;2、第一氮化钛保护层;3、银反射层;4、第二氮化钛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基材层1、第一氮化钛保护层2、银反射层3以及第二氮化钛保护层4。本技术采用氮化钛代替传统的氧化物作为银的阻隔膜和保护层,第一氮化钛保护层2、第二氮化钛保护层4在制备过程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均不会导致银反射层3氧化,有利于提高复合银反射膜的抗老化能力。氮化钛形成的致密膜层能够有效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汽,以氮化钛作为保护层的复合银反射膜的抗氧化性能优异。氮化钛的晶格常数为0.42nm,银的晶格常数为0.41nm,在成膜时氮化钛保护层与银反射层之间的内应力小,结合力高。此外,氮化钛的热膨胀系数为9.35E-6,其与大部分柔性基材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例如常见的PET、PETG等基材的热膨胀系数为6E-6,因此第一氮化钛保护层2与柔性基材层1的结合力强。也即,第一氮化钛保护层2在柔性基材层1上的附着力高,银反射层3在第一氮化钛保护层2上的附着力高,第二氮化钛保护层4在银反射层3上的附着力高。氮化钛作为非金属陶瓷材料,对光的吸收少,因此以氮化钛作为保护层,对复合银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影响小。本技术的复合银反射膜的反射率可以达到93%左右。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基材层1为PET层或PETG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氮化钛保护层2的厚度为1μm~30μm,第二氮化钛保护层4的厚度为1μm~30μm。优选地,第一氮化钛保护层2的厚度为5μm~15μm,第二氮化钛保护层4的厚度为15μm~3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银反射层的厚度为100μm~20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基材层1的粗糙度大于150nm。柔性基材层1的粗糙度大于150nm可以有效提升保护层在其上的附着力。【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PET柔性基材层、第一氮化钛保护层、银反射层以及第二氮化钛保护层。【对比例】提供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PET柔性基材层、第一氧化钛保护层、银反射层以及第二氧化钛保护层。对比例中PET柔性基材层以及银反射层的厚度同实施例中的PET柔性基材层以及银反射层的厚度,第一氧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与第一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相同,第二氧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与第二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相同。测试实施例与对比例中的氮化钛或氧化钛与基体之间的的附着力以及耐老化性能,测试结果如下:附着力抗氧化性实施例7N15天高温高湿环境下(60℃,90%RH)未出现黄变对比例2N3天高温高湿环境下(60℃,90%RH)出现黄变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基材层、第一氮化钛保护层、银反射层、第二氮化钛保护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银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基材层、第一氮化钛保护层、银反射层、第二氮化钛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银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材层为PET层或PETG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银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为1μm~30μm,所述第二氮化钛保护层的厚度为1μm~30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绍禹颜毓雷尹铮杰翟怀伦赵锦铃王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