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反射片,包括:一基材;一底涂层,涂布于基材的一表面上;一反射层,真空镀设于底涂层上,包括一银反射层和至少一活性金属层,底涂层、银反射层和活性金属层按底涂层、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的顺序或者按底涂层、活性金属层、银反射层的顺序设置。一保护层,涂布于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上;其中,基材厚度为40~90μm,底涂层厚度为0.5~3μm,银反射层厚度为15~60nm,活性金属层总厚度为60~120nm,保护层厚度为2~3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反射片能有效的避免银层氧化,且解决现有反射片减少银层厚度而造成反射率减低的问题。
An optical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反射片
本技术涉光学膜
,特别涉及一种光学反射片。
技术介绍
反射片是将未被散射的光源反射再进入光传导区内,反射片的反射方式为镜面反射,通过镜面反射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参考附图1,现有中的PET基材上镀膜是较为常见的反射片。而该种反射片是通过在PET基材000的底涂层001上溅镀金属银反射材料002后再涂布保护涂层003构成。但该种反射片存在的不足在于:一是,因保护涂层保护不到位,金属银镀层会受到环境温湿度影响而产生氧化变色,从而影响反射片的反射效率;二是,影响该种反射片的质量的是金属银反射材料的厚度,当金属银反射层厚度不够时,金属银不能于PET基材上形成镜面,从而使的入射的光穿透过银层并从反射片背离入光的一侧射出,从而降低光的利用率,而当金属银反射层厚度较厚时,因金属银的价格昂贵而造成反射片的生产成本增加。因此,本习作之创造者结合自身生产加工需求,设计一种有效防止银层氧化且反射率高光学反射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光学反射片,该光学反射片能有效的避免银层氧化,解决现有反射片减少银层厚度而造成反射率减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学反射片,包括:一基材;一底涂层,涂布于基材的一表面上;一反射层,真空镀设于底涂层上,包括一银反射层和至少一活性金属层,底涂层、银反射层和活性金属层按底涂层、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的顺序或者按底涂层、活性金属层、银反射层的顺序设置。一保护层,涂布于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上;其中,基材厚度为40~90μm,底涂层厚度为0.5~3μm,银反射层厚度为15~60nm,活性金属层总厚度为60~120nm,保护层厚度为2~3μm。作为对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银反射层真空镀于底涂层上,所述活性金属层真空镀于银反射层上,所述保护层涂布于活性金属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性金属层真空镀于底涂层上,所述银反射层真空镀于活性金属层上,所述保护层涂布于银反射层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材为PET基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涂层为UV胶底涂层或热硬化树脂底涂层或聚酯底涂层或聚氨酯底涂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层为UV胶保护层或热硬化树脂保护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射层设有一层活性金属层,且该层活性金属层为铝金属层或钛金属层或铝钛合金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反射片在基材上采用湿法涂布底涂层,对基材进行保气保水,延长反射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银层上接续镀铝和/或钛等材料保护,利用铝或钛的高活性而避免银层氧化,同时,金属铝和钛的价格低于银,可有效的减少银的厚度,并能补足反射片因银厚度减小而降低的反射率;再者,本技术的反射片抗氧化能力强、反射效率高、提供光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PET反射片的结构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反射片一种结构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反射片的另一种结构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反射片的一种结构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反射片的另一种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参考附图2-3,一种光学反射片,它包括:一基材100,在本实施例中,基材100可选PET基材,且在本实施例中,基材100为透明PET基材,所述光学反射片从透明PET基材侧入光;一底涂层200,涂布于基材100的一表面上,该表面位于与所述光学反射片的入光侧相反的一面,在本实施例中,底涂层200为通过湿法涂布于基材100上的一层保气保水的UV胶底涂层或热硬化树脂底涂层或聚酯底涂层或聚氨酯底涂层;一反射层300,真空镀设于底涂层200上,包括一银反射层301和至少一活性金属层302,且银反射层301真空镀于底涂层200上,活性金属层302真空镀于银反射层301上;一保护层400,涂布于活性金属层30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400为通过UV固化的UV胶保护层或通过表面热硬化树脂形成的硬化树脂保护层,实际中,保护层400和底涂层200可设置为材质相同的涂层结构;其中,基材100厚度为40~90μm,优选75μm,底涂层200厚度为0.5~3μm,优选2μm,银反射层301厚度为15~60nm,优选30nm,活性金属层302总厚度为60~120nm,优选90nm,保护层厚度为2~3μm,优选3μm。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层300设有一层活性金属层302,且该层活性金属层302为铝金属层302-1或钛金属层302-2或铝钛合金层。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层300设有两层活性金属层302,且两层活性金属层302分别为铝金属层302-1和钛金属层302-2,也可以是一层铝金属层302-1和一层铝钛合金层或一层钛合金层302-2和一层铝钛合金层;实际中,可以根据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基材;/n一底涂层,涂布于基材的一表面上;/n一反射层,真空镀设于底涂层上,包括一银反射层和至少一活性金属层,底涂层、银反射层和活性金属层按底涂层、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的顺序或者按底涂层、活性金属层、银反射层的顺序设置;/n一保护层,涂布于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上;/n其中,基材厚度为40~90μm,底涂层厚度为0.5~3μm,银反射层厚度为15~60nm,活性金属层总厚度为60~120nm,保护层厚度为2~3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材;
一底涂层,涂布于基材的一表面上;
一反射层,真空镀设于底涂层上,包括一银反射层和至少一活性金属层,底涂层、银反射层和活性金属层按底涂层、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的顺序或者按底涂层、活性金属层、银反射层的顺序设置;
一保护层,涂布于银反射层/活性金属层上;
其中,基材厚度为40~90μm,底涂层厚度为0.5~3μm,银反射层厚度为15~60nm,活性金属层总厚度为60~120nm,保护层厚度为2~3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银反射层真空镀于底涂层上,所述活性金属层真空镀于银反射层上,所述保护层涂布于活性金属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