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541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器,其包括外筒、内筒总成和旋流装置,所述内筒总成为前端部开口且后端部封闭式筒状结构,所述内筒总成安装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贴合固定,使得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前腔体,所述内筒总成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后腔体,所述旋流装置垂直安装在所述内筒总成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内部结构优化,设计升级等方法,从而提升混合器的抗结晶能力,应对国六产品的挑战。所述混合器结构简单,通过内联结构处理后,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紧凑的空间有效地解决结晶沉淀问题,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当前商用车市场采用金属机械结构引导后处理废气与32.5%尿素水溶液混合。通常在混合器中采用孔板、圆形桶及异形叶片等结构,引导气流旋转,并于尿素水溶液充分混合,并在特定的结构处对尿素水溶液进行破碎,分解从而达到气化尿素水溶液的目的。但是,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更低的温度,更紧凑的空间,更高的尿素喷射量,对现有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当前的机械结构无法完全分解较高的尿素水溶液,从而容易产生结晶,堵塞混合器,增加后处理器的背压,从而影响后处理器的性能。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了混合器的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混合器结构无法完全分解较高的尿素水容易,容易产生结晶,堵塞混合器等缺陷,提供一种混合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混合器,其特点在于,所述混合器包括外筒、内筒总成和旋流装置,所述内筒总成为前端部开口且后端部封闭式筒状结构,所述内筒总成安装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贴合固定,使得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前腔体,所述内筒总成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后腔体,所述旋流装置垂直安装在所述内筒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总成包括内筒、进气端盖和后端盖,所述进气端盖安装在所述内筒的前端,且所述进气端盖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后腔体,引导气流进入所述前腔体内,所述后端盖固定在所述内筒的后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的直径为所述外筒直径的70%-8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的安装位置相对所述外筒为偏心安装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端盖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平面或曲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装置包括旋流管和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固定在所述旋流管的底部,所述旋流装置的顶部固定至所述内筒的上内壁面,所述旋流装置的底部固定至所述内筒的下内壁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管的上部环绕设置有多个旋流管叶片,所述旋流管叶片的开口角度为20°-4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丝网为波浪型的3D网状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混合器还包括扇形叶片,所述扇形叶片安装在所述内筒的后端的下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混合器还包括喷嘴座,所述喷嘴座固定在外筒上,位于所述旋流装置的上方。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混合器通过对内部结构优化,设计升级等方法,从而提升混合器的抗结晶能力,应对国六产品的挑战。所述混合器结构简单,通过内联结构处理后,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紧凑的空间有效地解决结晶沉淀问题,满足国六排放标准。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本技术混合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混合器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混合器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混合器内气流的流动示意图。【附图标记】外筒10内筒总成20旋流装置30前腔体A后腔体B内筒21进气端盖22后端盖23旋流管31钢丝网32旋流管叶片311喷嘴座40扇形叶片50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混合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混合器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混合器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混合器内气流的流动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其包括外筒10、内筒总成20和旋流装置30,内筒总成20为前端部开口且后端部封闭式筒状结构,将内筒总成20安装在外筒10内,内筒总成20的前端部与外筒10的内壁面贴合固定,使得内筒总成20的前端部与外筒10之间形成前腔体A,内筒总成20与外筒10之间形成后腔体B,将旋流装置30垂直安装在内筒总成20内。优选地,内筒总成20包括内筒21、进气端盖22和后端盖23,将进气端盖22安装在内筒21的前端,且进气端盖22与外筒10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并封闭后腔体B,引导气流进入前腔体A内,后端盖23固定在内筒21的后端。具体地说,后端盖23焊接在内筒21的后端,用于密封内腔,从而保证气流完全从旋流装置30的内部流通至后端。进气端盖22安装在内筒21的前端,用于连接内筒21和外筒10,并封闭内外筒中间的空腔(即后腔体B)。此处后端盖23优选为偏心端盖,焊接在内筒21的后端上,用于密封内腔,从而保证气流完全从旋流管内部流通至后端。进一步地,内筒21的直径为外筒10直径的70%-80%。同时内筒21的安装位置相对外筒10为偏心安装结构,用于保证最长的气流路径。后端盖23的外表面可以优选为圆弧面、平面或曲面。更优选地,旋流装置30包括旋流管31和钢丝网32,将钢丝网32固定在旋流管31的底部,旋流装置30的顶部固定至内筒21的上内壁面,旋流装置30的底部固定至内筒21的下内壁面。在旋流管31的上部均匀地环绕设置有多个旋流管叶片311,将旋流管叶片311的开口角度优选为20°-45°,均匀分布在旋流管31的上端,旋流管叶片31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8-16片,用于保证良好的气流方向及较低的背压。钢丝网32优选为波浪型的3D网状结构。钢丝网32固定于旋流管31的底部,用于破碎和混合尿素及废气。钢丝网32可以优选地采用316或304材料的细径钢丝通过拉伸工艺,制造出波浪型的3D网状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多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尿素液滴与排气的换热面积。其优选地采用0.23g~0.4/cm3密度,在保证抗结晶的能力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系统背压。所述混合器还包括喷嘴座40,将喷嘴座40固定在外筒10上,位于旋流装置30的上方。喷嘴座40优选地采用不锈钢铸造工艺固定在外筒皮10上端,其中该安装位置保证喷嘴喷束喷在旋流管31的中心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包括外筒、内筒总成和旋流装置,所述内筒总成为前端部开口且后端部封闭式筒状结构,所述内筒总成安装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贴合固定,使得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前腔体,所述内筒总成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后腔体,所述旋流装置垂直安装在所述内筒总成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包括外筒、内筒总成和旋流装置,所述内筒总成为前端部开口且后端部封闭式筒状结构,所述内筒总成安装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贴合固定,使得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部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前腔体,所述内筒总成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后腔体,所述旋流装置垂直安装在所述内筒总成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总成包括内筒、进气端盖和后端盖,所述进气端盖安装在所述内筒的前端,且所述进气端盖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后腔体,引导气流进入所述前腔体内,所述后端盖固定在所述内筒的后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直径为所述外筒直径的70%-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安装位置相对所述外筒为偏心安装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王杰黄晓巍王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排气控制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